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线性液压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2940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线性液压阻尼器,包括外套筒以及设置在外套筒内底部的内套筒,在外套筒的筒口处设置有端盖,在端盖的中心设置有延伸至外套筒内的活塞杆,在内套筒的底部设置有与活塞杆低端连接的圆柱弹簧,在内套筒的筒壁中段沿周向开设有过油孔,过油孔沿着与内套筒轴线平行的直线方向不等间距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油液流经过油孔的数量随活塞行程的变化,使系统阻尼可随位移和载荷变化缓慢升高,改善了设备缓冲过程中的平顺性;利用非线性的阻尼特性,提高了阻尼器在缓冲行程中对冲击能量的吸收效率,提高了缓冲效率,使设备或装置免受突变载荷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涉及运输、航空等工程领域设备的缓冲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可有效缓解结构冲击载荷、保护设备安全性的非线性液压阻尼器。
技术介绍
在工程运输过程或飞机起降过程中,有较大冲击载荷瞬间施加在被运输设备或装置上,一般的线性阻尼器对冲击能量的吸收不能随载荷的变化进行调节,使之在缓冲过程中,在有限的响应时间内对冲击总能量吸收有限,且对离散性的意外冲击载荷不具备过载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快速吸收冲击能量、并具有抗过载保护措施的单向非线性液压阻尼器。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非线性液压阻尼器,包括外套筒以及设置在外套筒内底部的内套筒,在外套筒的筒口处设置有端盖,在端盖的中心设置有延伸至外套筒内的活塞杆,在内套筒的底部设置有与活塞杆低端连接的圆柱弹簧,在外套筒内设置有套装在活塞杆的外壁上并位于内套筒顶部的轴套,在轴套的下端设置有套装在活塞杆外壁上的橡胶垫,在活塞杆的下端外壁上加工有凹槽,在凹槽内嵌装有润滑轴承,在内套筒的筒壁中段沿周向开设有过油孔,过油孔沿着与内套筒轴线平行的直线方向不等间距分布。分布在同一圆周高度上的过油孔沿着内套筒的筒壁上均匀分布。上述润滑轴承为套筒状,在其外壁上加工有截面为半圆形的环形凹槽。上述圆柱弹簧的圆柱截面外径比内套筒内径小0.5~1mm。上述橡胶垫是上下并列设置的2个,且在两个橡胶垫之间设置有支承垫圈,橡胶垫为外壁面腰部位置向内收缩的环状结构。上述轴套为两端粗、中间细的轴套式结构,上端外壁设置有密封圈、下端外壁上设置有支撑环,在支撑环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间隔的孔隙。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中,利用油液流经过油孔的数量随活塞行程的变化,使系统阻尼可随位移和载荷变化缓慢升高,改善了设备缓冲过程中的平顺性;利用非线性的阻尼特性,提高了阻尼器在缓冲行程中对冲击能量的吸收效率,提高了缓冲效率,使设备或装置免受突变载荷作用。2)本技术中,利用逐步减少的过油孔数量控制油液流量,抵消了因冲击载荷作用下活塞杆运动速度快速增大带来的不利影响,可对某些离散的强冲击载荷作用时的设备起到过载保护作用。3)本技术中,通过活塞杆上侧设置双层橡胶垫,避免了冲击载荷响应后活塞杆回程中的弹跳效应,使整个缓冲过程更加平稳。附图说明图1为非线性液压阻尼器的剖视图;图2为图1中局部零件组装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非线性液压阻尼器包括外套筒1、内套筒2、圆柱弹簧3、活塞杆4、润滑轴承5、橡胶垫6、支承垫圈7、轴套8、支撑环9、密封圈10、端盖11、球轴承12、球轴套13以及单耳接头14。外套筒1为高300mm、直径60mm的圆筒型结构,底部依中心设置有一直径为6mm的圆形通孔和一条依中心对称、宽3mm、长25mm的矩形孔,用于本技术阻尼器安装时的防转;外套筒1自底部倒角位置向上设置有长240mm的外螺纹段,用于该阻尼器在基础上的固定;顶部沿筒边向下设置长30mm的外螺纹段,用于与端盖11的连接。在外套筒1的顶部筒口壁上加工有外螺纹,其通过螺纹方式与端盖11连接,端盖11为高24mm、直径约为80mm的圆盖型结构,圆盖内壁面高度为16mm,并设置有M60的内螺纹;端盖11外壁设置有外六方截面结构,端盖11顶部圆心位置设置有一直径为16的圆形通孔,用于安装活塞杆4,活塞杆4的下端延伸至内套筒2内腔。本实施例的内套筒2安装在外套筒1内底部,内套筒2为高210mm、外径43mm的圆筒型结构,底部加工有高为20mm、外径为48mm的环形凸台,内套筒2筒壁中段沿周向均布有四组直径为1.5mm的圆形过油孔a,每组过油孔沿与内套筒2轴线平行的直线方向不等间距布置,即分别距内套筒2底部的间距是110mm、105mm、100mm、90mm,每组过油孔在内套筒2的筒壁上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分布。在内套筒2的底部安装有圆柱弹簧3,该圆柱弹簧3的圆柱截面外径比内套筒2内径小1mm,圆柱截面内径比内套筒2底部圆柱台直径大0.2mm,可将圆柱弹簧3通过圆柱台固定在内套筒2内部。在圆柱弹簧3的顶部安装有活塞杆4,该活塞杆4的下段为圆柱、上段为圆管的轴对称结构,圆柱段底部设置有一直径为20mm、高8mm的圆柱台,圆柱段距底面6mm处设置有一宽为12mm、内径为24mm的环形凹槽,用于固定润滑轴承5,润滑轴承5为一高为12mm的套筒状石墨结构,在其外壁中段设置有一截面为半圆形、半径为1mm的环形凹槽。该活塞杆4圆管段外壁距顶部约30mm处设置有宽约20mm的外六方凹槽,用于装配时活塞杆的防转;所述活塞杆4圆管段自顶部向下设置有一长20mm的外螺纹段,用于与单耳接头14的固联,该单耳球铰接头组件包括球轴承12、球轴套13和单耳接头14,单耳接头14为底座为圆柱状、根部为外六方的⊥型结构;在单耳接头14上端采用内嵌翻边式装配方式连接有球轴承12和球轴套13,由球轴承12、球轴套13和单耳接头14组成球铰接头组件与设备连接,使该阻尼器仅承受轴向载荷,球轴承12连接孔内径为12mm、高18mm,球轴套13高14mm、外径与单耳接头14上端连接孔一致,均为30mm。在活塞杆4的空管段底端外壁上套装有两个橡胶垫6,橡胶垫6为外壁面腰部位置向内收缩的环状结构,用于改善橡胶垫的压缩刚度和材料的散热。在两个橡胶垫6之间安装有支承垫圈7。在活塞杆4的空管段中部外壁上即内套筒2的上方安装有轴套8,轴套8为两端粗、中间细的轴套式结构,在轴套8的上端侧壁上嵌装有密封圈10、下端侧壁上嵌装有支撑环9,在支撑环9的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间隔的孔隙,允许油液流过。使用时,本技术通过单耳接头14处与被保护设备连接,,通过外套筒1上的螺纹将本技术与安装基础相连接,从而实现被保护设备与基础之间的柔性连接。若设备受到沿活塞杆4轴向的冲击载荷时,活塞杆4与内套筒2之间在轴向产生相对位移,当这一载荷为压缩弹簧一侧时,圆柱弹簧3被压缩,内套筒2的油液通过内套筒2外壁的过油孔a流出,随着弹簧压缩量的增加,内套筒2上油液可流经的孔越来越少,油液由内向外的流量减小,流速增大,具有更好的迟滞作用,在初始状态下,由于冲击能量较大,设置多个过油孔a有利于能量的吸收,随着缓冲的过程的发展,冲击能量逐渐减小,需对冲击位移进行限制,油液可流经过油孔a的数量减少有利于对系统进行过载保护,阻尼效果实现较缓慢升高,符合缓冲系统对阻尼的非线性要求,从而起到平缓响应曲线、改善缓冲特性的作用,内套筒2外壁与外套筒1内壁之间设置有一定间隙,为排出油液的储存空间,支撑环9为圆周方向均匀设置有间隔孔隙的环状结构,允许油液流过,但不产生阻尼效果。当正向缓冲过程中,冲击能量部分转化成弹簧的弹性势能、另一部分通过小孔阻尼的作用耗散掉,当反向回弹时,在弹簧回弹力作用下,活塞杆4及其固定连接结构向单耳接头14一侧运动,由于内套筒2内腔压力,油液由其外部流向内部,仍产生阻尼力,当弹簧完全恢复时,设置在活塞杆4密封槽上部的两个串联的橡胶垫6对其提供柔性保护,通过上述细节设计,较大程度改善了设备经历缓冲过程的柔顺性并对其提供过载保护,可取得更好的缓冲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线性液压阻尼器,包括外套筒(1)以及设置在外套筒(1)内底部的内套筒(2),在外套筒(1)的筒口处设置有端盖(11),在端盖(11)的中心设置有延伸至外套筒(1)内的活塞杆(4),在内套筒(2)的底部设置有与活塞杆(4)低端连接的圆柱弹簧(3),其特征在于:在外套筒(1)内设置有套装在活塞杆(4)的外壁上并位于内套筒(2)顶部的轴套(8),在轴套(8)的下端设置有套装在活塞杆(4)外壁上的橡胶垫(6),在活塞杆(4)的下端外壁上加工有凹槽,在凹槽内嵌装有润滑轴承(5),在内套筒(2)的筒壁中段沿周向开设有过油孔(a),过油孔沿着与内套筒(2)轴线平行的直线方向不等间距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线性液压阻尼器,包括外套筒(1)以及设置在外套筒(1)内底部的内套筒(2),在外套筒(1)的筒口处设置有端盖(11),在端盖(11)的中心设置有延伸至外套筒(1)内的活塞杆(4),在内套筒(2)的底部设置有与活塞杆(4)低端连接的圆柱弹簧(3),其特征在于:在外套筒(1)内设置有套装在活塞杆(4)的外壁上并位于内套筒(2)顶部的轴套(8),在轴套(8)的下端设置有套装在活塞杆(4)外壁上的橡胶垫(6),在活塞杆(4)的下端外壁上加工有凹槽,在凹槽内嵌装有润滑轴承(5),在内套筒(2)的筒壁中段沿周向开设有过油孔(a),过油孔沿着与内套筒(2)轴线平行的直线方向不等间距分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线性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分布在同一圆周高度上的过油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洁强宁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