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903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15:30
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工作缸、活塞和设在工作缸中能滑动的活塞杆,活塞将工作缸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活塞上设有阻尼通道,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连接,另一端伸出于工作缸的外部并在此端设有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中设有与所述活塞杆相配合构成内循环式滚珠螺旋传动的丝杆螺母,活塞杆的外表面设有螺纹,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连接装置为转动连接,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和设在活塞本体中的在活塞本体转动时能够直线移动调节所述阻尼通道开度大小的滑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工作缸、活塞和设在工作缸中能滑动的活塞杆,活塞将工作缸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活塞上设有阻尼通道,所述工作缸中设有与所述活塞杆相配合构成内循环式滚珠螺旋传动的丝杆螺母,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和设在活塞本体中的在活塞本体转动时能够直线移动调节所述阻尼通道开度大小的滑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液压阻尼器通过采用活塞杆和丝杆螺母相配合构成内循环式滚珠螺旋传动,以带动活塞本体中的阻尼柱塞滑块移动,阻尼柱塞滑块沿活塞本体径向移动以调节与工作缸内壁之间间隙,从而能够调节阻尼通道的大小,阻尼器所产生的阻尼力大小随所承受的外界力的大小变化而变化,阻尼效果好。【专利说明】—种液压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减震装置,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阻尼器。
技术介绍
汽车及土木工程所采用的阻尼器大都使用电力作为其阻尼效果调节的主要形式,对于一些能源供应不便的场合及能源供应产生故障时便不能得到预期的阻尼需求或产生极大的安全故障且结构复杂安装不便。而现有的无能量输入的被动液压阻尼器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大的震动和冲击不能得到预期的阻尼需求,导致不能产生稳定且理想的阻尼输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产生稳定且理想的阻尼输出的液压阻尼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工作缸、活塞和设在工作缸中能滑动的活塞杆,活塞将工作缸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活塞上设有阻尼通道,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连接,另一端伸出于工作缸的外部并在此端设有连接装置,所述工作缸中设有与所述活塞杆相配合构成内循环式滚珠螺旋传动的丝杆螺母,活塞杆的外表面设有螺纹,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连接装置为转动连接,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和设在活塞本体中的在活塞本体转动时能够直线移动调节所述阻尼通道开度大小的滑块。所述阻尼通道设在所述活塞本体的外圆周面上,活塞本体上在阻尼通道处的外侧面上设有沿径向朝向活塞本体内部延伸的滑槽,滑槽中设有能够直线移动的阻尼柱塞滑块,滑槽中设有使阻尼柱塞滑块收缩至滑槽中的复位机构。`所述阻尼通道在所述活塞本体上沿周向均布有四个,所述滑槽也均布有四个,滑槽中各设有一个所述阻尼柱塞滑块。所述阻尼柱塞滑块的外端面为圆弧面。所述复位机构包括设在所述滑槽中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阻尼柱塞滑块连接,另一端与滑槽的内壁连接。所述连接装置为吊环,吊环的一端设有安装孔,另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活塞杆连接。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液压阻尼器通过采用活塞杆和丝杆螺母相配合构成内循环式滚珠螺旋传动,以带动活塞本体中的阻尼柱塞滑块移动,阻尼柱塞滑块沿活塞本体径向移动以调节与工作缸内壁之间间隙,从而能够调节阻尼通道的开度大小,阻尼器所产生的阻尼力大小随所承受的外界力的大小变化而变化,阻尼效果好,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生产成本低等优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液压阻尼器的剖视图;图2为活塞的剖视图;图3为阻尼柱塞滑块移动到滑槽端口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阻尼柱塞滑块收缩至滑槽中时的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上吊环;2、轴承;3、活塞杆;4、丝杆螺母;5、上端盖;6、工作缸;7、上腔室;8、活塞;81、活塞本体;82、阻尼柱塞滑块;83、复位弹簧;9、下腔室;10、下端盖;11、下吊环;12、阻尼通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工作缸6、活塞杆3和设在工作缸6中能滑动的活塞杆3。活塞杆3的下端插入工作缸6中与活塞8连接,上端伸出于工作缸6的外部并在此端设有连接装置。工作缸6的上下两端通过上端盖5和下端盖10封闭,活塞8与工作缸6内壁紧密接触,将工作缸6分成上腔室7和下腔室9,活塞8上设有连通上腔室7和下腔室9的阻尼通道12。活塞杆3穿过上端盖5,在下端盖10上设有另一连接装置,阻尼器通过活塞杆3上端的连接装置和工作缸6下端的连接装置进行安装固定。本阻尼器的工作缸6中设有与活塞杆3相配合的构成内循环式滚珠螺旋传动的丝杆螺母4,丝杆螺母4的内部设有滚珠,活塞杆3的外表面设有一段外螺纹,丝杆螺母4是固定安装在工作缸6中,活塞杆3的端部与连接装置为转动连接,确保活塞杆3可以相对连接装置进行旋转,在减振器承受外界作用力时,工作缸6带动丝杆螺母4直线移动,丝杆螺母4通过活塞杆3表面的外螺纹驱动活塞杆3做螺旋运动。为了避免螺旋传动不会产生自锁卡死,需要将活塞杆3外表面的外螺纹的螺距设置的较大。如图1、如2、图3和图4所示,工作缸6中的活塞8包括圆形的活塞本体81和设在活塞本体81中的在活塞本体81转动时能够直线移动调节阻尼通道12开度大小的滑块。阻尼通道12为沿与活塞本体81轴线平行的方向在活塞本体81的外圆周面上延伸形成,即活塞本体81的外圆周面与工作缸6的内壁在阻尼通道12的位置处具有间隙,其余部位仍为紧密接触。活塞本体81上在阻尼通道12处的外侧面上设有沿径向朝向活塞本体81内部延伸的滑槽,滑槽中设有能够直线移动的阻尼柱塞滑块82,滑槽中设有使阻尼柱塞滑块82收缩至滑槽中的复位机构。在阻尼器不工作时,阻尼柱塞滑块82收缩在滑槽中,阻尼柱塞滑块82的外端面与工作缸6内壁之间不接触,阻尼通道12畅通。在阻尼器工作时,阻尼柱塞滑块82朝向工作缸6的内壁方向移动,从滑槽中伸出,可以调节阻尼通道12的开度大小,从而可以改变阻尼器所产生的阻尼力大小。滑槽中的阻尼柱塞滑块82的移动是通过活塞8的旋转实现的,当阻尼器承受外界轴向作用力时,活塞8在活塞杆3的带动下能够进行直线移动和旋转运动,活塞8旋转,从而能够对阻尼柱塞滑块82产生一个离心力,阻尼柱塞滑块82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滑槽中朝向远离活塞8中心的方向移动,从滑槽中伸出,调节与工作缸6内壁之间的间隙,从而能够调节阻尼通道12的大小。外界轴向作用力越大,活塞8转速越快,产生的离心力也会越大,使得阻尼柱塞滑块82外端面与工作缸6内壁之间的距离也会越近,最终使阻尼通道12越小,图3所示为外界轴向作用力较大时活塞8的状态,图4所示状态为外界轴向作用力较小时活塞8的状态。在滑槽中设有使阻尼柱塞滑块82收缩至滑槽中的复位机构,该复位机构为设在滑槽中的复位弹簧83,复位弹簧83 —端与阻尼柱塞滑块82连接,另一端与滑槽的内壁连接。在外界轴向作用力消失时,阻尼柱塞滑块82在复位弹簧83的拉力下恢复到初始状态,此时阻尼通道12最大,阻尼效果最小。若运用在汽车上在路况较好的状态能大大提高乘坐舒适性。作为优选的,阻尼通道12在活塞本体81上沿周向均布有四个,相应的滑槽也均布有四个,滑槽中各设有一个阻尼柱塞滑块82。阻尼柱塞滑块82的外端面为圆弧面,当阻尼柱塞滑块82移动至活塞本体81的外边缘时,阻尼柱塞滑块82的外端面与活塞本体81的外圆周面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周面。由于活塞杆3要转动,工作缸6只能直线移动,活塞杆3上端的连接装置为上吊环1,上吊环I的上端设有安装孔,下端通过一个轴承2与活塞杆3连接,上吊环I固定安装在阻尼器上端的物体上,确保活塞杆3能够转动。工作缸6下端的连接装置为一个下吊环11,上吊环I的上端与下端盖10固定连接,下端设有一个安装孔,下吊环11通过安装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工作缸、活塞和设在工作缸中能滑动的活塞杆,活塞将工作缸分为上腔室和下腔室,活塞上设有阻尼通道,活塞杆的一端与活塞连接,另一端伸出于工作缸的外部并在此端设有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缸中设有与所述活塞杆相配合构成内循环式滚珠螺旋传动的丝杆螺母,活塞杆的外表面设有螺纹,活塞杆的端部与所述连接装置为转动连接,所述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和设在活塞本体中的在活塞本体转动时能够直线移动调节所述阻尼通道开度大小的滑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平卢振廷高洪田丽王勇梁福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工程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