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抗皱、抗紫外线全棉、涤棉织物整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87694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1 17:48
一种抗菌、抗皱、抗紫外线全棉、涤棉织物整理方法,包括将全棉、涤棉织物依次进行三次浸轧,第一次浸轧时温度控制为19℃~20℃,浸渍时间为60~9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70~80%,然后于120~125℃预烘120~130秒钟,第二次浸轧温度为25℃~30℃,浸渍时间为50~6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60~70%,再于160~165℃下焙烘50~55秒钟,第三次浸轧时温度控制为26℃~30℃,浸渍时间为120~13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70~80%,最后于150~170℃下焙烘80~90秒钟。其工艺简单可靠,操作方便,成本低,广泛应用于服装、衬衫、医院病员服、实验室工作服、多功能纺织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包括将全棉、涤棉织物依次进行三次浸轧,第一次浸轧时温度控制为19℃~20℃,浸渍时间为60~9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70~80%,然后于120~125℃预烘120~130秒钟,第二次浸轧温度为25℃~30℃,浸渍时间为50~6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60~70%,再于160~165℃下焙烘50~55秒钟,第三次浸轧时温度控制为26℃~30℃,浸渍时间为120~13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70~80%,最后于150~170℃下焙烘80~90秒钟。其工艺简单可靠,操作方便,成本低,广泛应用于服装、衬衫、医院病员服、实验室工作服、多功能纺织品。【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织物整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抗菌、抗皱、抗紫外线织物的整理方法。技术背景国内织物抗菌整理主要采用传统的高温脱脂方法,使织物的脂肪酸通过高温脱脂整理处理,从而达到织物抗菌的效果,但耐洗性能差,抗菌功能也差。近年来,国外流传将抗菌剂应用于织物整理,与传统的高温脱脂整理相比,具有十分高效抗菌的功能,缺陷是织物抗菌功能单一,特别是棉织物洗涤后容易起皱,影响外观美观,且在夏季使用时无抗紫外线功能,穿着不凉快,舒适度差。中国专利200710043906,公开了一种高效抗菌、抗皱、抗紫外线全棉、涤棉织物特种整理方法,将面料用抗菌剂F B R- 5混合液,欧特斯F S A柔软剂和抗紫外线剂进行浸轧处理,通过高温预烘、焙烘后,各物料效应得以增强,三抗效果杰出,且对经该方法处理的纺织品有抗菌保护作用和阻断紫外线对人体的辐射功能,抗菌达到7级,抗紫外线达5级,抗皱I 2次以上水洗达4级,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耐洗性,夏季穿着十分凉爽,皮肤温和舒适,气味清新持久。其技术方案使抗菌剂与布料很好的结合,但其抗皱效果仍然不是特别理想,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集抗菌、抗皱、抗紫外线于一体,并且抗皱效果更佳,夏季穿着凉爽舒适且挺直不起皱,美观大方,其抗菌性能杰出,对皮肤温和。其具体方案为:,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全棉、涤棉织物依次进行三次浸轧,第一次浸轧时温度控制为19°C~20°C,浸溃时间为60-9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70 -80%,然后于12(Tl25°C预烘12(Tl30秒钟,第二次浸轧温度为25°C~30°C,浸溃时间为50~6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60~70%,再于16(Tl65°C下焙烘50~55秒钟,第三次浸轧时温度控制为26°C~30°C,浸溃时间为120~13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70~80%,最后于15(Tl70°C下焙烘80~90秒钟,所述第一次浸轧时的浸轧液由2广29克/升的抗菌剂:HFXZ-881、2f39克/升的柔软剂:酯基季铵盐、15~35克/升的催化剂:硝酸锌、30-50克/升的柔软剂:硅烷共聚醇组成;第二次浸轧液由纯水以及加入的30-50克/升抗紫外线剂E组成;第三次浸轧液由纯水中加入f 3克/升次磷酸钠、10-20克/升二甘醇二缩水甘油醚、10-20克/升异丙醇、3飞克/升季戊四醇脂肪酸酯、20-30克/升马来酸酐、51克/升柠檬酸组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整理后的全棉、涤棉织物抗菌达到7级,抗紫外线达5级,抗皱12次以上水洗达4级,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和耐洗性,且对皮肤温和,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广普的抗菌效能,其工艺简单可靠,操作方便,成本低,广泛应用于服装、衬衫、医院病员服、实验室工作服、多功能纺织品,并且其抗皱效果明显,可显著提高织物的湿弹性,耐水洗性也很好,同时也具备有较好的亲水性,抗静电性,手感和柔软性也较好。【具体实施方式】将全棉、涤棉织物依次进行三次浸轧,第一次浸轧时温度控制为19°C~20°C,浸溃时间为60~9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70~80%,然后于120~125°C预烘120~130秒钟,第二次浸轧温度为25V~30°C,浸溃时间为50-6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60~70%,再于16(Tl65°C下焙烘50~55秒钟,第三次浸轧时温度控制为26°C~30°C,浸溃时间为120^13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70~80%,最后于15(Tl70°C下焙烘80~90秒钟,所述第一次浸轧时的浸轧液由29克/升的抗菌剂:HFXZ-881、2f 39克/升的柔软剂:酯基季铵盐、15~35克/升的催化剂:硝酸锌、30-50克/升的柔软剂:硅烷共聚醇组成;第二次浸轧液由纯水以及加入的30-50克/升抗紫外线剂E组成;第三次浸轧液由纯水中加入f 3克/升次磷酸钠、10-20克/升二甘醇二缩水甘油醚、10-20克/升异丙醇、3飞克/升季戊四醇脂肪酸酯、20-30克 /升马来酸酐、51克/升柠檬酸组成。【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全棉、涤棉织物依次进行三次浸轧,第一次浸轧时温度控制为19°c~20°C,浸溃时间为60-9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70~80%,然后于12(Tl25°C预烘120~130秒钟,第二次浸轧温度为250C~30°C,浸溃时间为50~6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60~70%,再于160~165°C下焙烘50~55秒钟,第三次浸轧时温度控制为26°C~30°C,浸溃时间为120~130秒钟,浸轧后织物的带液率为70-80%,最后于15(Tl70°C下焙烘80-90秒钟,所述第一次浸轧时的浸轧液由2广29克/升的抗菌剂:HFXZ-881、2f 39克/升的柔软剂:酯基季铵盐、15~35克/升的催化剂:硝酸锌、30-50克/升的柔软剂:硅烷共聚醇组成;第二次浸轧液由纯水以及加入的30-50克/升抗紫外线剂E组成;第三次浸轧液由纯水中加入f 3克/升次磷酸钠、10-20克/升二甘醇二缩水甘油醚、10-20克/升异丙醇、3飞克/升季戊四醇脂肪酸酯、20-30克/升马来酸酐、 51克/升柠檬酸组成。【文档编号】D06M13/224GK103757929SQ201310698408【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专利技术者】师小萍 申请人:江苏宇豪纺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师小萍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宇豪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