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油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67796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2 16:40
一种内燃机的油盘,由金属制的上侧油盘(13)和合成树脂制的下侧油盘(14)分割构成贮存发动机油的油盘(10)。在上侧油盘(13)和下侧油盘(14)分别形成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梁(25)和肋(24),使两者隔着间隙(26)而相对。在因与路边石等发生干涉而施加了使下侧油盘(14)向车辆前后方向变形的外力时,梁(25)和肋(24)抵接,抑制下侧油盘(14)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上侧油盘和下侧油盘构成的内燃机的油盘,特别是涉及抑制下侧油盘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变形的技术。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那样,内燃机的油盘由固定于缸体的下部并主要形成浅底部的上侧油盘和固定于该上侧油盘的下侧并主要形成深底部的下侧油盘分割构成。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 174653号公报位于内燃机的最下部的下侧油盘有可能与路边石及路面等发生干涉,在因该干涉而施加有车辆前后方向的外力时,易导致变形或损坏。特别是如上述专利文献I记载的那样,由于轻量化等目的,下侧油盘采用合成树脂制的材料的情况与采用钢板等金属制的下侧油盘的情况相比,由于延展性不充分,因此,难以防止下侧油盘的变形或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创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内燃机的油盘,在因路边石及路面等的干涉而对下侧油盘施加了车辆前后方向的外力时,也能够有效地抑制下侧油盘的变形。由固定于缸体等发动机主体的上侧油盘和固定于该上侧油盘的下侧的下侧油盘构成贮存发动机油的油盘。另外,具有固定于上侧油盘或发动机主体的强度部件。而且,构成为,当施加了使所述下侧油盘向车辆前后方向变形的外力时,下侧油盘与所述强度部件抵接,抑制下侧油盘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变形。根据本专利技术,在因路边石或路面等的干涉而对下侧油盘施加了车辆前后方向的外力时,通过下侧油盘与强度部件抵接,能够抑制下侧油盘的变形。因此,例如通过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下侧油盘,能实现轻量化,同时,能有效地抑制该下侧油盘的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例的内燃机的油盘的剖面立体图;图2是表示上述第I实施例的油盘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上述第I实施例的油盘的剖面图;图4是表示同上上述第I实施例的油盘的剖面图;图5是表示比较例的油盘的剖面图;图6是以单体表示上述第I实施例的油盘的下侧油盘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油盘与路边石等发生干涉的状况的说明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的内燃机的油盘的剖面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3实施例的内燃机的油盘的剖面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4实施例的内燃机的油盘的剖面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5实施例的内燃机的油盘的剖面图;图12是表示同上第5实施例的内燃机的油盘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图7,对将本专利技术第I实施例的油盘10适用于纵置式的内燃机的第I实施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油盘10以曲轴的轴方向沿着车辆前后方向的姿势配置于搭载在车辆前方的发动机室内的纵置式的内燃机的下方侧,形成上方开放的箱形状。该油盘10具有浅底部11、上下方向尺寸(深度)比该浅底部11大的深底部12,深底部12配置于车辆前方侦U。另外,图7的符号I为车辆的前轮。参照图1?图4及图6,该油盘10通过由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形成的金属制的上侧油盘13和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合成树脂制的下侧油盘14分割构成。上侧油盘13是使用螺栓(图示省略)固定于内燃机的发动机主体的一部分即缸体(图示省略)的下部的部件,在设置于上缘部的规定厚度的上侧凸缘部15形成有插通上述螺栓的螺栓孔16。该上侧油盘13横跨内燃机的大体全长在车辆前后方向LO延伸,构成浅底部11的周壁部17和底壁部18。图6用单体表示下侧油盘14。如该图6所示,下侧油盘14形成上方开口的浅盘状的形状,以闭塞在上侧油盘13的底壁部18的车辆前方侧开口形成的下面开口部19的方式,经由密封材料(图示省略)液密地接合、固定于设置在该下面开口部19的周缘部的规定厚度的下侧凸缘部20。在下侧油盘14的上缘开口部,形成有上述密封材料嵌合的密封槽14A,并且形成有固定用的螺栓插通的多个螺栓孔14B。该下侧油盘14构成深底部12的周壁部21和底壁部22。在下侧油盘14的内侧,一体地形成有以车辆搭载姿势沿车辆前后方向LO延伸的多个加强用肋23。各加强用肋23形成为从下侧油盘14的底壁部22立起的薄板状,以将下侧油盘14沿车辆前后方向LO横断的方式架设在下侧油盘14的前后的周壁部21,在两侧与下侧油盘14的周壁部21 —体地连接。加强用肋23形成为其上缘形成为朝向下方凹陷的凹形状。详细地说,具有上缘(上面)沿着大致水平方向的中央平坦的平坦部23A和上缘从平坦部23A的两端朝向下侧油盘14的周壁部21向斜上方倾斜的一对倾斜部23B。平坦部23A形成于加强肋23的上缘中最低的位置,且该平坦部23A形成为比倾斜部23B足够宽,以使该加强用肋23不阻碍发动机油的车辆前后方向LO的流通。与这些加强用肋23同样,在下侧油盘14的内侧一体地形成有以车辆搭载姿势沿车辆前后方向LO延伸的两个抑制变形用肋24。各抑制变形用肋24与加强用肋23 —样,形成从下侧油盘14的底壁部22立起的薄板状,以将下侧油盘14沿车辆前后方向LO横断的方式架设于下侧油盘14的前后的周壁部21,在两侧与下侧油盘14的周壁部21 —体地连接。抑制变形用肋24与加强用肋23同样,形成其上缘(上面)向下方凹陷的凹形状。详细地说,具有上缘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平坦的平坦部24A和上缘从平坦部24A的两端朝向下侧油盘14的周壁部21向斜上方倾斜的一对倾斜部24B。平坦部24A形成于低的位置,且该平坦部24A形成为比倾斜部24B足够宽,以使该抑制变形用肋24不阻碍发动机油的车辆前后方向LO的流通。也如图4所示,加强用肋23沿车宽方向隔开适当间隔而形成,并且两个抑制变形用肋24沿车宽方向隔开适当间隔而配置。另外,抑制变形用肋24形成为壁厚比加强用肋23厚,且比加强用肋23稍低,以使其上面侧与作为后述的强度部件的梁25的下面侧可良好地抵接。在金属制的上侧油盘13,与形成于下侧油盘14的两个抑制变形用肋24相对应,一体地形成有作为沿车辆前后方向LO延伸的强度部件的两个梁25。同样地,如图2所示,各梁25形成薄板形状,通过下面开口部19朝向下侧油盘14的内部向下方伸出。梁25的下面和抑制变形用肋24的上面设定为相对应的相似形状,在两者之间贯穿车辆前后方向LO的全长确保规定的间隙26。S卩,梁25形成其下缘(下面)向下方突出的向下凸的凸形状,详细地说,具有下缘沿着大致水平方向平坦的平坦部25A和下缘从平坦部25A的两端向斜上方倾斜的一对倾斜部25B。如图2、图3等所示,梁25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两端部中,车辆前方侧的端部与上侧油盘13的前侧的周壁部17 —体地连接。另一方面,车辆后方侧的端部与从上侧油盘13的下面开口部19的周缘的底壁部18立起的梁支承用的辅助壁部27—体地连接,该辅助壁部27以与螺栓凸台部28连接的方式一体地形成。即,以使螺栓凸台部28厚壁化的形式形成有辅助壁部27。这样,上侧油盘13的构造为,在周围没有周壁部17的下面开口部19的附近,利用螺栓凸台部28立设有辅助壁部27,通过使车辆后方侧的倾斜部25B与该辅助壁部27 —体地连接,充分地确保梁25的支承刚性。另外,梁25的上缘形成向下凹陷的凹形状,并设置于与浅底部11的底壁部18大体相同的高度位置。如图3、图4所示,在油盘10的内部配置有用于吸取贮存在油盘10内的发动机油并输送至油泵侧的滤油器30。该滤油器30是构成固定于缸体的泵壳31的一部分的部件,形成朝向下方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的油盘,贮存发动机油,由固定于发动机主体的上侧油盘和固定于该上侧油盘的下侧的下侧油盘构成,而且,具有固定在所述上侧油盘或发动机主体的强度部件,并构成为,当施加使所述下侧油盘向车辆前后方向变形的外力时,下侧油盘与所述强度部件抵接,来抑制下侧油盘的车辆前后方向的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口新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