旋转编码器及其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6251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22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旋转编码器及其支架,旋转编码器包括本体、定光栅、动光栅和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转轴和基座,支架包括外侧支架、内侧支架以及连接于外侧支架和内侧支架之间的连接部;内侧支架的中心开设有用于穿设旋转编码器的转轴的轴孔,外侧支架与内侧支架同心设置;外侧支架具有第一贴附面,内侧支架具有围绕所述轴孔设置的内凹区以及非封闭地围绕所述内凹区设置的外缘,内凹区的上表面形成第二贴附面,外缘的上表面形成第三贴附面;第三贴附面平行于第二贴附面并且高于第二贴附面,并供旋转编码器的动光栅结合于其上,第二贴附面和所述第一贴附面齐平设置并供旋转编码器的定光栅结合于其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编码器,特别涉及一种旋转编码器及其支架
技术介绍
旋转编码器是高精度测量传感器,其原理主要为:利用发光元件(例如LED)发光,光通过动光栅和定光栅到达受光元件,旋转编码器的转轴连接被测定轴,当被测定轴旋转时,编码器转轴带动定光栅同步转动,使得动光栅与定光栅两者的栅格形成通光状态及遮光的状态,相应的受光元件则输出“I” “O”的模拟信号。旋转编码器的定光栅和动光栅统称为码盘,码盘的分辨率(P/R)越高,则其单圈可以测定及输出的信号量就越高,测定精度就越高,以金属码盘为例,通常OC制E6A2码盘的单圈分辨率可达500P/R,则码盘单圈的光栅数为500的2倍为1000个光栅格。图1A至图1G显示出现有技术的旋转编码器的结构和组装步骤,以下分别进行说明。首先,如图1A所示,提供旋转编码器本体1’,本体I’具有转轴11’和两个贴附面12’,本体I’可以相对于转轴11’旋转,本体I’具有上表面,两个贴附面12’相比于本体I’的上表面突起一定高度,在两个贴附面12’上均匀涂布接着剂,用于贴附定光栅(显示于图1B) ο其次,如图1B所示,提供定光栅2’,该定光栅2’具有定光栅本体21’和定位孔部22’,定位孔部22’具有定位孔,将本体I’的转轴11’插入定位孔部22’,以保证定光栅2’与转轴11’的同心度,并将定光栅本体21’与旋转编码器的本体I’的贴附面12’固化贴附,在固化前通过定光栅调整设备(图未示)将定光栅2’左右旋转,调整至与旋转编码器的本体I’的贴附面12’平行对齐。在贴附定光栅2’之后,如图1C所示,待接着剂固化后,将定光栅2’的定位孔部22’剪去,保留定光栅本体21’。之后,如图1D所示,提供法兰3’,通过法兰压入设备(图未示)测定并对法兰3’进行压入,并保证压入后法兰3’的上表面与定光栅本体21’上表面的高度的段差为一定值,并保证法兰3’的低翘曲度。之后,如图1E所示,装入动光栅4 ’,并装入卡扣5 ’,防止动光栅4 ’脱出,并在卡扣5’处涂布接着剂进行彻底固定。之后,如图1F所示,在本体I’上装入LED支架6’,并通过左右两颗螺丝7’与本体I’彻底固定。最后,如图1G所示,在LED支架6’的顶部装设基板8’,基板8’包括受光元件,并通过热铆接与LED支架6’进行固定。现有技术的旋转编码器的安装及定位至少具有如下缺陷:第一、通过现状技术来实现高精度的组立,难度大,工序复杂,且生产步骤多,生产效率较低;第二、现有技术必须通过一些高精度工装设备进行组装才可以实现相关高精度的定位,如定光栅贴附机、上述的定光栅位置调整设备、法兰压入设备等,这些设备投资巨大,并且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经常需要维护及精度的校正,后期的维护费用也十分高。且设备体积大,占地较大,及耗电。第三、整个产品生产过程工数长,且易发生装入精度的波动及偏差,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及部品的损耗。第四,参考图1F所示,由于LED支架6’只能从本体I’的侧面与本体I’进行组装,LED支架6’的形状只能是小于半圆的圆弧,否则无法卡入本体I’,因此,LED支架6’只能通过左右两颗螺丝V与本体I’进行固定,导致在旋转编码器转动时容易产生震动冲击,不仅影响旋转编码器的精度,而且影响使用寿命。由于上述原因,旋转编码器生产及安装设备投资大、损耗高、工数长,同时,当这些因素均作为成本计算入生产产品的原价中时,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导致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旋转编码器及其支架,通过上述旋转编码器及支架,无需使用各种装入设备、定位调整设备,直接手工组立即可简单快速达到旋转编码器高精度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旋转编码器的支架,所述旋转编码器包括本体、定光栅、动光栅和所述支架,所述本体包括转轴和基座,所述支架包括外侧支架、内侧支架以及连接于所述外侧支架和所述内侧支架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内侧支架的中心开设有用于穿设旋转编码器的转轴的轴孔,所述外侧支架与所述内侧支架同心设置;所述外侧支架具有第一贴附面,所述内侧支架具有围绕所述轴孔设置的内凹区以及非封闭地围绕所述内凹区设置的外缘,所述内凹区的上表面形成第二贴附面,所述外缘的上表面形成第三贴附面;所述第三贴附面平行于所述第二贴附面并且高于所述第二贴附面,并供所述旋转编码器的动光栅结合于其上,所述第二贴附面和所述第一贴附面齐平设置并供旋转编码器的定光栅结合于其上。在本技术旋转编码器的支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贴附面具有环形区域和出口区域,所述外缘具有缺口以暴露所述出口区域,所述出口区域位于所述环形区域和所述第一贴附面之间。在本技术旋转编码器的支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定光栅包括定光栅本体、定位孔部和连接于所述定光栅本体和所述定位孔部之间的颈部,所述第一贴附面上能够贴附设置所述定光栅本体;所述第二贴附面能够容置所述定位孔部以及部分的所述颈部,所述轴孔的内径与所述定位孔部的内径相同,所述外缘具有缺口,所述缺口容置所述颈部并限制所述定光栅的运动。在本技术旋转编码器的支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支架的下部具有与所述旋转编码器的本体配合定位的配合结构。在本技术旋转编码器的支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上部具有凸肋,所述配合结构为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肋配合定位。在本技术旋转编码器的支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支架在对应于所述凹槽的上方位置具有供所述支架与所述本体连接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三个以上。在本技术旋转编码器的支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侧支架的侧壁为圆柱面,所述外侧支架的中心线与所述轴孔的中心线重合。在本技术旋转编码器的支架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为连接筋。本技术实施例还提出一种旋转编码器,包括本体、定光栅本体、动光栅、位于所述本体之上的支架和位于所述支架之上的基板,所述本体包括基座和贯穿所述基座中心的转轴;所述支架包括外侧支架和内侧支架,所述内侧支架具有轴孔,所述本体的转轴穿设于所述轴孔中,所述外侧支架的侧壁为圆柱面,所述外侧支架与所述内侧支架的轴孔同心设置;所述外侧支架通过配合结构与所述旋转编码器的本体相互定位;所述外侧支架具有第一贴附面,所述内侧支架具有围绕所述轴孔设置的内凹区以及非封闭地围绕所述内凹区设置的外缘,所述外缘的上表面形成第三贴附面,所述第三贴附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贴附面并且高于所述第一贴附面,所述动光栅结合于所述第三贴附面上,所述定光栅本体结合于所述第一贴附面上。在本技术旋转编码器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外缘具有缺口,所述缺口位于所述轴孔和所述第一贴附面之间,所述基座包括凸肋,所述支架的配合结构为凹槽,所述凸肋和所述凹槽构成所述配合结构,所述凹槽的上方和所述凸肋的顶部均具有连接孔,供所述支架和所述本体连接。本技术提出一种新的旋转编码器及其支架,通过这一旋转编码器及支架,可以无需使用各种装入设备、定位调整设备,直接手工组立即可简单快速达到同样高精度的效果,舍去了相关大型生产装配设备的投资,以及维护成本,及相应的电力支出,并且优化了生产线的空间利用;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编码器的支架,所述旋转编码器包括本体、定光栅、动光栅和所述支架,所述本体包括转轴和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外侧支架、内侧支架以及连接于所述外侧支架和所述内侧支架之间的连接部;所述内侧支架的中心开设有用于穿设旋转编码器的转轴的轴孔,所述外侧支架与所述内侧支架同心设置;所述外侧支架具有第一贴附面,所述内侧支架具有围绕所述轴孔设置的内凹区以及非封闭地围绕所述内凹区设置的外缘,所述内凹区的上表面形成第二贴附面,所述外缘的上表面形成第三贴附面;所述第三贴附面平行于所述第二贴附面并且高于所述第二贴附面,并供所述旋转编码器的动光栅结合于其上,所述第二贴附面和所述第一贴附面齐平设置并供旋转编码器的定光栅结合于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佳沈晓军吴燕平
申请(专利权)人:欧姆龙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