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4351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22:17
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司筒、司筒针以及顶针,所述司筒为一中空管,所述司筒针可自由穿插司筒,所述顶针设于司筒的周边,所述顶针一端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司筒针的一端部为尖端结构,所述尖端结构的端部为圆弧状,所述司筒针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的直径大于司筒的内径,所述固定结构为整体呈“L”型的连接结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顶料机构,包括司筒、司筒针以及顶针,司筒为一中空管,司筒针可自由穿插司筒,顶针设于司筒的周边,顶针一端设有固定结构。本技术通过顶针与司筒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地将流道上的残留树脂脱模,同时推动司筒针以及顶针,将残留的树脂以及导光板直接推出完成脱模工序,如此不但能够实现自动化脱模工序,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两步脱模工序,能避免产品脱模导致损坏的情况。【专利说明】顶料机构
本技术涉及导光板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顶料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导光板的通常由注塑成型技术一体成型,注塑成型技术是一种通过光学网点转移的方法成型导光板的技术,即将熔融树脂注入带光学网点的模具型腔,经保压、冷却后脱模得到导光板,目前现有技术中在注塑过程中还会遗留部分树脂在流道以及注塑口上,这些遗留的树脂冷却后容易造成粘模现象,容易导致导光板在脱模过程中破裂的情况,因此通常做法是通过人工先将流道上的树脂扒开,再进行脱模工序,如此不但严重影响生产效率,且粘模导致的产品次品率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顶料机构。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顶料机构,包括司筒、司筒针以及顶针,司筒为一中空管,司筒针可自由穿插司筒,顶针设于司筒的周边,顶针一端设有固定结构。进一步的,司筒针的一端部为尖端结构,尖端结构的端部为圆弧状。进一步的,司筒针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卡环,卡环的直径大于司筒的内径。进一步的,司筒内设有复位弹簧,司筒针中部设有用于与复位弹簧连接的凸起。进一步的,固定结构为整体呈“L”型的连接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顶针与司筒的配合使用,在使用时通常是安装时导光板模具上,在注塑的过程中司筒与顶针端部的固定结构会被残留的树脂包裹,冷却后形成连接,司筒针与顶针与模具连接,会随着模具而运动,具体动作为:模具拉动司筒针,司筒针位置刚好设于注塑口的正下方,司筒针则会将注塑口的树脂往模具方向拉动,如此能够有效地将流道上的残留树脂脱模,模具再同时推动司筒针以及顶针,将残留的树脂以及导光板直接推出完成脱模工序,如此不但能够实现自动化脱模工序,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两步脱模工序,能避免产品脱模导致损坏的情况。【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顶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司筒针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和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顶料机构。实施例1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顶料机构,包括司筒1、司筒针2以及顶针3,司筒I为一中空管,司筒针2可自由穿插司筒1,顶针3设于司筒I的周边,顶针3 —端设有固定结构。司筒针2的一端部为尖端结构21,尖端结构21的端部为圆弧状,司筒针2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卡环22,卡环22的直径大于司筒I的内径。固定结构为整体呈“L”型的连接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顶针3与司筒I的配合使用,在使用时通常是安装时导光板模具上,在注塑的过程中司筒I与顶针3端部的固定结构会被残留的树脂包裹,冷却后形成连接,司筒针2与顶针3与模具连接,会随着模具而运动,具体动作为:模具拉动司筒针2,司筒针2位置刚好设于注塑口的正下方,司筒针2则会将注塑口的树脂往模具方向拉动,如此能够有效地将流道上的残留树脂脱模,模具再同时推动司筒针2以及顶针3,将残留的树脂以及导光板直接推出完成脱模工序,如此不但能够实现自动化脱模工序,有效地提闻生广效率,通过两步脱1旲工序,能避免广品脱1旲导致损坏的情况。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司筒I内还设有复位弹簧,司筒针2中部设有用于与复位弹簧连接的凸起。如此复位弹簧不但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而且能够为司筒针2复位提供足够的动力,更好地预防脱模损坏导光板的情况。其他均与实施例1 一样,同时实现了实施例1所达到的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司筒、司筒针以及顶针,所述司筒为一中空管,所述司筒针可自由穿插司筒,所述顶针设于司筒的周边,所述顶针一端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司筒针的一端部为尖端结构,所述尖端结构的端部为圆弧状,所述司筒针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的直径大于司筒的内径,所述固定结构为整体呈“L”型的连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司筒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司筒针中部设有用于与复位弹簧连接的凸起。【文档编号】B29C45/40GK203543022SQ201320475436【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5日 【专利技术者】黄应文, 黄廉福, 阮绪红, 徐大良, 何英俊 申请人:东莞市元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顶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司筒、司筒针以及顶针,所述司筒为一中空管,所述司筒针可自由穿插司筒,所述顶针设于司筒的周边,所述顶针一端设有固定结构,所述司筒针的一端部为尖端结构,所述尖端结构的端部为圆弧状,所述司筒针的另一端的端部设有卡环,所述卡环的直径大于司筒的内径,所述固定结构为整体呈“L”型的连接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应文黄廉福阮绪红徐大良何英俊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元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