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复位双密封逆向止动复合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8917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20 15:05
自复位双密封逆向止动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1)、第一外圈(2)、第二外圈(3)、滚珠(4)、浪形保持架(5)、滚柱(6)和自复位保持架(7);所述内圈(1)的外圆周表面的第一端开设有横断面呈圆弧形的内滚珠槽(1a),第二端为平滑表面;所述第一外圈(2)的内圆周表面上开设有横断面呈圆弧形的外滚珠槽(2a);所述第二外圈(3)的内圆周表面上设有若干组首尾相接的曲线面,所述曲线面一端为弧形段(3a),另一端为直线段(3b),弧形段(3a)与直线段(3b)圆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外圈(2)和第二外圈(3)同轴设置,所述内圈(1)设置在第一外圈(2)和第二外圈(3)内;所述浪形保持架(5)设置在内圈(1)第一端与第一外圈(2)之间,滚珠(4)安装在浪形保持架(5)的球兜(5a)内;所述自复位保持架(7)设置在内圈(1)第二端与第二外圈(3)之间,滚柱(6)安装在自复位保持架(7)的安装窗孔(7a)内,所述安装窗孔(7a)处设有悬臂限位块(7b),所述悬臂限位块(7b)一端固定在自复位保持架(7)上,悬臂限位块(7b)另一端设有向滚柱(6)一侧弯折的可弹性弯曲的折弯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自复位双密封逆向止动复合轴承。内圈的外圆周表面的第一端开设有横断面呈圆弧形的内滚珠槽,第二端为平滑表面;第一外圈的内圆周表面上开设有横断面呈圆弧形的外滚珠槽;第二外圈的内圆周表面上设有若干组首尾相接的曲线面,曲线面一端为弧形段,另一端为直线段,弧形段与直线段圆滑过渡连接;浪形保持架设置在内圈第一端与第一外圈之间,滚珠安装在浪形保持架的球兜内;自复位保持架设置在内圈第二端与第二外圈之间,滚柱安装在自复位保持架的安装窗孔内,安装窗孔处设有悬臂限位块,悬臂限位块一端固定在自复位保持架上,悬臂限位块另一端设有向滚柱一侧弯折的可弹性弯曲的折弯部。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装配方便可靠。【专利说明】自复位双密封逆向止动复合轴承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合器用逆向止动轴承,具体地说是一种自复位双密封逆向止动复合轴承,属于逆向止动轴承

技术介绍
现有滚柱式逆向止动轴承,在超越或传递转矩、防止逆转、精确定位、单机双速运转的切换机构中得到了运用。常用于各种机床、包装机械、印刷机械、轻工机械、石化机械、冶金机械、矿山机械、减速机、带式输送机、旋转输送机、斗式提升机、发电设备、汽车、轮船、飞机、轰炸机及轻榴弹炮等各行各业中。尤其在离合器行业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其主要通过滚柱式逆向止动轴承的运转,来实现离合器的工作。随着离合器行业的高速发展,现有逆向止动轴承的不足之处也逐渐出现,如密封性能差,主要依靠保持架或固定盖进行非接触式密封,防湿性、防水淋性差,引起轴承内部锈蚀,导致止动性能早期失效。由于离合器使用环境各不相同,为满足其环境与功能要求,新型的离合器对逆向止动轴承提出了新的功能要求,其既要承受径向载荷,还需要承受轴向载荷,运转过程中既要能一个方向旋转,又要能够反方向传递较大的止动扭矩,起到离合器的作用,在离合器安装过程中还要便于装配。新型离合器目前主要采用球轴承、逆向止动轴承同时组装的形式实现其功能要求,两种轴承同时组装,成本较高,且安装不方便,而且存在相互运转干涉,导致滞后现象明显,引起部件间的相互冲击,无法承受较大止动力矩,导致轴承早期失效。同时由于新型离合器结构紧凑,轴承在压入离合器过程中,压第二套轴承时将第一套轴承压伤,导致轴承运作噪音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复位双密封逆向止动复合轴承,其结构简单,设计巧妙,装配方便可靠,在满足止动轴承预期止动性能和寿命要求的前提下,同时能够确保轴承功能和性能稳定。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自复位双密封逆向止动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第一外圈、第二外圈、滚珠、浪形保持架、滚柱和自复位保持架;所述内圈的外圆周表面的第一端开设有横断面呈圆弧形的内滚珠槽,第二端为平滑表面;所述第一外圈的内圆周表面上开设有横断面呈圆弧形的外滚珠槽;所述第二外圈的内圆周表面上设有若干组首尾相接的曲线面,所述曲线面一端为弧形段,另一端为直线段,弧形段与直线段圆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同轴设置,所述内圈设置在第一外圈和第二外圈内;所述浪形保持架设置在内圈第一端与第一外圈之间,滚珠安装在浪形保持架的球兜内;所述自复位保持架设置在内圈第二端与第二外圈之间,滚柱安装在自复位保持架的安装窗孔内,所述安装窗孔处设有悬臂限位块,所述悬臂限位块一端固定在自复位保持架上,悬臂限位块另一端设有向滚柱一侧弯折的可弹性弯曲的折弯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外圈的内圆周表面下端、所述第二外圈的内圆周表面上端分别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装配有密封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件采用高速轴承用减压密封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浪形保持架采用尼龙材料制成。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浪形保持架上的球兜一侧敞开,另一侧封闭,在球兜的内壁设有储脂腔,在滚珠放入球兜后,所述储脂腔的内壁与滚珠之间有可以存放润滑脂的间隙。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浪形保持架上的相邻两个球兜之间设有连接条,所述连接条的宽度小于所述球兜的内径,所述浪形保持架上对应于球兜封闭的一侧外壁设有储脂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臂限位块呈弯钩形,其与自复位保持架为一体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悬臂限位块与自复位保持架采用聚醚醚酮树月旨、PA66或PA46材料注塑为一体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自复位保持架上设有用于检测滚动体装配后错漏现象的工艺定位防错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圈与第一外圈、第二外圈之间填充有润滑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I)本技术中的第二外圈、滚柱与自复位保持架组成滚柱式逆向止动组件,与内圈组装后实现逆向止动功能;本技术中的第一外圈、滚珠、浪形保持架与内圈组装后,能够使轴承能够承受径向与轴向载荷,保障了运转过程中整套轴承的同心度,降低了制造成本,安装方便,避免了两次压装,同时降低了运转过程中相互干涉与滞后现象,避免部件间的相互冲击,大大提高了轴承的逆向止动力矩,降低了轴承运转噪音。(2)逆向止动组件中的自复位保持架设置了悬臂限位块来代替弹簧,悬臂限位块具有弹簧的功能,能够解决逆向止动轴承在离合过程中滚柱复位问题,使逆向止动轴承不再需要弹簧,从而彻底取消了安装弹簧工序,大大提高了装配效率,降低了制造成本;而且保持架加入了便于自动装配与防错设计,可以实现逆向止动组件的自动化装配。(3)轴承两端设置了密封件,满足了离合器的防湿性、防水淋性要求,有效避免轴承内部锈蚀,使离合器性能稳定,提高了轴承的使用功能和寿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实施例中的自复位双密封逆向止动复合轴承主要由内圈1、第一外圈2、第二外圈3、滚珠4、浪形保持架5、滚柱6、自复位保持架7和密封件8等部件组成。如图1、图2所示,所述内圈I的外圆周表面的第一端开设有横断面呈圆弧形的内滚珠槽la,第二端为平滑表面;所述第一外圈2的内圆周表面上开设有横断面呈圆弧形的外滚珠槽2a ;所述第二外圈3的内圆周表面上设有若干组首尾相接的曲线面,所述曲线面一端为弧形段3a,另一端为直线段3b,弧形段3a与直线段3b圆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外圈2和第二外圈3同轴设置,所述内圈I设置在第一外圈2和第二外圈3内;所述浪形保持架5设置在内圈I第一端与第一外圈2之间,滚珠4安装在浪形保持架5的球兜5a内;所述自复位保持架7设置在内圈I第二端与第二外圈3之间,滚柱6安装在自复位保持架7的安装窗孔7a内,所述安装窗孔7a处设有悬臂限位块7b,所述悬臂限位块7b —端固定在自复位保持架7上,悬臂限位块7b另一端设有向滚柱6 —侧弯折的可弹性弯曲的折弯部。 如图1、图2所示,为了提高轴承的防湿性、防水淋性,所述第一外圈2的内圆周表面下端、所述第二外圈3的内圆周表面上端分别设有卡槽,所述卡槽内装配有密封件8。所述密封件8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密封件8,优选采用申请号为“201020254666.V’的高速轴承用减压密封圈。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中的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自复位双密封逆向止动复合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圈(1)、第一外圈(2)、第二外圈(3)、滚珠(4)、浪形保持架(5)、滚柱(6)和自复位保持架(7);所述内圈(1)的外圆周表面的第一端开设有横断面呈圆弧形的内滚珠槽(1a),第二端为平滑表面;所述第一外圈(2)的内圆周表面上开设有横断面呈圆弧形的外滚珠槽(2a);所述第二外圈(3)的内圆周表面上设有若干组首尾相接的曲线面,所述曲线面一端为弧形段(3a),另一端为直线段(3b),弧形段(3a)与直线段(3b)圆滑过渡连接;所述第一外圈(2)和第二外圈(3)同轴设置,所述内圈(1)设置在第一外圈(2)和第二外圈(3)内;所述浪形保持架(5)设置在内圈(1)第一端与第一外圈(2)之间,滚珠(4)安装在浪形保持架(5)的球兜(5a)内;所述自复位保持架(7)设置在内圈(1)第二端与第二外圈(3)之间,滚柱(6)安装在自复位保持架(7)的安装窗孔(7a)内,所述安装窗孔(7a)处设有悬臂限位块(7b),所述悬臂限位块(7b)一端固定在自复位保持架(7)上,悬臂限位块(7b)另一端设有向滚柱(6)一侧弯折的可弹性弯曲的折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强韩永东张俊杰李武袁长华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洋滚动轴承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