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连接件的连续冲压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9812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3 0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连接件的连续冲压模,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板安装在冲床的滑块上,下模板安装在冲床的床身平台上;上模板安装有多个呈矩形阵列排布的上模,其中沿纵向依次为冲孔上模、刻标记上模、落料上模一和落料上模二,其中沿横向排布有3个相同的上模;任意两个相邻上模的中心在纵向的距离为2个步距,在横向的距离与冲压工件的位置相对应;下模板也安装有与上模的位置相对应的冲孔下模、刻标记下模、落料下模一和落料下模二等呈矩形阵列排布的下模;连续冲压模的四周设有多根用于导向上模和下模合模的导柱。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用连接件的连续冲压模,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延长冲床及模具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用连接件的连续冲压模,包括上模板、下模板,上模板安装在冲床的滑块上,下模板安装在冲床的床身平台上;上模板安装有多个呈矩形阵列排布的上模,其中沿纵向依次为冲孔上模、刻标记上模、落料上模一和落料上模二,其中沿横向排布有3个相同的上模;任意两个相邻上模的中心在纵向的距离为2个步距,在横向的距离与冲压工件的位置相对应;下模板也安装有与上模的位置相对应的冲孔下模、刻标记下模、落料下模一和落料下模二等呈矩形阵列排布的下模;连续冲压模的四周设有多根用于导向上模和下模合模的导柱。该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用连接件的连续冲压模,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延长冲床及模具寿命。【专利说明】一种建筑用连接件的连续冲压模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中的冲压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用连接件的连续冲压模。
技术介绍
在防震的木结构建筑中,经常需要用到如图1和图2所示的建筑用连接件1,类似于垫片,薄型的矩形金属板中间开设有圆孔11,表面需要刻上指示标记12和规格标记13。这种类型的零件一般是采用冲压的方法加工。在生产量不大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单独的冲模,需要原料分切、落料、刻标记、冲孔等四个步骤。显然,通过四个步骤来生产,人力成本比较高,而且落料、刻标记、冲孔分开生产,容易造成标记、孔的位置出现偏差,甚至造成报废。后来在产量增加、人力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开始采用连续模。但是连续模的原料是钢铁厂轧制的标准卷料,还是需要分切的工序,把较宽的标准卷料分切成和连接件宽度相配合的定制卷料,增加了人力成本,而且分切的过程中,由于连接件的宽度比较窄,受限于现有分切设备的精度,容易造成分切后的定制卷料宽度超差,也容易使定制卷料出现“S”形或扇形的缺陷,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产品质量,甚至造成大量报废。因此,设计一种新的建筑用连接件的连续冲压模,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合格率,是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建筑用连接件的生产中,效率低,质量合格率不闻。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1、一种建筑用连接件的连续冲压模,包括上模板、下模板,所述上模板安装在冲床的滑块上,下模板安装在所述冲床的床身平台上;所述上模板安装有多个呈矩形阵列排布的上模,其中沿纵向依次为冲孔上模、刻标记上模、落料上模一和落料上模二,其中沿横向排布有3个相同的上模;所述任意两个相邻上模的中心在纵向的距离为2个步距,在横向的距离与冲压工件的位置相对应;所述下模板也安装有与所述上模的位置相对应的冲孔下模、刻标记下模、落料下模一和落料下模二等呈矩形阵列排布的下模;所述连续冲压模的四周设有多根用于导向所述上模和下模合模的导柱。优选的,所述下模板两侧还设有导向材料的导料柱。优选的,所述导柱的数量为4个。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横向同时并排三个零件的连续模(即三行),可以在同一工步(送料节拍)中同时冲压出3个零件,这样可以直接使用标准卷料,不必分切。具体是在每一工步中都设计三付模具,如冲孔、刻标记、落料一和落料二都有三付模具,另外,为了减少冲床和模具磨损,模具的每一工步之间都设计了空步,即只送料不冲压。其有益效果是:减少人力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合格率,延长冲床及模具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建筑用连接件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标记未示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公开的建筑用连接件的连续冲压模的示意图(其中冲床、上模板未不出)。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建筑用连接件11.圆孔12.指示标记13.规格标记2.下模板3.冲孔上模4.刻标记上模5.落料上模一 6.落料上模二 7.导柱8.导料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的原理是:设计了一种横向同时并排三个零件的连续模(即三行),可以在同一工步(送料节拍)中同时冲压出3个零件,这样可以直接使用标准卷料,不必分切。具体是在每一工步中都设计三付模具,如冲孔、刻标记、落料一和落料二都有三付模具,另外,为了减少冲床和模具磨损,模具的每一工步之间都设计了空步,即只送料不冲压。实施例.如图3所示,一种建筑用连接件的连续冲压模,包括上模板、下模板2,上模板安装在冲床的滑块上,下模板2安装在冲床的床身平台上;上模板安装有多个呈矩形阵列排布的上模,其中沿纵向依次为冲孔上模3、刻标记上模4、落料上模一 5和落料上模二 6,其中沿横向排布有3个相同的上模;任意两个相邻上模的中心在纵向的距离为2个步距,在横向的距尚与冲压工件的位置相对应;下模板也安装有与上模的位置相对应的冲孔下模、刻标记下模、落料下模一和落料下模二等呈矩形阵列排布的下模;连续冲压模的四周设有多根用于导向上模和下模合模的导柱7。为图纸表达清楚,把整个卷料表示成冲压后零件的排布图。即无论哪一工步,零件都表不成一样的成品。为表达清楚,图中只表示出冲孔上模3、刻标记上模4、落料上模一 5和落料上模二6的大概的位置,未表示出其具体的结构,因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模具的具体结构大家都了解,所以不作详述。图中未示出冲孔下模、刻标记下模、落料下模一和落料下模二的下模组,其位置就在图示中的冲孔上模3、刻标记上模4、落料上模一 5和落料上模二 6的位置对应的建筑用连接件I的下方。上模组中任意两个相邻的上模中心的距离为2个步距的意思是两个模具中间有一空步,即每冲一步,卷料会空走一步(只送料、不冲压),这样既可以减小机床的受力程度,使机床不致遭受快速连续的冲击力,也可以减少模具的受力程度,有利于润滑油膜的修复,使模具能够使用的更久,不至于短时间磨损,延长使用寿命。为了使卷料在冲压过程中横向位置的正确及不跑料,下模板两侧还设有导向材料的导料柱8。当然,为了使送料顺畅,不致卡死及滞后,横向的两个导料柱8之间的间距稍大于卷料的宽度,具体根据卷料的情况可大0.05?0.1mm之间。本实施例中,导柱7的数量为4个。这样上下模合模时不致于偏斜,也不会有太多的干涉。冲压作业中,共有7个步骤:第一步冲三个孔,第二步向前空走一步,第三步是刻标记,第四步向前空走一步,第五步是把中间一个零件先冲裁下来(即落料),第六步向前空走一步,第七步是切断两边的两个零件,冲压完成。之所以把落料分成2步,是因为3个模具同时落料,需要的力量比较大,对冲床的要求比较高,模具也容易损坏,且卷料也可能因受力太大产生变形,影响零件精度。当然,本实施例中的连续冲压模,还有很多其它的机构和零部件,如卸料机构、润滑装置、弹簧、定位销等等,未作说明,也未在示意图中表示,但这些,对于本领域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石明王卫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市锦力标准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