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注药球囊扩张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和固定在所述导管主体上的球囊,所述导管主体从近端延伸至远端,其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喷药孔,所述喷药孔位于导管主体远端和球囊之间;所述导管主体内部还设有从近端贯穿至远端的导丝腔、从近端贯穿至连通所述球囊的充气腔、以及从近端贯穿至连通所述喷药孔的给药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球囊扩张导管通过设置给药腔和喷药孔,能够根据需求调整给药种类、剂量及次数,与现有技术的药物洗脱球囊导管相比,使得介入治疗更具有针对性。
Implantable balloon cathe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注药球囊扩张导管
本技术涉及介入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可注药球囊扩张导管。
技术介绍
球囊扩张导管是一种常见的医疗介入器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血管、上消化道等自然管腔狭窄扩张手术。球囊扩张导管可以有以下用途:(1)直接作为预治疗手段,在病变部位以一定的充盈压力扩张球囊从而扩张病变管腔;(2)作为支架植入的输送载体,将支架输送到病变部位后扩充支架,完成支架的植入;(3)对植入的支架进行后扩张,改善支架的贴壁效果。采用球囊扩张导管扩充病变管腔过程中,病变部位扩张后通常容易出血以及再狭窄等问题。因此,在介入治疗过程中,除了进行扩张之外,通常还会通过给药的方式进行药物治疗。采用药物喷淋管对扩张病变部位喷淋药物,能够溶解血栓,起到止血和扩张的效果;药物洗脱球囊(DrugElutingBallon,简称DEB)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管腔再狭窄的问题,它是将抗管腔内膜增生等疾病的药物涂置于球囊表面,当球囊到达管腔病变部位时,通过将药物快速释放并转移药物至病变管腔壁,从而可以实现对病变管腔壁进行给药。但在球囊扩张后再插入药物喷淋管容易对患者产生二次伤害,对于DEB而言,药物种类和剂量通常是在生产中确定,手术过程中难以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注药球囊扩张导管,用于解决现有球囊扩张介入治疗手术过程中,难以实现对病变部位给药、以及控制给药种类和给药量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注药球囊扩张导管,包括导管主体和固定在所述导管主体上的球囊,所述导管主体从近端延伸至远端,其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喷药孔,所述喷药孔位于导管主体远端和球囊之间;所述导管主体内部还设有从近端贯穿至远端的导丝腔、从近端贯穿至连通所述球囊的充气腔、以及从近端贯穿至连通所述喷药孔的给药腔。进一步地,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导管主体近端的导管座,所述导管座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导丝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充气腔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给药腔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喷药孔孔径为0.01mm至2mm。进一步地,所述球囊可以通过粘合、热烫焊接、高频焊接或激光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导管主体上。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主体远端包括软头,所述软头由硅胶、聚醚酰胺、尼龙、热塑性聚氨酯、聚氯乙烯中至少一种材料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主体内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套设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所述第一套管内部形成导丝腔;所述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之间形成充气腔;所述第二套管和第三套管之间形成给药腔;或,所述导管主体包括内套管、外套管和至少一块隔板,所述内套管内部形成导丝腔;所述外套管套设在所述内套管外部与内套管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隔板设于内套管和外套管之间,将空腔隔离成充气腔和给药腔。本技术提供的球囊扩张导管通过设置给药腔和喷药孔,能够根据需求调整给药种类、剂量及次数,与现有技术的药物洗脱球囊导管相比,使得介入治疗更具有针对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可注药球囊扩张导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B位置的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一替代实施例中导管主体径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在介入医疗器械领域,定义距操作者相对近的一端为近端,相对远的一端为远端。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注药球囊扩张导管,包括导管主体1和固定在所述导管主体1上的球囊2,所述导管主体1从近端延伸至远端,其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喷药孔10,所述喷药孔10位于导管主体1远端和球囊2之间;所述导管主体1内部还设有从近端贯穿至远端的导丝腔11、从近端贯穿至连通所述球囊2的充气腔12、以及从近端贯穿至连通所述喷药孔10的给药腔13。其中,所述可注药球囊扩张导管可以通过所述导丝腔11穿设导丝;可以经过充气腔12向球囊2充气,实现球囊2的扩张;可经给药腔13和喷药孔10向病变部位喷药,实现病变部位的药物治疗。本实施例提供的球囊扩张导管,适用于血管、上消化道等自然管腔狭窄扩张手术,无需再次将药物喷淋管插入患者体内,且能够根据需求调整给药种类、剂量及次数,从而使得介入治疗更具有针对性。进一步地,所述可注药球囊扩张导管还包括导管座3,所述导管座3连接在所述导管主体1近端,其上包括第一连接口31、第二连接口32和第三连接口33,所述第一连接口31与所述导丝腔11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充气腔12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33与所述给药腔13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导管主体1内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套设的第一套管1a、第二套管1b和第三套管1c,所述第一套管1a内部形成导丝腔11;所述第一套管1a和第二套管1b之间形成充气腔12;所述第二套管1b和第三套管1c之间形成给药腔13。本方案提供的导管主体结构简单,易于制作,能够有效节省成本。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中,通过在第三套管1c的侧壁上开孔即可形成喷药孔结构;需要设置密封贯穿给药腔13的充气通道,通过充气通道连通充气腔12和球囊2。本技术一替代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导管主体包括内套管1a’、外套管1b’和至少一块隔板1c’,所述内套管1a’内部形成导丝腔11’;所述外套管1b’套设在所述内套管1a’外部与内套管1a’之间形成空腔,所述隔板1c’设于内套管1a’和外套管1b’之间,将空腔隔离成充气腔12’和给药腔13’。本方案可以通过直接在外套管的管壁上开孔形成喷药孔和与气囊连通的通孔,从而降低了导管本体的制作难度。进一步地,所述喷药孔孔径为0.005至2mm,数量为1至1002个。本实施例中,所述喷药孔孔径为0.5mm,数量为24个。需要说明的是,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球囊扩张导管,可用于喷洒一种或多种活性药物,包括但不限于抑制血管增生的药物、抗血小板类药物、抗血栓类药物或抗炎症反应的药物。抑制血管增生的药物可以是紫杉醇、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抗血小板类药物可以是西洛他唑;抗血栓类药物可以是肝素;抗炎症反应的药物可以是地塞米松。进一步地,所述球囊可以由多种材料制造而成,包括但不限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醚酰亚胺(PEI),聚乙烯(PE),聚四氟乙烯(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氟化乙烯丙烯(FEP),聚甲醛(POM),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嵌段聚醚酯,聚亚安酯,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醚酯,聚酯,聚酰胺,弹性聚酰胺,嵌段聚酰胺/酯,嵌段聚醚酰胺,硅酮,Marlex高密度聚乙烯,Marlex低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注药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和固定在所述导管主体上的球囊,所述导管主体从近端延伸至远端,其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喷药孔,所述喷药孔位于导管主体远端和球囊之间;所述导管主体内部还设有从近端贯穿至远端的导丝腔、从近端贯穿至连通所述球囊的充气腔、以及从近端贯穿至连通所述喷药孔的给药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注药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主体和固定在所述导管主体上的球囊,所述导管主体从近端延伸至远端,其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喷药孔,所述喷药孔位于导管主体远端和球囊之间;所述导管主体内部还设有从近端贯穿至远端的导丝腔、从近端贯穿至连通所述球囊的充气腔、以及从近端贯穿至连通所述喷药孔的给药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注药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导管主体近端的导管座,所述导管座包括第一连接口、第二连接口和第三连接口,所述第一连接口与所述导丝腔连通;所述第二连接口与所述充气腔连通;所述第三连接口与所述给药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注药球囊扩张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喷药孔孔径为0.005mm至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旭飘,王峰,唐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美好创亿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