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隔棒回转线夹阻尼柱装填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3960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1 08:11
一种间隔棒回转线夹阻尼柱装填工装,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机架、气缸、气缸安装座、底座、工作平台及压板;所述气缸安装座安装在机架的上端,在气缸安装座内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倒装在气缸安装座内,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压板相连接;所述压板分为上压板及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呈矩形状,上压板与气缸相连接,并且在上压板的底端设置有压柱,所述压柱一共有四个,压柱与待压的阻尼柱的位置相配,在下压板上开有四个与压柱相对应的圆形状通孔,在下压板的上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导柱,所述导柱位于上压板的两端,下压板的底端通过复位弹簧与工作平台相连接;所述机架的底端安装有底座,在底座的上端安装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主要包括挡块、放置平台及底板,挡块及放置平台均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挡块一共有两个,对称设置,在两个挡块之间设置有放置平台,所述挡块呈直角梯形状,挡块直角的一端位于内侧,非直角的一侧位于外侧,所述放置平台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小平台组成,小平台主要包括矩形部及三角形部,所述小平台的矩形部位于两个挡块之间,三角形部与挡块的斜边相对应,在两个小平台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间隔棒回转线夹阻尼柱装填工装,主要包括机架、气缸、气缸安装座、底座、工作平台及压板;气缸位于机架的上端,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压板相连接;所述压板分为上压板及下压板,在上压板的底端设置有压柱,在下压板上开有压柱相对应的圆形状通孔,下压板的底端通过复位弹簧与工作平台相连接;所述机架的底端安装有底座,在底座的上端安装有工作平台。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带嵌入的十字轴及线夹摆放好放置在工作平台上,将阻尼柱塞入下压板的通孔内,通过压板挤压两次即可成型,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专利说明】 一种间隔棒回转线夹阻尼柱装填工装
本技术涉及一种间隔棒回转线夹阻尼柱装填工装,具体的说是一种能够快速、方便的将十字轴嵌入线夹支臂并在十字轴与线夹支臂之间嵌入阻尼柱的装置。
技术介绍
导线舞动易造成输电线路短路、断线、倒塔甚至大面积停电,严重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是舞动多发国家之一,解决导线舞动问题在国际上至今也乃是一个难题。间隔棒是输电线路中使分裂导线的子导线之间或各相导线之间保持一定几何布置的装置。其按工作特性大体可分为两类,即阻尼型间隔棒及非阻尼型间隔棒。阻尼型间隔棒特点是:一、利用与框架I连接的线夹2将多分裂导线相互之间隔开避免相互干扰,参见图1 ;二、在间隔棒活动关节处利用由阻尼柱4与十字轴3构成的阻尼结构来消耗导线的振动能量,当线路在高空运行中受到风力的影响线路在空中会出现不断的震动而有了阻尼柱4和十字轴3的配合就会消除,对导线振动产生阻尼作用。在使用时,需要在框架的相邻边框交界处通过十字轴连接线夹支臂,并且在线夹支臂与十字轴之间嵌入阻尼柱。目前,在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方法是人工嵌入的方法,消耗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方便的将十字轴嵌入线夹支臂并在十字轴与线夹支臂之间嵌入阻尼柱的间隔棒回转线夹阻尼柱装填工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间隔棒回转线夹阻尼柱装填工装,其创新点在于:主要包括机架、气缸、气缸安装座、底座、工作平台及压板;所述气缸安装座安装在机架的上端,在气缸安装座内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倒装在气缸安装座内,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压板相连接;所述压板分为上压板及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呈矩形状,上压板与气缸相连接,并且在上压板的底端设置有压柱,所述压柱一共有四个,压柱与待压的阻尼柱的位置相配,在下压板上开有四个与压柱相对应的圆形状通孔,在下压板的上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导柱,所述导柱位于上压板的两端,下压板的底端通过复位弹簧与工作平台相连接;所述机架的底端安装有底座,在底座的上端安装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主要包括挡块、放置平台及底板,挡块及放置平台均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挡块一共有两个,对称设置,在两个挡块之间设置有放置平台,所述挡块呈直角梯形状,挡块直角的一端位于内侦牝非直角的一侧位于外侧,所述放置平台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小平台组成,小平台主要包括矩形部及三角形部,所述小平台的矩形部位于两个挡块之间,三角形部与挡块的斜边相对应,在两个小平台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将带嵌入的十字轴及线夹摆放好放置在工作平台上,将阻尼柱塞入下压板的通孔内,通过压板挤压一次,然后再将线夹翻转过来,再向下压板的通孔内塞入阻尼柱,通过压板再次挤压,通过这样两次挤压即可成型,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阻尼式间隔棒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间隔棒回转线夹阻尼柱装填工装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挤压装置的下压板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挤压装置的工作平台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的示意图可知,本技术的间隔棒回转线夹阻尼柱装填工装主要包括机架13、气缸12、气缸安装座11、底座10、工作平台7及压板。气缸安装座11安装在机架13的上端,在气缸安装座11内安装有气缸12,气缸12倒装在气缸安装座11内,气缸12的活塞杆伸入机架13内,并且活塞杆的顶端与压板相连接。压板分为上压板5及下压板6,上压板5呈矩形状,上压板5的顶端通过连接座8与气缸12的活塞杆的顶端相连接,并且在上压板5的底端设置有压柱9,压柱9呈圆柱状,压柱9 一共有四个,四个压柱9的位置分别与待压的阻尼柱的位置相对应。如图3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在下压板6上开有四个与四个压柱9相对应的圆形状通孔15,在下压板6的上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导柱14,两个导柱14分别位于上压板5的相对的两端,在导柱14上套装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位于上压板5的上端,下压板6的底端通过复位弹簧17与工作平台相连接。导柱14的安装是为了防止上压板5在下行的过程中发生位移的现象。在下压板6由于上压板5的作用而下压后,可通过复位弹簧17进行复位。在机架13的底端安装有底座10,在底座10的上端安装有工作平台。如图4所示的示意图可知,工作平台主要包括挡块7、放置平台及底板18,挡块7及放置平台均设置在底板上,挡块7—共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底板18的两端,挡块7整体呈直角梯形状,并且挡块7的直角的一端位于底板18内侧,非直角的一侧位于底板18的外侧,在两个挡块7之间设置有放置平台。放置平台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小平台16组成,小平台16主要包括矩形部及三角形部,小平台16的矩形部位于两个挡块7之间,小平台16的三角形部与挡块7的斜边相对应,在两个小平台16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下压板6整体呈矩形状,在下压板6的前端开有一梯形凹槽,梯形凹槽的坡度与挡块7的斜边相对应。在进行成型时,首先向下压板6的四个通孔内均塞入阻尼柱,然后将线夹支臂与十字柱摆放好后放置于放置平台上,通过上压板5的挤压,利用压柱9将下压板6上的四个阻尼柱压入线夹支臂与十字柱中,然后再将成型好一面的线夹翻转过来,向下压板6四个通孔内再次塞入阻尼柱,对线夹支臂的另一面进行成型,这样通过两次挤压后即可最终成型。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权利要求】1.一种间隔棒回转线夹阻尼柱装填工装,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机架、气缸、气缸安装座、底座、工作平台及压板; 所述气缸安装座安装在机架的上端,在气缸安装座内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倒装在气缸安装座内,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压板相连接; 所述压板分为上压板及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呈矩形状,上压板与气缸相连接,并且在上压板的底端设置有压柱,所述压柱一共有四个,压柱与待压的阻尼柱的位置相配,在下压板上开有四个与压柱相对应的圆形状通孔,在下压板的上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导柱,所述导柱位于上压板的两端,下压板的底端通过复位弹簧与工作平台相连接; 所述机架的底端安装有底座,在底座的上端安装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主要包括挡块、放置平台及底板,挡块及放置平台均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挡块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间隔棒回转线夹阻尼柱装填工装,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机架、气缸、气缸安装座、底座、工作平台及压板;所述气缸安装座安装在机架的上端,在气缸安装座内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倒装在气缸安装座内,气缸的活塞杆的顶端与压板相连接;所述压板分为上压板及下压板,所述上压板呈矩形状,上压板与气缸相连接,并且在上压板的底端设置有压柱,所述压柱一共有四个,压柱与待压的阻尼柱的位置相配,在下压板上开有四个与压柱相对应的圆形状通孔,在下压板的上表面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导柱,所述导柱位于上压板的两端,下压板的底端通过复位弹簧与工作平台相连接;所述机架的底端安装有底座,在底座的上端安装有工作平台,所述工作平台主要包括挡块、放置平台及底板,挡块及放置平台均设置在底板上,所述挡块一共有两个,对称设置,在两个挡块之间设置有放置平台,所述挡块呈直角梯形状,挡块直角的一端位于内侧,非直角的一侧位于外侧,所述放置平台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小平台组成,小平台主要包括矩形部及三角形部,所述小平台的矩形部位于两个挡块之间,三角形部与挡块的斜边相对应,在两个小平台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建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南电力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