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及切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942734 阅读:3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9 19:09
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包括刀柄,刀柄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刀具的装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开设有进液通道,进液通道与所述装夹孔连通,该刀柄装置还包括一转换装置,所述刀柄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转换装置内,转换装置内开设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切削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及切削装置,该刀柄装置包括刀柄,刀柄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刀具的装夹孔,刀柄开设有进液通道,进液通道与装夹孔连通,该刀柄装置还包括一转换装置,刀柄可转动地穿设于转换装置内,转换装置内开设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与进液通道连通。使用时,冷却介质通过转换装置的冷却通道进入刀柄的进液通道,然后进入装夹孔从而实现装夹的刀具的不间断冷却,可以及时地降低刀具上的温度,降低刀具的磨损,避免刀具折断,提高效率及加工精度。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不会影响机床的正常加工,并能够正常使用内冷刀具,提高加工效率。【专利说明】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及切削装置
本技术涉及切削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及切削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切削加工技术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大量使用带有内冷出水孔的刀具。但是该刀具有一个比较严重的缺陷,所使用的机床必须带有内冷机构,且内冷机构工作状态要时刻能保证稳定、良好。目前机械加工的机床,大部分只带有外冷机构,而没有内冷机构,不能使用内冷刀具;有的机床虽然带有内冷机构,但是使用时不稳定,会出现内冷水压不足,内冷出水量少,甚至出现内冷不出水的情况,从而导致机床不能正常使用,甚至不能使用该内冷刀具,大大降低了生产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及切削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且加工效率高的优点。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包括刀柄,刀柄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刀具的装夹孔,所述刀柄开设有进液通道,进液通道与所述装夹孔连通,该刀柄装置还包括一转换装置,所述刀柄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转换装置内,转换装置内开设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其中,所述进液通道的出液端连接有用于抵紧刀具的调节杆,调节杆分别与所述进液通道和所述装夹孔连通。其中,所述调节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第二杆体螺纹套接于第一杆体外,第一杆体与所述进液通道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杆体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垫。其中,所述刀柄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进液通道,至少两个所述进液通道相互连通。其中,所述装夹孔外套设有止水夹头,止水夹头顶部套设有止水螺帽,止水螺帽和所述刀柄螺接。其中,所述转换装置包括轴承、挡圈和环套在刀柄外的座体,座体的环套周面开设有环形腔体,环形腔体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和所述进液通道连通,座体的环套周面还开设有凹腔,所述轴承设置于所述凹腔内,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刀柄紧固连接,所述挡圈与所述座体抵接且固定于所述刀柄外壁,所述挡圈轴向定位所述座体。其中,所述转换装置还包括有密封圈,所述座体的环套周面还开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轴承的轴向端面与所述凹槽壁面之间。其中,所述转换装置还包括安装于机床的定位块,定位块与所述座体连接。一种外冷转内冷切削装置,包括一刀具,以及所述的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所述刀具安装于所述刀柄的装夹孔,所述刀具开设有与所述装夹孔连通的内冷却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冷却介质通过转换装置的冷却通道进入刀柄的进液通道,然后进入装夹孔从而实现装夹的刀具的不间断冷却,可以及时地降低刀具上的温度,降低刀具的磨损,避免刀具折断,提高效率及加工精度。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不会影响机床的正常加工,并能够正常使用内冷刀具,提高加工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刀具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 1——刀柄11——装夹孔12——进液通道2——转换装置21-冷却通道22-轴承23——挡圈24——座体241——环形腔体25——密封圈26——定位块3——调节杆31——第一杆体32——第二杆体33——密封垫4——止水夹头5——止水螺帽6——刀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包括刀柄1,刀柄1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刀具6的装夹孔11,所述刀柄1开设有进液通道12,进液通道12与所述装夹孔11连通,该刀柄装置还包括一转换装置2,所述刀柄1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转换装置2内,转换装置2内开设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21,冷却通道21与所述进液通道12连通。其中,所述进液通道12的出液端连接有用于抵紧刀具6的调节杆3,调节杆3分别与所述进液通道12和所述装夹孔11连通。其中,所述装夹孔11外套设有止水夹头4,止水夹头4顶部套设有止水螺帽5,止水螺帽5和所述刀柄1螺接。先将转换装置2套接在刀柄1外,然后将调节杆3固定在进液通道12的出液端,将调节杆3调至合适位置,再将刀具6放入轴向的装夹孔11内,然后分别安装止水夹头4和止水螺帽5,通过拧紧止水螺帽5使刀具6锁紧在止水夹头4与调节杆3之间,将刀柄1的刀杆装在钻床主轴孔中。把有一定压力的冷却介质接入外转内装置的进口处,冷却介质(气体、油雾、液体)通过座体24的冷却通道21,依次进入到刀柄1的进液通道12、调节杆3的内孔,最后传到内冷刀具6顶端,从而完成刀具6的内冷动作,实现刀具6的内冷加工。冷却介质对刀具6的不间断冷却,可以及时地降低刀具6上的温度,降低刀具6的磨损,避免刀具6折断,提高效率及加工精度。本技术结构简单、易于操作,不会影响机床的正常加工,并能够正常使用内冷刀具6,提高加工效率。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刀柄1为莫氏刀柄。其中,所述调节杆3包括第一杆体31和第二杆体32,第二杆体32螺纹套接于第一杆体31外,第一杆体31与所述进液通道12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杆体32的顶部设置有密封垫33。使用时,调节杆3可根据刀具6的长短调节第二杆体32伸出第一杆体31的长度,使密封垫33与刀具6端部密封起来,定位效果好。其中,所述刀柄1开设有至少两个所述进液通道12,至少两个所述进液通道12相互连通。优选地,所述刀柄1开设有4个进液通道12,相邻两个进液通道12之间的夹角为90度,4个进液通道12呈圆周排布,有利于加快冷却介质的流速、增大冷却介质流量,对刀具6的冷却效果好。其中,所述转换装置2包括轴承22、挡圈23和环套在刀柄1外的座体24,座体24的环套周面开设有环形腔体241,环形腔体241分别与所述冷却通道21和所述进液通道12连通,座体24的环套周面还开设有凹腔,所述轴承22设置于所述凹腔内,轴承22的内圈与所述刀柄1紧固连接,所述挡圈23与所述座体24抵接且固定于所述刀柄1外壁,所述挡圈23轴向定位所述座体24。其中,所述转换装置2还包括安装于机床的定位块26,定位块26与所述座体24连接。座体24的环套周面还开设有凹腔,该凹腔是轴承22的安装空间,使得转换装置2与刀柄1连接起来。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刀柄1会发生周向的旋转运动,而定位块26固定在机床上,并与座体24密封连接并定位,使得座体24固定不动,因此,通过在凹腔中安装轴承22,来完成相应的机械关系。轴承22的内圈与刀柄1以过盈的方式紧固连接,使轴承22形成周向固定。将上述的零件进行装配后,挡圈23与所述座体24抵接且固定于所述刀柄1外壁,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冷转内冷刀柄装置,包括刀柄,刀柄的一端开设有用于安装刀具的装夹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柄开设有进液通道,进液通道与所述装夹孔连通,该刀柄装置还包括一转换装置,所述刀柄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转换装置内,转换装置内开设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冷却通道,冷却通道与所述进液通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伟强陈志权梁瑞金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安默琳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