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的硫化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硫化机技术

技术编号:999459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使气囊在下金属模装置内的加硫位置能够膨胀突出以及缩小,同时,在从加硫位置沿下金属模装置的中心线离开规定距离的轮胎交接位置也能够膨胀突出以及缩小。在将调芯轴插通于上金属模、气囊、下金属模装置的状态下,使气囊膨胀,而使气囊保持被搬入到轮胎交接位置的生胎,通过气囊使生胎向着下金属模装置内造型,加硫处理后,气囊可以将完成加硫的轮胎从加硫位置向交接位置起模,将调芯轴从下金属模以及气囊拔出后,在交接位置使气囊缩小,然后从该气囊取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硫方法以及轮胎加硫机,在轮胎的加硫机中制造在宽度方向以及径向均匀的轮胎。
技术介绍
在制造轮胎时,一般在成型工序的成型鼓上卷绕内衬层或胎体帘布层,打入胎圈钢丝线制作作为基本结构构件的胎体,然后,在胎体的外周侧嵌装带束层或胎面而形成生胎。生胎通过搬运装置从成型工序被搬出并被搬入到保管仓库,经过暂时保管之后,基于生产计划而被搬送到加硫工序,或者不经过保管仓库而从成型工序直接搬入到加硫工序。在加硫工序中,由加硫机的搬运装置把持被装载于规定位置的生胎,在可移动的上金属模和固定的下金属模之间的开模的空间中装填生胎。闭模后,通过蒸汽等的压力使气囊在生胎的内部膨胀,紧贴在生胎的内表面的同时,将外表面按压扩张到空间内,由金属模从外侧、以及由气囊从内侧加热、加压生胎。从而经过规定时间后,结束加硫成型。未加硫的生胎,即使在成型工序中被高精度且均匀地成型的情况下,由于经过搬出、保管、搬入、装载各种操作而容易变形,当在由于这种变形而使生胎的中心偏离的状态下进行加硫时,存在加硫轮胎的均匀性变差的问题。JP特开2001-096534号公报的附图说明图1、图2记载的技术提供了改善该问题的方法,但是利用该方法时,每一个生胎都需要各种器具,从而增加了轮胎的制造成本。另外,如JP特开平10-076529号公报的图1以及JP特开平10-156833号公报的图1所公开的那样,在加硫工序中,由于在半杯状的上金属模和下金属模之间夹持生胎而进行加硫,所以上金属模和下金属模的对中心必须在金属模闭合后、也就是加硫开始后进行,在上金属模打开着的状态的加硫开始前不能进行对中心调整。另外,如在JP特开昭57-199639号公报的图2以及JP特开平09-038977号公报的图2、图17公开的那样,从生胎的内部加热、加压的气囊,该气囊的上端环部和下端环部双方都只从下侧被驱动、支承,由于来自下侧的较长的单臂支承结构,芯的精度恶化,在使气囊膨胀时,进行正确的中心修整困难。进而,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更容易发生上下环部间的中心偏离,不得不使用芯偏离的气囊。另外,驱动装置等集中在下侧,下侧的设备多,难以维修保养。进而,在使气囊膨胀时,为了能够得到均匀的形状和均匀的热传导,一直在设法使上下均匀地膨胀,但是,在芯偏离时,即使设法使上下均匀地膨胀,其效果也不理想。还有,如JP特开平8-39568号公报记载的那样,在将生胎搬入加硫机时使用的搬入装置,通常设置有在生胎的半径方向上扩张收缩移动的轮胎把持爪,使该把持爪伸入生胎的上侧胎圈内侧,接着使把持爪扩径,只把持上侧胎圈部并抬起,向下金属模上移动。因为将形状容易变化的生胎在上端的一侧抬起,所以生胎会变形,从而会破坏该生胎的上侧和下侧的对称性。即,很难将生胎搬入加硫机的轴中心,其结果是,无法避免加硫轮胎的均匀性恶化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上下金属模、气囊以及生胎的芯一致之后进行加硫的加硫方法以及加硫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破坏生胎的形状而将生胎在金属模内造型的加硫方法以及加硫机。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上下对称地进行气囊的膨胀动作、并且气囊的上下环部的同心性并不会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加而被破坏的加硫方法以及加硫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容易保养、检查、维修的加硫机。专利技术的公开第一专利技术是一种轮胎的加硫方法,将生胎放入到向放射方向的外侧开放的组合胎面金属模内,将组合胎面金属模向放射方向的内侧关闭,并且在使气囊在被放入的生胎的内部膨胀突出的状态下进行加硫处理,加硫处理结束后,将组合胎面金属模向放射方向外侧开放,对完成加硫的轮胎进行起模,其中,使气囊在组合胎面金属模内的加硫位置能够膨胀突出以及缩小,同时,在从加硫位置沿着组合胎面金属模的轴线而离开了规定距离的组合胎面金属模的外部的轮胎交接位置也能够膨胀突出以及缩小,在轮胎交接位置使气囊膨胀突出,而使该气囊保持被搬入到该交接位置的生胎,通过气囊,使生胎造型于加硫位置的组合胎面金属模内,加硫处理后,气囊能够将完成加硫的轮胎从加硫位置向交接位置起模,在交接位置使气囊缩小,而能够从该气囊取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加硫时将轮胎的内表面保持为规定形状的气囊作为造型、起模机构来利用。即,气囊在将生胎从轮胎交接位置向加硫位置移送,并在组合胎面金属模内造型,同时,将完成加硫的轮胎在加硫位置起模,并返回交接位置的过程中起作用。由此,不需要在加硫机内部独立设置造型、起模轮胎的移送机构,从而使加硫机的结构变得简单。另外,气囊,在交接位置接收生胎时,接触生胎的整个内周面,并将生胎保持为气囊膨胀突出时的规定形状,在维持该规定形状的状态下,将生胎向金属模内放入造型,并且在加硫过程中也将生胎的内周面保持为规定的形状。由此,在多个地方局部保持容易变形的生胎来造型的以往的造型机构的弊端被排除,相对于此,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交接位置接收生胎的阶段,通过膨胀突出为规定形状的气囊,均匀地支撑生胎的整个内周面,从而能够高精度地确立生胎的成型形状,能够高精度地维持加硫处理后的轮胎形状。第二专利技术是加硫机中的轮胎的加硫方法,是立式加硫机中的轮胎的加硫方法,该立式加硫机具有能够上下移动的一对气囊操作套筒,该气囊操作套筒相对于容纳生胎的下金属模,使在该下金属模的上方同心配置的上金属模下降,将上金属模组合于下金属模,气密性地限制在生胎的内部膨胀突出的气囊的上端以及下端环部,其中,在加硫时使一根调芯轴插入贯通下金属模、上金属模、生胎、气囊以及一对气囊操作套筒的中心,在相对于下金属模以及上金属模而对一对气囊操作套筒进行了调芯的状态下进行加硫处理。根据本专利技术,加硫处理在调芯轴相对于上金属模以及下金属模对一对气囊操作套筒进行了调芯的状态下进行。通过该调芯轴,气囊操作套筒的中心被调整到上金属模和下金属模的中心,其结果是,通过这些气囊操作套筒,上端以及下端环部被限制的气囊的中心被调整到上金属模以及下金属模的中心。由此,在加硫处理期间,气囊能够将生胎的中心调整到上金属模以及下金属模的中心,能够将轮胎与上金属模以及下金属模同芯而加硫。由此,被加硫的轮胎的所有圆周区域,与轮胎中心同芯地加硫成型,提高轮胎的旋转精度。第三专利技术是第二专利技术涉及的加硫方法,其中,使气囊在构成下金属模的在水平放射方向能够开闭的组合胎面金属模内的加硫位置能够膨胀突出以及缩小,同时,在从加硫位置沿组合胎面金属模的轴线而向上方离开了规定距离的组合胎面金属模的外部的轮胎交接位置也能够膨胀突出以及缩小,在轮胎交接位置使气囊膨胀突出,而使该气囊保持被搬入到该交接位置的生胎,通过气囊,将生胎造型于加硫位置的组合胎面金属模内,加硫处理后,气囊能够将完成加硫的轮胎从加硫位置向交接位置起模,在交接位置使气囊缩小,而能够从该气囊取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将气囊作为造型、起模机构来利用而达成的第一专利技术的作用和效果附加在第二专利技术中。第四专利技术是一种轮胎用加硫机,其中,设置有框架,其沿着纵向延伸;下金属模,其固定配置在该框架的上下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的下方;上金属模,其配置在框架的中间位置的上方,在框架上以与下金属模能够同心地上下移动的方式被引导,通过进给机构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定位;气囊,其与通过下金属模以及上金属模的中心的模具中心线同心配置;第一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的加硫方法,将生胎放入到向放射方向的外侧开放的组合胎面金属模内,将上述组合胎面金属模向放射方向的内侧关闭,并且在使气囊在被放入的上述生胎的内部膨胀突出的状态下进行加硫处理,加硫处理结束后,将上述组合胎面金属模向放射方向外侧开放,对完成加硫的轮胎进行起模,其特征在于,使上述气囊在上述组合胎面金属模内的加硫位置能够膨胀突出以及缩小,同时,在从上述加硫位置沿着上述组合胎面金属模的轴线而离开了规定距离的上述组合胎面金属模的外部的轮胎交接位置也能够膨胀突出以及缩小,在上 述轮胎交接位置使上述气囊膨胀突出,而使该气囊保持被搬入到该交接位置的上述生胎,通过上述气囊,使上述生胎造型于上述加硫位置的上述组合胎面金属模内,加硫处理后,上述气囊能够将完成加硫的轮胎从上述加硫位置向上述交接位置起模,在上述交接位置使上述气囊缩小,而能够从该气囊取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力野村诚明中川龙一
申请(专利权)人:不二商事株式会社不二精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