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粘斜顶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3513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22:17
一种防止粘斜顶的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主体(5),所述模具主体(5)设置有斜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5)设置有行位(2),注塑时所述行位(2)的前端抵在所述斜顶(1)的表面。(*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粘斜顶的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主体,模具主体设置有斜顶和行位,注塑时行位的前端抵在斜顶的表面,本技术将斜顶宽度加大,增强了斜顶的整体强度,避免了斜顶变形或者断裂,采用增加行位的结构,使斜顶顶出时,减少产品粘斜顶的力,从而达到斜顶顺利脱模的目的。【专利说明】一种防止粘斜顶的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在注塑行业中,对于由于产品空间较小,导致斜顶细而长的情况,斜顶变形或断裂的风险性极高,如图1所示,目前的斜顶的宽度a只有4_,如果增加斜顶的宽度,则可以降低斜顶变形或断裂的风险,但目前最大只能做到7mm,如果再宽,斜顶将与模仁干涉,在斜顶顶出运动时,产品会粘在斜顶上一起运动,引起产品特征断裂或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增加斜顶宽度,增强斜顶的整体强度,而又避免了斜顶变形或者断裂,同时解决产品胶位全部出斜顶后粘斜顶问题的防止粘斜顶的模具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止粘斜顶的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主体,所述模具主体设置有斜顶,所述模具主体设置有行位,注塑时所述行位的前端抵在所述斜顶的表面。所述行位的尾部为斜面,所述模具主体上设置有一与所述行位的尾部斜面接触的铲机。所述行位连接有弹簧,自然状态时,所述弹簧将所述行位弹出,使行位的前端抵在所述斜顶的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将斜顶宽度加大,增强了斜顶的整体强度,避免了斜顶变形或者断裂,采用增加行位的结构,使斜顶顶出时,减少产品粘斜顶的力,从而达到斜顶顺利脱模的目的。【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模具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模具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一种防止粘斜顶的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主体5,所述模具主体5设置有斜顶1,所述模具主体5设置有行位2,注塑时所述行位2的前端抵在所述斜顶I的表面,斜顶I和行位2能同时向相反方向运动。所述行位2的尾部为斜面,所述模具主体5上设置有一与所述行位2的尾部斜面接触的铲机3,注塑时铲机3下移,挤压行位2尾部的斜面,使行位2在注塑中不可能后退,在斜顶I顶出时,铲机3上升,行位2就可以后退。所述行位2连接有弹簧4,自然状态时,所述弹簧4将所述行位2弹出,使行位2的前端抵在所述斜顶I的表面,弹簧的弹力作用使斜顶I顶出时,行位2的前端与斜顶I保持接触。当斜顶I顶出时,由于斜面受力使行位2能同步运动,使斜顶能顺利顶出。而斜顶刚开始顶出时,产品胶位有一部分胶位在行位上,因此,阻止了产品粘斜顶,本技术将斜顶宽度加大,增强了斜顶的整体强度,避免了斜顶变形或者断裂,采用增加行位的结构,使斜顶顶出时,减少产品粘斜顶的力,从而达到斜顶顺利脱模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防止粘斜顶的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主体(5),所述模具主体(5)设置有斜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5)设置有行位(2),注塑时所述行位(2)的前端抵在所述斜顶(I)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粘斜顶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2)的尾部为斜面,所述模具主体(5)上设置有一与所述行位(2)的尾部斜面接触的铲机(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粘斜顶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位(2)连接有弹簧(4),自然状态时,所述弹簧(4)将所述行位(2)弹出,使行位(2)的前端抵在所述斜顶(I)的表面。【文档编号】B29C45/40GK203543024SQ201320580816【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2日 【专利技术者】何胜超 申请人: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粘斜顶的模具结构,包括模具主体(5),所述模具主体(5)设置有斜顶(1),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具主体(5)设置有行位(2),注塑时所述行位(2)的前端抵在所述斜顶(1)的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胜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