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849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形成塑料膜的薄膜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溶液供应管将树脂溶液连续供应给制造模具,所述溶液供应管包含鹅颈管部分和直管部分,所述鹅颈管部分连接到所述制造模具,并且曲率半径为50mm-400mm,直管部分连接到所述鹅颈管部分,所述直管部分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为0-20度;以及将所述树脂溶液从所述制造模具的模具唇浇铸到支架上。在粘稠液供应的开始打开排气阀,而当粘稠液流出时将排气阀关闭到某一程度。完全排出空气之后,完全关闭排气阀。因此,从所述管完全放出空气聚集,从合铸模具模唇排出的塑料织物将不含任何气泡,将防止织物飞溅在模唇上,引起成品薄膜上的条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过铸造形成塑料薄膜的薄膜制造装置和薄膜制造 方法,所述塑料薄膜适合于光学应用。本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偏振板保护膜及 使用所述保护膜的偏振板,通过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薄膜制造装置形成所述保护 膜。
技术介绍
近年来,对进行光学应用的透明塑料或树脂薄膜,尤其是对用于液晶 显示装置的高品质偏振板保护膜的需求增加了。使用溶液薄膜形成法的装 置合适于制造上述塑料薄膜。溶液薄膜形成法使用称为粘稠液的溶液,通过使用溶剂溶解材料薄片 并根据需要加入一些添加剂形成所述溶液,例如增塑剂、紫外线吸收剂、抗降解剂、润滑剂、释放加速剂。溶液薄膜形成法包括以下步骤在由水 平金属环带或滚筒构成的支架上,塑造来自称为制造模具的粘稠液供应设 备的粘稠液,将支架上的粘稠液干燥到某一程度直到它变硬成为固体薄 膜,当输送薄膜穿过干燥部分时,从支架上剥离固体薄膜并从薄膜中消除 溶剂。另一方面,为了发展塑料薄膜的工业生产,重要的是提高它们的生产 率。为了提高生产率,需要使尽可能多的生产过程自动化。尤其对于具体 为生产塑料薄膜的溶液薄膜形成法,很需要使制造装置自动化,也因为它 将防止有机溶剂排入环境并污染环境。例如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8-244053中,公幵了上述自动制造装置。然而,生产塑料薄膜或树脂薄膜的溶液薄膜形成法可能遭受由粘稠液内包含的空气引起的问题。也就是说,当粘稠液在操作的开始最初流入制 造模具时,空气聚集在粘稠液的上游内,并且经常形成气泡。如果在支架 上铸造包含气泡的粘稠液用于形成薄膜,树脂溶液或粘稠液将飞溅和粘到 模唇上。这将导致在产品上形成不希望的条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申请人已经专利技术了一种将没有空气的粘稠液供 应给制造模具的装置,并且为这个装置提出了专利申请,如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2000-317961。除了制造模具的粘稠液供应管之外,在制造模具的 粘稠液入口附近,这个装置还配备第二根管或粘稠液泄料管。粘稠液流可 以在粘稠液供应管和粘稠液泄料管之间转换,以便使包含空气的初始粘稠 液流引入粘稠液泄料管。此后,引导无空气的粘稠液穿过粘稠液供应管进 入制造模具。然而已经发现,在日本公开专利申请JP2000-317961中公开的装置不 能完全排出聚集在粘稠液供应管内的空气,这样难以使溶液薄膜形成的起 动过程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考虑到前面所述,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止流出的粘稠液包 含气泡的薄膜制造装置和,其中气泡可能是由粘稠液供应管 内的空气聚集引起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偏振板保护膜和使用保护膜的偏振板, 保护膜由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生产。为了实现上述和其它目的, 一种用于形成塑料膜的,包 括如下步骤利用溶液供应管将树脂溶液连续供应给制造模具,所述溶液 供应管包含鹅颈管部分和直管部分,所述鹅颈管部分连接到所述制造模 具,并且曲率半径为50mm-400mm,直管部分连接到所述鹅颈管部分,所述 直管部分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为0-20度;以及将所述树脂溶液从所述制 造模具的模具唇浇铸到支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薄膜制造装置,其通过把来自制造 模具模唇的树脂溶液注塑在支架上而形成塑料薄膜,所述薄膜制造装置包 含用于将树脂溶液连续供应给所述制造模具的溶液供应管。所述溶液供应管包含鹅颈管部分和直管部分,鹅颈管部分连接到所述制造模具,并且曲率半径为50mm-400mm,直管部分连接到所述鹅颈管部分, 所述直管部分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为0-20度。根据优选实施例,所述鹅颈管部分或所述直管部分装有至少一个排气阀。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所述鹅颈管部分或所述直管部分装有至少一个 气泡传感器。所述树脂溶液优选为纤维素酯溶液。根据本专利技术, 一种偏振板保护膜由本专利技术的薄膜制造装置进行生产。 本专利技术的偏振板使用由本专利技术的薄膜制造装置生产的保护膜。 优选地,在35。C的测量温度下,树脂溶液的粘度在30-3000P (泊)范围内,在给料的开始,粘稠液流过粘稠液供应管的平均流速在1-30m/min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薄膜制造装置,制造模具连接到曲率半径为50mm-400mm 的鹅颈管部分,鹅颈管部分连接到直管部分,所述直管部分相对水平面的 角度为0-20度。这个结构促进气泡排出所述管,这样空气将很难聚集在 管内。因此,本专利技术防止气泡混入树脂溶液。由于鹅颈管部分或直管部分装有排气阀,气泡在进入制造模具之前可 以排出。因此在制造模具内将不会形成空气聚集。由于当将树脂溶液或粘稠液从制造模具模唇挤压在支架上时,防止它 包含气泡,因而粘稠液将不会飞溅在模唇上,因此产品将不会产生条纹, 所述条纹可能另外是由粘在模唇上的粘稠液引起的。溶液供应管装有气泡传感器使监视管内的空气聚集成为可能,并且根 据监视结果控制排气阀。然后自动启动薄膜形成过程变得容易。结果,塑 料薄膜的生产率得到显著提高。使用纤维素酯溶液作为粘稠液有助于生产无条纹、高品质的光学应用 膜。本专利技术的塑料薄膜制造装置可以生产高品质的偏振板保护膜和高品质 的偏振板,所述偏振板使用本专利技术装置生产的保护膜。附图说明当结合附图理解时,根据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详述,上述和其它目的及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在这几个图中,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 应部件,其中图1是图解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薄膜制造装置的示意透视图; 图2是图解本专利技术薄膜制造装置的溶液供应管的说明性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作为通过本专利技术制造装置形成的塑料织物或薄膜的树脂原料,可以列 举出下面的实例纤维素低脂肪酸酯、聚烯烃(例如降冰片烯聚合物)、 聚酰胺(例如芳族聚酰胺)、聚硫化物、聚醚(包括聚醚硫化物、聚醚酮)、 聚苯乙烯、聚碳酸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酰胺、聚甲基丙烯酸(例如聚 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甲基丙烯酸酰胺、聚乙烯醇、聚脲、聚酯、聚亚安 酯、聚酰亚胺、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缩醛(例如聚乙烯醇縮甲醛、聚 乙烯醇縮丁醛)和蛋白质(例如白明胶)。在这些材料中,纤维素低脂肪酸酯优选作为光学应用的薄膜材料,最 优选纤维素三乙酰胺。将树脂材料溶解在适当的有机溶剂中来准备至少两种树脂溶液,下文 中称为粘稠液。有机溶剂可以是卤化碳氢化合物(例如二氯甲垸)、酒精 (例如甲醇、乙醇、丁醇)、酯(例如甲酸甲酯、乙酸甲酯)和醚(例如 二氧杂环乙垸、二恶茂烷、二乙醚)。纤维素脂溶液可以添加许多种公知可塑剂,例如磷酸三苯脂、邻苯二 甲酸二乙酯和聚酯型聚氨酯合成橡胶。根据需要,众所周知的添加剂也可 以添加到溶液中,例如紫外线吸收剂、抗降解剂、润滑剂、剥皮加速剂。为了准备粘稠液,根据众所周知的方法,原料树脂和其它成分可以进 行混合并溶解在溶剂中。作为选择,能使用冷溶解法,其中原料树脂和其它成分在溶剂中进行膨胀,膨胀混合物冷却到-l(TC以下,然后加热到0 r以上进行溶解。在35。C的测量温度下,粘稠液的粘度通常在30-3000P (泊)范围内, 在给料的开始,粘稠液流过粘稠液供应管的平均流速优选为在1-30m/min 范围内。通过使用图1中所示的薄膜制造装置IO对粘稠液进行铸造。在图1中,薄膜制造装置10由合铸模具12和制造带15构成,合铸 模具12具有迸料台型树脂溶液收集设备11,下文中简称为进料台ll,制 造带15在合铸模具12的模唇13下连续移动,并且当多层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形成塑料膜的薄膜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利用溶液供应管将树脂溶液连续供应给制造模具,所述溶液供应管包含鹅颈管部分和直管部分,所述鹅颈管部分连接到所述制造模具,并且曲率半径为50mm-400mm,直管部分连接到所述鹅颈管部分,所述直管部分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为0-20度;以及 将所述树脂溶液从所述制造模具的模具唇浇铸到支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敏和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