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新型指纹锁器件的封装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55342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4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新型指纹锁器件的封装工艺,包括指纹识别芯片、陶瓷盖板、柔性PCB板和数据处理芯片,在指纹识别芯片的盲孔内铝焊垫表面填充镍金属层,从而上表面并形成凸起,形成焊盘增厚部;在具有焊盘增厚部的指纹识别芯片上表面涂布方式上临时键合胶层;将一玻璃支撑板通过临时键合胶层与指纹识别芯片具有焊盘增厚部的上表面粘合;将与指纹识别芯片上表面相背的下表面减薄,从而将指纹识别芯片厚度减薄至150~300微米左右;从指纹识别芯片下表面通过逐步刻蚀依次实现所述第一锥形盲孔、第二锥形盲孔和第三锥形盲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将晶圆级芯片封装和硅通孔技术整合后形成一套新的工艺流程,减少了厚度,使产品总厚度大大降低,大幅度提高了产品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新型指纹锁器件的封装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指纹锁器件包括指纹识别芯片(1)、陶瓷盖板(15)、柔性PCB板(16)和数据处理芯片(17),所述指纹识别芯片(1)的感应区与陶瓷盖板(2)之间设置有高介电常数层(18),所述柔性PCB板(16)和数据处理芯片(17)均电连接指纹识别芯片(1);此指纹识别芯片(1)上表面分布有若干个盲孔(2),所述指纹识别芯片(1)的盲孔(2)内具有铝焊盘(3),此铝焊盘(3)从盲孔(2)底部延伸至盲孔(2)中部,盲孔(2)内铝焊垫(3)表面填充有镍金属层(4),此镍金属层(4)从盲孔(2)中部延伸至指纹识别芯片(1)上表面并形成凸起,形成焊盘增厚部(5);所述指纹识别芯片(1)下表面并与盲孔(2)相背区域由外向内依次具有第一锥形盲孔(6)、第二锥形盲孔(7),第二锥形盲孔(7)位于第一锥形盲孔(6)的底部,所述第一锥形盲孔(6)、第二锥形盲孔(7)的截面为锥形,第二锥形盲孔(7)的开口小于第一锥形盲孔(6)的开口,此第二锥形盲孔(7)底部为指纹识别芯片(1)的铝焊盘(3);所述指纹识别芯片(1)下表面、第一锥形盲孔(6)、第二锥形盲孔(7)表面具有绝缘层(8),所述第二锥形盲孔(7)底部开设有若干个第三锥形盲孔(9),位于指纹识别芯片(1)、第一锥形盲孔(6)、第二锥形盲孔(7)和第三锥形盲孔(9)上方依次具有钛金属导电图形层(10)、铜金属导电图形层(11),此钛金属导电图形层(10)、铜金属导电图形层(11)位于绝缘层(8)与指纹识别芯片(1)相背的表面,一防焊层(12)位于铜金属导电图形层(11)与钛金属导电图形层(10)相背的表面,此防焊层(12)上开有若干个通孔(13),一焊球(14)通过所述通孔(13)与铜金属导电图形层(11)电连接,所述柔性PCB板(16)和数据处理芯片(17)均电连接指纹识别芯片(1)的焊球(12);所述新型指纹锁器件通过以下制造工艺获得,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在所述指纹识别芯片(1)的盲孔(2)内铝焊垫(3)表面填充镍金属层(4),从而上表面并形成凸起,形成焊盘增厚部(5);步骤二、在具有焊盘增厚部(5)的指纹识别芯片(1)上表面涂布方式上临时键合胶层;步骤三、将一玻璃支撑板(19)通过临时键合胶层(20)与指纹识别芯片(1)具有焊盘增厚部(5)的上表面粘合;步骤四、将与指纹识别芯片(1)上表面相背的下表面减薄,从而将指纹识别芯片(1)厚度减薄至150~300微米左右;步骤五、从指纹识别芯片(1)下表面通过逐步刻蚀依次实现所述第一锥形盲孔(6)、第二锥形盲孔(7)和第三锥形盲孔(9);步骤六、通过磁控溅射在指纹识别芯片(1)、第一锥形盲孔(6)、第二锥形盲孔(7)和第三锥形盲孔(9)上方溅镀一钛金属导电图形层(10);步骤七、通过磁控溅射在钛金属导电图形层(10)表面溅镀一铜层;步骤八、通过电镀在步骤七的铜层表面沉积一铜增厚层,从而形成铜金属导电图形层(11);步骤九、将步骤三中玻璃支撑板去除后,将指纹识别芯片(1)、陶瓷盖板(15)、柔性PCB板(16)和数据处理芯片(17)组装在一起,将数据处理芯片(17)与指纹识别芯片(1)的焊球(12)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双武赖芳奇王邦旭吕军刘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科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