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5395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1 08:10
一种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其特征是它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钳形过线环(1)、升降杆(4)和地盘(9),升降杆(4)的上端与钳形过线环(1)连接,升降杆(4)的底端与地盘(9)连接,钳形过线环(1)设有的两钳臂之间为转动连接,在钳形过线环(1)的两钳臂之间水平设有滑管(2)和弹簧(3),滑管(2)位于上部,滑管(2)的一端与其中一钳臂为转动连接,滑管(2)的另一端插入另一钳臂的插孔内,弹簧(3)位于下部,在滑管(2)与弹簧(3)之间设有间隙(10),两钳臂的底部之间设有开口拉线(5),开口拉线(5)依次与两钳臂的底部连接后再与升降杆(4)连接,拉动开口拉线(5)将两钳臂张开,滑管(2)的另一端脱离钳臂的插孔使导线离开钳形过线环(1)升空,松开开口拉线(5)使两钳臂通过弹簧(3)的收缩自然闭合,在升降杆(4)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根左拉绳(8)和两根右拉绳(11),两根左拉绳(8)的一端与升降杆(4)的上部连接,两根左拉绳(8)的另一端与地面的地锚(7)连接,两根右拉绳(11)的一端与升降杆(4)的上部连接,两根右拉绳(11)的另一端与地面的地锚(7)连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升降杆(4)的上端与钳形过线环(1)连接,升降杆(4)的底端与地盘(9)连接,在钳形过线环(1)的两钳臂之间水平设有滑管(2)和弹簧(3),滑管(2)位于上部,滑管(2)的一端与其中一钳臂为转动连接,滑管(2)的另一端插入另一钳臂的插孔内,弹簧(3)位于下部,两钳臂的底部之间设有开口拉线(5),开口拉线(5)依次与两钳臂的底部连接后再与升降杆(4)连接,在升降杆(4)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根左拉绳(8)和两根右拉绳(11),两根左拉绳(8)地锚(7)连接,两根右拉绳(11)与地面的地锚(7)连接。【专利说明】—种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
技术介绍
跨越架的过线环安装在升降杆上,能使导线有效、安全的通过被跨越障碍物,但是目前的跨越架的过线环有以下几种方案:(I)过线环设置为U型过线环,但是U型过线环在导线牵引过程中,因导线的摆动力容易离环脱槽;(2)过线环设置为圆型过线环,圆型过线环在导线牵引过程中,导线虽能被锁定在过线环内,但导线不能有效升空,有一定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它不但降低了摩擦力并使新架导线安全、快速通过跨越架,而且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停电时间,节约了工程成本。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它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钳形过线环、升降杆和地盘,升降杆的上端与钳形过线环连接,升降的底端与地盘连接,钳形过线环设有的两钳臂之间为转动连接,在钳形过线环的两钳臂之间水平设有滑管和弹簧,滑管位于上部,滑管的一端与其中一钳臂为转动连接,滑管的另一端插入另一钳臂的插孔内,弹簧位于下部,在滑管与弹簧之间设有间隙,两钳臂的底部之间设有开口拉线,开口拉线依次与两钳臂的底部连接后再与升降杆连接,拉动开口拉线将两钳臂张开,滑管的另一端脱离钳臂的插孔使导线离开钳形过线环升空,松开开口拉线使两钳臂通过弹簧的收缩自然闭合,在升降杆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根左拉绳和两根右拉绳,两根左拉绳的一端与升降杆的上部连接,两根左拉绳的另一端与地面的地锚连接,两根右拉绳的一端与升降杆的上部连接,两根右拉绳的另一端与地面的地锚连接。所述的升降杆的下部设有三角架。所述的升降杆为圆柱形的环氧树脂杆。所述的升降杆的每节套管上设有弹簧楔,当套管提升到位置时弹簧楔弹簧将套管定位,当按入弹簧楔升降杆收缩和伸长。所述的开口拉线依次与两钳臂的底部连接后再与升降杆连接后形成四方向拉线。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后,本技术能减少停电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程成本。本技术设有钳形过线环,它不但降低了摩擦力并使新架导线安全、快速通过跨越架,防止新架导线过线时摩擦伤害跨越线路或障碍物,而且操作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提高供电的可靠性。本技术升降杆为圆柱形环氧树脂杆,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升降杆的力学性能高,具有优良的电绝缘性,而且质量轻,便于搬运,同时圆柱形迎风面小,能够承受较大的风载和导线的过线能力,稳定性好。本技术的体积小,解决了运输和占地青苗赔偿高的问题。本技术的导线在通过钳形过线环时钳口关闭,防止导线弹跳脱环,在紧线时通过开口拉线能有效地将过线环分开,使导线离开过线环升空,松开拉线过线有弹簧收缩自然闭合。本技术钳形过线环中设有滑管,这样可以降低了摩擦力并使新架导线安全、快速通过跨越架。本技术的每节套管内部单独安装弹簧楔,套管提升到固定位置,弹簧楔弹出,按进弹簧楔套管下落,根据现场要求升降调节。本技术所述的所述的开口拉线依次与两钳臂的底部连接后再与升降杆连接后形成四方向拉线,这样可以通过拉线固定,在升降杆的下部设有三角架,这样可以保持稳定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中,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它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钳形过线环1、升降杆4和地盘9,升降杆4的下部设有三角架6,升降杆4为圆柱形的环氧树脂杆,升降杆4的上端与钳形过线环I连接,升降杆4的底端与地盘9连接,钳形过线环I设有的两钳臂之间为转动连接,在钳形过线环I的两钳臂之间水平设有滑管2和弹簧3,滑管2位于上部,滑管2的一端与其中一钳臂为转动连接,滑管2的另一端插入另一钳臂的插孔内,弹簧3位于下部,在滑管2与弹簧3之间设有间隙10,两钳臂的底部之间设有开口拉线5,开口拉线5依次与两钳臂的底部连接后再与升降杆4连接,所述的开口拉线5依次与两钳臂的底部连接后再与升降杆4连接后形成四方向拉线,拉动开口拉线5将两钳臂张开,滑管2的另一端脱离钳臂的插孔使导线离开钳形过线环I升空,松开开口拉线5使两钳臂通过弹簧3的收缩自然闭合,在升降杆4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根左拉绳8和两根右拉绳11,两根左拉绳8的一端与升降杆4的上部连接,两根左拉绳8的另一端与地面的地锚7连接,两根右拉绳11的一端与升降杆4的上部连接,两根右拉绳11的另一端与地面的地锚7连接,所述的升降杆4的每节套管上设有弹簧楔,当套管提升到位置时弹簧楔弹簧将套管定位,当按入弹簧楔升降杆收缩和伸长。本技术的导线在通过钳形过线环I时钳口关闭,防止导线弹跳脱环,在紧线时通过开口拉线能有效地将过线环I分开,使导线离开过线环I升空,松开拉线过线有弹簧3收缩自然闭合。【权利要求】1.一种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其特征是它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钳形过线环(I)、升降杆(4)和地盘(9),升降杆(4)的上端与钳形过线环(I)连接,升降杆(4)的底端与地盘(9)连接,钳形过线环(I)设有的两钳臂之间为转动连接,在钳形过线环(I)的两钳臂之间水平设有滑管(2)和弹簧(3),滑管(2)位于上部,滑管(2)的一端与其中一钳臂为转动连接,滑管(2)的另一端插入另一钳臂的插孔内,弹簧(3)位于下部,在滑管(2)与弹簧(3)之间设有间隙(10),两钳臂的底部之间设有开口拉线(5),开口拉线(5)依次与两钳臂的底部连接后再与升降杆(4)连接,拉动开口拉线(5)将两钳臂张开,滑管(2)的另一端脱离钳臂的插孔使导线离开钳形过线环(I)升空,松开开口拉线(5)使两钳臂通过弹簧(3)的收缩自然闭合,在升降杆(4)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根左拉绳(8)和两根右拉绳(11 ),两根左拉绳(8)的一端与升降杆(4)的上部连接,两根左拉绳(8)的另一端与地面的地锚(7)连接,两根右拉绳(11)的一端与升降杆(4)的上部连接,两根右拉绳(11)的另一端与地面的地锚(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杆(4)的下部设有三角架(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杆(4)为圆柱形的环氧树脂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升降杆(4)的每节套管上设有弹簧楔,当套管提升到位置时弹簧楔弹簧将套管定位,当按入弹簧楔升降杆收缩和伸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其特征是所述的开口拉线(5)依次与两钳臂的底部连接后再与升降杆(4)连接后形成四方向拉线。【文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电网用的便携式简易跨越架,其特征是它由上至下依次设有钳形过线环(1)、升降杆(4)和地盘(9),升降杆(4)的上端与钳形过线环(1)连接,升降杆(4)的底端与地盘(9)连接,钳形过线环(1)设有的两钳臂之间为转动连接,在钳形过线环(1)的两钳臂之间水平设有滑管(2)和弹簧(3),滑管(2)位于上部,滑管(2)的一端与其中一钳臂为转动连接,滑管(2)的另一端插入另一钳臂的插孔内,弹簧(3)位于下部,在滑管(2)与弹簧(3)之间设有间隙(10),两钳臂的底部之间设有开口拉线(5),开口拉线(5)依次与两钳臂的底部连接后再与升降杆(4)连接,拉动开口拉线(5)将两钳臂张开,滑管(2)的另一端脱离钳臂的插孔使导线离开钳形过线环(1)升空,松开开口拉线(5)使两钳臂通过弹簧(3)的收缩自然闭合,在升降杆(4)的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根左拉绳(8)和两根右拉绳(11),两根左拉绳(8)的一端与升降杆(4)的上部连接,两根左拉绳(8)的另一端与地面的地锚(7)连接,两根右拉绳(11)的一端与升降杆(4)的上部连接,两根右拉绳(11)的另一端与地面的地锚(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桂龙王德林程益民史根生刘亮葛宁周永忠程兆君陆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州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公司泰兴市供电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