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中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合成环状脒类化合物的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963756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4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合成环状脒类化合物的新方法,属于有机合成领域,该方法采用环状叔胺为原料,加入一种过渡金属化合物和一种含氮配体构成的催化剂,不采用任何氧化剂,在溶剂中加热,即可以好的产率得到环状脒类化合物,反应中释放出氢气为副产物。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产率高、反应中无需采用氧化剂、反应副产物氢气可以回收利用,对于环状脒类化合物的工业制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属于有机合成领域,该方法采用环状叔胺为原料,加入一种过渡金属化合物和一种含氮配体构成的催化剂,不采用任何氧化剂,在溶剂中加热,即可以好的产率得到环状脒类化合物,反应中释放出氢气为副产物。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产率高、反应中无需采用氧化剂、反应副产物氢气可以回收利用,对于环状脒类化合物的工业制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有机合成领域。
技术介绍
脒类化合物在合成药物和农药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合成脒类化合物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目前脒类化合物的合成一般都采用腈和酰胺为起始原料,其中Pinner合成法采用腈为原料,在酸或碱的作用下,发生Pinner反应,然后与氨基化合物反应得到脒(Chem.Rev.1961,61,179)。此外也可采用腈为原料,在路易斯酸的作用下,与氨基化合物反应生成脒(J.Med.Chem, 2008,51,407 ;J.Am.Chem.Soc, 2006,128,10474)。当采用酰胺为原料时,首先将酰胺与P0C13、PC15或SOCl2等缩合剂反应,再与芳胺加热脱水得到脒(Eur.J.1norg.Chem.2010,3290 Synthesis, 2010,1311)。脒类化合物的其它合成方法还有原甲酸酯法、羧酸法、酮肟法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如产率低、对反应设备的要求较高、操作困难、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因此,发展高效和低污染的脒类化合物合成新方法具有必要性。本专利技术提供,该方法采用环状叔胺为原料,加入一种过渡金属化合物和一种含氮配体构成的催化剂,不采用任何氧化剂,在溶剂中加热,即可以好的产率得到环状脒类化合物,反应中释放出氢气为副产物。该合成方法操作简便、反应产率高、反应中无需采用氧化剂、反应副产物氢气可以回收利用,对于环状脒类化合物的工业制备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合成环状脒类化合物的方法。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合成环状脒类化合物的方法,采用式(II)所示的环状叔胺为原料,加入一种过渡金属化合物和一种含氮配体构成的催化剂,不采用任何氧化剂,在溶剂中加热,得到式(I)所示的环状脒类化合物,反应中释放出氢气为副产物;所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为2 (其中Cp*代表五甲基环戍二烯阴离子)、2 (其中cod代表1,5-环辛二烯基)、Ir(cod) (acac)(其中cod代表1,5-环辛二烯基,acac代表乙酰丙酮基)、Ir (cod) (hfacac)(其中cod代表1,5-环辛二烯基,hfacac代表六氟乙酰丙酮基)、卩(1(4(30)2(其中4(30代表乙酸根)、?比12 ;所述的含氮配体为2-氨基吡啶、2-吡啶甲胺、2-羟基吡啶、8-羟基喹啉、N-(2-吡啶基)苯磺酰胺、脯氨酸;所述的溶剂为乙醇、三氟乙醇、乙酸、二甲基亚砜、1,4_ 二氧六环;所述的式(I)和式(II)结构的化合物如下:【权利要求】1.一种合成式(I)所示的环状脒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式(II)所示的环状叔胺为原料,加入一种过渡金属化合物和一种含氮配体构成的催化剂,不采用任何氧化剂,在溶剂中加热,得到式(I)所示的环状脒类化合物,反应中释放出氢气为副产物;所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为2(其中Cp*代表五甲基环戍二烯阴离子)、[Ir (cod)ClJ2 (其中cod代表1,5-环辛二烯基)、Ir (cod) (acac)(其中cod代表1,5-环辛二烯基,acac代表乙酰内酮基)、Ir (cod) (hfacac)(其中cod代表1, 5_环辛二烯基,hfacac代表六氟乙酰丙酮基)、Pd (AcO) 2 (其中AcO代表乙酸根)、PtCl2 ;所述的含氮配体为2-氨基吡啶、2-吡啶甲胺、2-羟基吡啶、8-羟基喹啉、N- (2-吡啶基)苯磺酰胺、脯氨酸;所述的溶剂为乙醇、三氟乙醇、乙酸、二甲基亚砜、1,4_ 二氧六环;所述的式⑴和式(II)结构的化合物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为2(其中Cp*代表五甲基环戊二烯阴离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为2 (其中cod代表1,5_环辛二烯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相对于式(II)所示的环状叔胺的用量的摩尔比为0.1 %~2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含氮配体为2-羟基吡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与含氮配体的摩尔比为1: 0.5~1: 4,优选为1: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溶剂为三氟乙醇。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反应温度为60~120°C,优选为100°C。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反应时间为30分钟~144小时。【文档编号】C07D471/14GK103739600SQ201310270216【公开日】2014年4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21日 【专利技术者】鄢明, 孙翔 申请人:中山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合成式(I)所示的环状脒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式(II)所示的环状叔胺为原料,加入一种过渡金属化合物和一种含氮配体构成的催化剂,不采用任何氧化剂,在溶剂中加热,得到式(I)所示的环状脒类化合物,反应中释放出氢气为副产物;所述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为[Cp*IrCl2]2(其中Cp*代表五甲基环戊二烯阴离子)、[Ir(cod)Cl]2(其中cod代表1,5?环辛二烯基)、Ir(cod)(acac)(其中cod代表1,5?环辛二烯基,acac代表乙酰内酮基)、Ir(cod)(hfacac)(其中cod代表1,5?环辛二烯基,hfacac代表六氟乙酰丙酮基)、Pd(AcO)2(其中AcO代表乙酸根)、PtCl2;所述的含氮配体为2?氨基吡啶、2?吡啶甲胺、2?羟基吡啶、8?羟基喹啉、N?(2?吡啶基)苯磺酰胺、脯氨酸;所述的溶剂为乙醇、三氟乙醇、乙酸、二甲基亚砜、1,4?二氧六环;所述的式(I)和式(II)结构的化合物如下:其中:R1代表氢、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R2代表氢、甲基、乙基、丙基、异丙基;R1和R2也可与它们连接的碳原子一起形成苯环或噻吩环,该环上的碳原子可选择性的有单取代和双取代,取代基为甲基、甲氧基、氯、溴、硝基、三氟甲基;R3代表环上的单取代,取代基有氢、甲基、甲氧基、氯、溴、硝基、三氟甲基;X代表CO、SO2、?(CH2)n?(n=0或1);Y代表CH、N;Z代表?(CH2)n?(n=1或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鄢明孙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