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95424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2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插入该壳体的部件容纳空间中的附接部件。该附接部件具有沿该附接部件插入到部件容纳空间中的方向延伸的侧壁。壳体包括临时保持部和完全保持部。附接部件具有第一突起部,该第一突起部在临时保持位置处保持到临时保持部。附接部件具有第二突起部,该第二突起部在完全保持位置处保持到完全保持部。侧壁包括具有弹性的波形板部分,并且该波形板部分具有以沿着插入方向行进的波形形成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和插入该壳体的部件容纳空间中的附接部件。该附接部件具有沿该附接部件插入到部件容纳空间中的方向延伸的侧壁。壳体包括临时保持部和完全保持部。附接部件具有第一突起部,该第一突起部在临时保持位置处保持到临时保持部。附接部件具有第二突起部,该第二突起部在完全保持位置处保持到完全保持部。侧壁包括具有弹性的波形板部分,并且该波形板部分具有以沿着插入方向行进的波形形成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专利说明】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附接部件的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在连接器中的附接部件的保持结构,其中,插入到连接器的壳体的部件容纳空间中的附接部件定位在临时保持位置和完全保持位置两个位置中的一个位置上。
技术介绍
图6是图示下述PTLl (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连接器中的附接部件的保持结构的示意图。图6中所示的连接器100设置有作为附接部件的间隔器110和具有部件容纳空间121的壳体120,间隔器110沿箭头方向Yl插入部件容纳空间121中以被附接在其中。间隔器110是将被附接到连接器100中的部件容纳空间121的部件,作为附接到壳体120的端子插入孔122的端子金属配件(未示出)的双保持机构。间隔器110设置有端子保持部111、用于临时保持的关起部112和用于完全保持的关起部113。端子保持部111是适于与附接到端子插入孔122的金属配件相接合,从而防止端子金属配件掉落的突起。用于临时保持的突起部112是如下突起,当间隔器110到部件容纳空间121的插入长度达到第一给定值,使得间隔器110定位在临时保持位置上时,所述突起保持到设置在壳体120上的临时保持部(未示出)。在间隔器110定位在临时保持位置上的状态下,端子保持部111未被放置在端子插入孔122中,并且允许将端子金属配件插入到端子插入孔122中或从端子插入孔122抽出端子金属配件。用于完全保持的突起部113是如下突起,当间隔器110到部件容纳空间121的插入长度超过第一给定值并且达到第二给定值,使得间隔器110定位在完全保持位置上时,所述突起保持到设置在壳体120上的完全保持部124。在间隔器110定位在完全保持位置上的状态下,端子保持部111进入到端子插入孔122中,从而与端子金属配件相接合,使得端子金属配件的掉落受到限制。在PTLl中公开的连接器100中的附接部件的保持结构被构造成使得作为附接部件的间隔器110设置有用于临时保持的突起部112和用于完全保持的突起部113,所述突起部112和113在与到部件容纳空间121的插入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突起。另一方面,在面对部件容纳空间121的相应的位置处,壳体120设置有用于保持突起部112以便临时保持的临时保持部、和用于保持突起部113以便完全保持的完全保持部124。引用列表专利文献JP-A-64-54678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同时,在刚性结构中,诸如例如在间隔器110与壳体120之间彼此相接合的用于完全保持的突起部113和完全保持部124的部分都是硬质的,并且不弹性地变形。因此,如果在接合的情况下将过大载荷施加于它们,则接合部分可能被压碎或压破,即,接合部分可能受损。因此,在PTLl中描述的连接器中的附接部件的保持结构中,在壳体120上在与设置在壳体120上的完全保持部124相邻的位置处设置狭缝126,使得完全保持部124在接合的情况下能够弹性地变形,由此防止接合部分受损。然而,在其中在壳体120的壁部上设置狭缝126的对策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是,需要准备具有复杂结构的滑动模作为用于模制壳体120的成型模,并且因此,成型模的成本的增加导致制造成本的增加。因此,本公开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以及提供一种连接器,在该连接器中,即使当未设置可能需要昂贵的滑动模的狭缝等时,将在附接部件和壳体之间的相互接合的部分也能够通过它们中的一个的弹性变形而安全地移动至接合状态,且不导致损坏。技术方案本公开的目的由下列方面实现。(I)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壳体,该壳体具有部件容纳空间;以及附接部件,该附接部件被插入所述壳体的所述部件容纳空间中,并且具有沿所述附接部件插入到所述部件容纳空间中的方向延伸的侧壁,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临时保持部和完全保持部;其中,所述附接部件具有第一突起部,当将所述附接部件插入到所述部件容纳空间中达第一插入长度时,该第一突起部被保持到所述临时保持部,从而将所述附接部件定位在临时保持位置上;其中,所述附接部件具有第二突起部,当将所述附接部件插入到所述部件容纳空间中达长于所述第一插入长度的第二插入长度时,该第二突起部被保持到所述完全保持部,从而将所述附接部件定位在完全保持位置上;并且其中,所述附接部件的侧壁包括具有弹性的波形板部分,并且所述波形板部分具有形成为沿着所述附接部件的插入方向行进的波形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例如,当将压力载荷施加到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时,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因压力载荷而弹性地变形成扁平形状,并且波形板部分沿附接部件的插入方向伸展。例如,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沿与附接部件的插入方垂直的方向在侧壁的整个宽度上延伸。例如,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是连续地形成在波形板部分上的一对凹凸部。例如,用于增加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的弹性强度的肋在波形板部分的一个面上沿附接部件的插入方向延伸。例如,第一突起部形成在波形板部分的第一面上,并且第二突起部形成在波形板部分的与第一面相反的第二面上。例如,当将附接部件插入到部件容纳空间中达第二插入长度时,波形板部分被布直在临时保持部与完全保持部之间。根据方面(I)的构造,附接部件上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设置在波形板部分上,该波形板部分形成在沿着附接部件的插入方向延伸的侧壁上。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中的各个突起部用作板簧,当该板簧在与壳体处的临时保持部或完全保持部相接触时,该板簧因突起部接收的压力载荷而弹性地变形成扁平形状。因此,即使当不设置狭缝等时,也能够完成第一突起部与临时保持部之间的、或第二突起部与完全保持部之间的接合,不会对附接部件与壳体之间的相互接合的部分施加过大载荷。因此,通过上述构造,即使当不设置可能需要昂贵的滑动模的狭缝等时,在附接部件和壳体之间的相互接合的部分也能够通过它们中的一个的弹性变形而安全地移动至接合状态,且不导致损坏。因此,可以规避对适于模制壳体等并且具有复杂结构的滑动模的需要,使得成型模的结构能够被简化,并且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根据上述构造,设置在附接部件上的第一突起部或第二突起部被形成为沿着附接部件的插入方向遍及侧壁的整个宽度延伸。因此,使得设置在壳体上的临时保持部或完全保持部的宽度尺寸成为附接部件和壳体之间的接合宽度。因此,仅通过改变设置在壳体上的临时保持部或完全保持部的宽度尺寸,就可以容易地调节附接部件与壳体之间的接合强度。因此,可以便于对附接部件与壳体之间的接合强度进行调节。根据上述构造,设置在附接部件上的第一突起部和第二突起部是以波形连续地形成在波形板部分上的一对凹凸部。因此,波形板部分沿着其插入方向的长度尺寸能够被减小到对应于波的一个周期的长度尺寸。通过这样,与使得波形板部分在其插入方向上的长度对应于波的多个周期的情况相比,在部件容纳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西山典孝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