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及驱动桥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062175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17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及轮边电机驱动桥。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包括端盖本体(171)、限位块(173)和设置在端盖本体上的轴承(172),限位块具有支撑面(174)和与支撑面相反设置的伸出部(175),伸出部插接在轴承的内圈中。一种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包括轮边减速器总成(6),其包括太阳轮轴(12)以及上述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太阳轮轴在其正转时与支撑面脱离、并在其反转时与支撑面相抵靠。轮边电机驱动桥包括上述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及轮边电机驱动桥允许太阳轮轴在转动时径向浮动,并且该太阳轮轴不会因被构造为斜齿而产生轴向窜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及轮边电机驱动桥。
技术介绍
目前,减速器的端盖本体上设置轴承,太阳轮轴的端部通常是与该轴承的内圈插接,在转动过程中不能径向浮动。并且,太阳轮轴会在其被构造为斜齿时产生轴向窜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允许太阳轮轴在转动过程中径向浮动并且太阳轮轴不会因其被构造为斜齿而产生轴向窜动的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及轮边电机驱动桥。( 二 )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包括端盖本体,还包括:设置在端盖本体上的轴承;以及限位块,具有支撑面和与支撑面相反设置的伸出部,伸出部插接在轴承的内圈中。根据本专利技术,支撑面上设置有油道,油道具有贯穿限位块的外周面、分别供润滑油流入和流出的入口和出口。根据本专利技术,油道包括:第一凹槽,位于支撑面的中央;至少两个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一端与第一凹槽连通,另一端贯穿限位块的外周面。根据本专利技术,至少两个第二凹槽均匀地围绕第一凹槽布置。根据本专利技术,轴承为角接触轴承。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包括轮边减速器总成,轮边减速器总成包括太阳轮轴以及上述任一项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太阳轮轴在其正转时与支撑面脱离、并在其反转时与支撑面相抵靠。根据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主减速器总成和轮毂总成;主减速器总成包括输出齿轮;轮边减速器总成还包括行星轮、轮减壳、行星架和固定在主减速器总成上的齿圈;其中,主减速器总成的输出齿轮以传递动力的方式与太阳轮轴连接,太阳轮轴与行星轮啮合,行星轮以传递动力的方式设置在行星架上并且与齿圈啮合,行星架以传递动力的方式设置在轮减壳中,轮减壳以传递动力的方式与轮毂总成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还包括驱动电机总成;主减速器总成还包括主动齿轮和至少两个中间齿轮轴总成,每个中间齿轮轴总成均具有以共同转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主动中间齿轮和从动中间齿轮;其中,驱动电机总成的电机输出轴以传递动力的方式与主动齿轮连接,主动齿轮与每个中间齿轮轴总成中的主动中间齿轮均啮合,每个中间齿轮轴总成中的从动中间齿轮均与输出齿轮嗤合,并且主动齿轮与输出齿轮偏心设置。根据本专利技术,主动齿轮与电机输出轴悬臂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轮边电机驱动桥,包括上述任一项轮边电机驱动系统。(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包括端盖本体、设置在端盖本体上的轴承、以及限位块,限位块具有支撑面和与支撑面相反设置的伸出部,伸出部插接在轴承的内圈中。由此,将该端盖结构用于减速器总成中时,太阳轮轴在其正转时与支撑面脱离、并在其反转时与支撑面相抵靠。进而,太阳轮轴较现有技术摆脱了轴承的束缚,可在转动时径向浮动,并且该太阳轮轴不会因其被构造为斜齿而产生轴向窜动。本专利技术的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中还设置油道,油道设置在支撑面上,油道具有贯穿限位块的外周面供润滑油流入的入口、以及贯穿限位块的外周面供润滑油流出的出口。由此,限位块周围的润滑油便可从入口流入,在支撑面和太阳轮轴的端面之间流过,然后从出口流出限位块。这样,可减少限位块与太阳轮轴的端面之间的摩擦,减少二者在运行过程中的损坏。本专利技术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包括轮边减速器总成,轮边减速器总成包括太阳轮轴以及上述任一项的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太阳轮轴在其正转时与支撑面脱离、并在其反转时与支撑面相抵靠。由此,该轮边电机驱动系统中的太阳轮轴较现有技术摆脱了轴承的束缚,可在转动时径向浮动。并且,该太阳轮轴不会因其被构造为斜齿而产生轴向窜动。本专利技术轮边电机驱动系统还包括主减速器总成、轮边减速器总成和轮毂总成,轮边减速器总成还包括行星轮、轮减壳、行星架、以及固定在主减速器总成的壳体上的齿圈。主减速器总成的输出齿轮与太阳轮轴连接以将动力传递给太阳轮轴,进而带动太阳轮轴转动。太阳轮轴与行星轮啮合以驱动行星轮转动。行星轮设置在行星架上以将动力传递给行星架,进而带动行星架转动,并且行星轮与齿圈啮合,进而对行星轮提供支撑和导向。行星架设置在轮减壳中以将动力传递给轮减壳,进而带动轮减壳转动。轮减壳与轮毂总成连接以将动力传递给轮毂总成。由此,主减速器总成的输出齿轮带动太阳轮轴转动,太阳轮轴的转动带动行星轮转动从而推动行星架和轮减壳转动,轮减壳将动力传递给轮毂总成,较现有技术有效的利用了轮辋空间增大了速比。本专利技术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还包括驱动电机总成,主减速器总成包括主动齿轮、至少两个中间齿轮轴总成以及输出齿轮,每个中间齿轮轴总成均具有以共同转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主动中间齿轮和从动中间齿轮。其中,驱动电机总成的电机输出轴与主动齿轮连接以将动力传递给主动齿轮,进而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与每个中间齿轮轴总成中的主动中间齿轮均啮合以进行动力分流,每个中间齿轮轴总成中的从动中间齿轮均与输出齿轮啮合以进行动力合流,并且主动齿轮与输出齿轮偏心设置。由此,主减速器总成体积减小,有效的利用了主减器的空间,减小了主减速器轴向尺寸,同时增大了速比、提高了电机功率、提高了输出扭矩、增大了中间通道宽度。本专利技术的轮边电机驱动桥,包括轮边电机驱动系统。其中的太阳轮轴较现有技术摆脱了轴承的束缚,可在转动时径向浮动。并且,该太阳轮轴不会因其被构造为斜齿而产生轴向窜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端盖结构的限位块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轮边电机驱动桥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其中,包括本专利技术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中包括图1中示出的端盖结构;图4是图3中示出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图;图5是图4中示出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中的主减速器总成的结构原理图;图6是图1中示出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中的的驱动电机总成的前端盖和齿轮架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1中示出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中的的驱动电机总成的前端盖和齿轮架的另一立体不意图;图8是图1中示出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中制动盘安装在轮毂上的截面示意图;图9是图3中示出的轮边电机驱动系统中的轮边减速器总成的结构原理图;图中,1:横梁;2:驱动电机总成;3:左气囊臂;4:主减速器总成;5:轮毂总成;6:轮边减速器总成;7:气压制动器总成;8:右气囊臂;9:推力杆支架;10:冷却软管;11:冷却钢管;12:太阳轮轴;13:主动齿轮;14:第一中间齿轮轴总成;15:第二中间齿轮轴总成;16:输出齿轮;17: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18:行星轮;19:开口 ;20:齿轮架;21:齿圈;22:轮减壳;23:制动器;24:前端盖;25:容纳空间;26:定位销;27:螺栓;28:制动盘;29:轮毂;30:螺纹件;31:行星架;171:端盖本体;172:轴承;173:限位块;174:支撑面;175:伸出部;176:第一凹槽;177:第二凹槽;201:第二支撑孔;241:第一支撑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速器总成的端盖结构,包括端盖本体(171)和设置在所述端盖本体(171)上的轴承(17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块(173),具有支撑面(174)和与所述支撑面(174)相反设置的伸出部(175),所述伸出部(175)插接在所述轴承(172)的内圈中,所述太阳轮轴在其正转时与所述支撑面(174)脱离、并在其反转时与所述支撑面(174)相抵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言平吴阳年汪成应雷继彬
申请(专利权)人: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