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96899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9 23:01
一种待与配对连接器配对的连接器(1),具有:连接器壳体(3)其容纳端子(24)和用于固定该端子的固定部件(29、33);容纳连接器壳体(3)的罩壳(2);以及抵接部件(41),该抵接部件竖直地布置在罩壳(2)中,使得抵接部件(41)定位在连接器壳体(3)的远离配对连接器的端部(3a)处,并且抵接在容纳于连接器壳体(3)的端部(3a)中的固定部件(33)上,从而防止端子(24)在端子的纵向方向上移动。因此,连接器(1)能够减少零件的数目并且简化其结构。而且,该连接器能够短时间地组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一种待与配对连接器配对的连接器(1),具有:连接器壳体(3)其容纳端子(24)和用于固定该端子的固定部件(29、33);容纳连接器壳体(3)的罩壳(2);以及抵接部件(41),该抵接部件竖直地布置在罩壳(2)中,使得抵接部件(41)定位在连接器壳体(3)的远离配对连接器的端部(3a)处,并且抵接在容纳于连接器壳体(3)的端部(3a)中的固定部件(33)上,从而防止端子(24)在端子的纵向方向上移动。因此,连接器(1)能够减少零件的数目并且简化其结构。而且,该连接器能够短时间地组装和拆卸。【专利说明】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减少零件的数目、简化其构造,并且短时间地进行组装和拆卸的连接器。
技术介绍
作为电动机的驱动源的电源装置安装在利用电动机行驶的电动车辆和利用发动机和电动机的组合行驶的混合动力车辆等上。供电装置具有包括多个电池的电池组件。正电极布置在电池的一端处,并且负电极布置在其另一端处。电池串联连接从而获得所期电压。而且,电池沿着一个方向置放使得正电极和负电极彼此相邻地定位。在以上电动车辆和混合动力车辆中,布置了接受连接器。接受连接器被装配到馈电连接器(例如,见专利文献I),该馈电连接器连接到电池充电器或者家用电源,并且对电池组件充电。如在图8中所示,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馈电连接器具有容纳在未在图中示出的罩壳中的连接器壳体103、容纳在连接器壳体103中的端子124、作为固定部件的套筒部件192、作为固定部件的后衬垫133,和后保持器105。套筒部件192和后衬垫133将端子124固定在连接器壳体103中,并且该套筒部件192和后衬垫133被容纳在连接器壳体103中。通过将后保持器105装配到后端103a,使连接器壳体103的后端103a的开口关闭。而且,后保持器105防止套筒部件192和后衬垫133在端子124的纵向方向上移动。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已公开申请N0.2010-55809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馈电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103中,端子124、套筒部件192和后衬塾133由后保持器105保持在连接器壳体103中。因此,要求在连接器壳体103中布置后保持器105。结果,存在馈电连接器的零件数目增加的问题。而且,在分别连接到端子124的多根电线被插入到后保持器105的指定位置中之后,将该后保持器105装配到连接器壳体103的后端103a。因此,其构造变得复杂。从而在组装连接器时产生很多麻烦。而且,因为后保持器105装配到连接器壳体103的后端103a,所以当在维护或者修理的情况下需要拆卸连接器壳体103时,后保持器105不易于从连接器壳体103移除。因此,增加了拆卸连接器壳体103所需的时间和工作难度。而且,高度谨慎地组装连接器壳体103以便不沿着错误的方向组装在馈电连接器的罩壳中。因此,组装馈电连接器所需的时间更长。相应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以上问题。更加具体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零件数目、简化其构造并且短时间地进行组装和拆卸的连接器。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待与配对连接器配对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容纳端子和用于固定该端子的固定部件;罩壳,该罩壳容纳所述连接器壳体;以及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竖直地布置在所述罩壳中,使得所述抵接部件定位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远离所述配对连接器的端部处,并且所述抵接部件抵接在容纳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端部中的所述固定部件上,从而防止所述端子在该端子的纵向方向上移动。该连接器还包括插入狭缝,该插入狭缝布置在所述抵接部件中,连接到所述端子的电线插入在所述插入狭缝中。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抵接在容纳于连接器壳体中的固定部件上的抵接部件竖直地布置在罩壳中。因此,能够减少诸如后保持器的零件,并且能够减少零件的数目。而且,因为抵接在容纳于连接器壳体中的固定部件上的抵接部件布置在罩壳中,所以能够简化连接器的构造。而且,能够减少组装连接器所需的时间。另外,连接器壳体的端部不被后保持器等关闭,即,是开口的。因此,通过仅从馈电连接器的罩壳拆除连接器壳体,便能够移除并且拆卸容纳在连接器中的固定部件和端子。因此,维护、修理等能够容易地执行,并且能够缩短对于连接器的拆卸所花的时间。而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插入狭缝布置在抵接部件中,该抵接部件抵接在容纳于连接器壳体中的固定部件上。结果,通过仅将从连接器壳体的端部导出的电线插入到插入狭缝中,便能够定位连接器壳体的组装方向。因此,能够容易地执行连接器的组装工作,并且能够减少组装连接器所花的时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能够减少零件数目并且简化其构造。而且,能够短时间地执行连接器的组装和拆卸。【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器的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连接器沿着线I1-1I截取的截面视图。图3是示出图1所示罩壳的内部构造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图4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一个罩壳的透视图。图5是图4所示该一个罩壳的抵接部件的透视图。图6是图3所示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连接器实例的截面视图。图8是传统连接器的连接器壳体的截面视图。附图标记列表I连接器2 罩壳3连接器壳体3a 端部6、7 —对罩壳部件21端子容纳部21a第一容纳部21b第二容纳部24 端子25电接触部26电线连接部32衬垫主体33后衬垫(固定部件)41抵接部件42、42a、42b、42c 插入狭缝43容纳腔71 电线【具体实施方式】将参考图1到6解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器。如在图1中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I具有:连接器壳体3,该连接器壳体3将与配对连接器配对;罩壳2,该罩壳2容纳连接器壳体3 ;以及电线71,该电线71连接到连接器壳体3的、示出于图2且在下面描述的端子24并且布置在罩壳2中。如在图1和2中所示,连接器壳体3由诸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的绝缘合成树脂制成,并且以筒状形状形成。连接器壳体3具有:多个端子24 (在图中所示实施例中,五个端子24),和多个端子容纳部21、开口 18、突出部17、圆状凸起8,和衬垫部件22。每一个端子24分别容纳在每一个端子容纳部21中。端子容纳部21竖直地布置在开口 18中。配对连接器的定位由突出部17来限定。圆状凸起8与罩壳2接合。衬垫部件22沿着开口18的内周的周向方向延伸,并且当与配对连接器配对时封阻在配对连接器和连接器壳体3之间的空间。如在图2和6中所示,端子24由诸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的导电金属构成,并且以筒状形状形成。端子24具有:电接触部25,该电接触部25与配对连接器的端子进行电接触;电线连接部26,该电线连接部26连接到电线71 ;和中心衬垫31,该中心衬垫31用于防止水的进入。电接触部25具有多个狭缝25a (在示出实例中,设置有四个狭缝)和肋25b,并且该电接触部25以锥状形成。狭缝25a沿着端子24的纵向方向从开口 18侧一端向中央部分延伸。肋25b布置在开口 18侧的那一端中。由此,当配对连接器的阳型端子插入到电接触部25中时,阳型端子的顶端抵接在电接触部25的顶端部上,并且使电接触部25扩大。结果,增加了电接触部25用于对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将与配对连接器配对的连接器,包括:连接器壳体,该连接器壳体容纳端子和用于固定该端子的固定部件;罩壳,该罩壳容纳所述连接器壳体;以及抵接部件,该抵接部件竖直地布置在所述罩壳中,使得所述抵接部件定位在所述连接器壳体的远离所述配对连接器的端部处,并且所述抵接部件抵接在容纳于所述连接器壳体的所述端部中的所述固定部件上,从而防止所述端子在该端子的纵向方向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弘嗣泽田敦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