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水木专利>正文

垫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9209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垫体结构,包括一布层;由复数条网线交织而成,于交错的网线间形成有复数个网孔;第一层膜:结合于布层的上侧,为一具热可塑性的材质;第二层膜:结合于布层的下侧,为一具热可塑性的材质;该第一层膜与第二层膜顺着各网孔形成一立体凸弧面。借此可使其具有立体状、较佳质感、耐磨、止滑及具有弹性等功效。(*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垫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良的垫体结构,尤其是指一种特别设计的垫体,以达到立体状、较佳质感、耐磨、止滑及具有弹性等功效。
技术介绍
一般的垫体结构广泛使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鞋垫、椅套、坐垫、皮包…等等,其材质不外乎以单纯的塑胶成型布材或皮材所制成。其中,由布材所制成的垫体不但无法防水且不具有耐磨及止滑的效果,而且其强度不够易被撕裂,且所能达到的纹路至多是仿皮材,止滑的效果有限;而由皮材所制的垫体则纹路较为单调,皮材的取得也较为不易,而且止滑及防水效果相当有限;而且塑胶材质所制成的垫体强度也较为不足,而易被撕裂,且垫体的表面皆设为平面状,因此其触感较差且较不美观,因此相对的会影响到其所制成物品的质感。而目前有关垫体方面的制作方式及结构虽有很多,然而其也仍会有以上所述的诸多缺点,以下就列举数种垫体的制作方式及结构:一、如公告第316531号所示的专利,其主要是将一防水膜层与涂覆有黏剂的织布贴合,再将其经冷却轮压合而成一体。然而,此方式所能产生的垫体结构皆为平面状,因此触感较差且不美观;-->二、如公告第228176号所示的专利,其主要是将一发泡材直接附着于透气布料的表面再将其发泡成型,使该发泡材邻接于该透气布料表面的部分材料渗入该布料的各织线的空隙中,并包附于各织线的部分周缘上。然而,此方法所产生的结构为一发泡材表面覆设有一布料,且其表面也仅为一平整面;三、如公告第343138号所示的专利,其主要是于一布品底面作刷毛处理,使布品底面具有毛絮;另外成型出为生料状态的橡胶片;将上述的布品底面与橡胶片对合置于压合成型模中,该压合成型模中与布品接触的模座设有花纹膜,借由压合成型模将对合的布品与橡胶片予以加压加热,使得橡胶片在由生料转变为熟料过程中适当熔融而渗入上述的毛絮与布品纤维,进而使橡胶片与布品结合为一体,同时在布品表面成型出立体的纹路,然而此方法产生的结构为一橡胶品表面覆设有一布料,且布料是顺着模具的表面形状成型;四、如公告第228491号的专利所示,其主要是将其供人造皮或热塑性胶布用以面料、底料树脂配合料经由滚轧或涂布制成半成品,将半成品经发送装置,贮料装置传送至预热区,再予压纹、冷却处理所得的人造皮或胶布再裁边并予卷取而成。然而,此方法所产生的结构为一塑胶布料表面产生一平面纹路;五、如公告第256807号专利所示,其主要是将一布层一黏剂贴覆于硬塑胶片的表面上并予压平,并将上述的半成品置入一内置成型模具的真空成型机内加热,并以该模具予以真空成型。然而,此方法所产生的产品为一布料覆设于成型硬塑胶片上,且该布料随硬-->塑胶的形状变形。六、如公告283387号专利所示,其主要是利用真空抽取机抽取模具内部的空气,令该模具有适当的吸附作用而使皮包周缘接合。然而,此方式所产生的表面也皆为平面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改进上述垫体在结构设计上不够完善所导致的诸多缺陷,进而设计开发一种具有质感佳、耐磨、止滑等多种优点的垫体。为达到这一目的,本技术将垫体的结构作如下设计:一布层,由复数条网线交织而成,且于交错的网线间形成有复数个网孔,网孔可依需要而设成预定的形状;第一层膜结合于布层的上侧,为一具热可塑性的材质,最好是一具可透视性、耐磨及具热可塑性的材质;第二层膜结合于布层的下侧,为一具热可塑性的材质;该第一层膜及第二层膜顺着各网孔形成有立体凸弧面。此外,第一层膜配合布层上的网孔位置可相对设有图案;该第二层膜上配合布层上网孔位置处也可相对设有图案。本技术的垫体结构由于第一层膜及第二层膜顺着网孔形成的立体凸弧面可产生一凸起的空间,因此可具有弹性、按摩的效果,且因该凸弧面间具有一凹陷的空间,因此不会黏贴于皮肤上而可具有透气的效果,使用时可具有舒适感的功效;其次,由于第一层膜与第二层膜为具热可塑性材质,且该第一层膜与第二层膜顺着网孔-->形成一表面具有清楚的特殊形状网纹及网线间形成凸弧面的垫体,因此具有止滑效果较佳的功效,而且造型美观且触感、质感佳;再次,由于第一层膜与第二层膜为具热可塑性材质,因此具有耐磨的功效;最后,本技术的垫体结构,该布层两侧设有第一层膜及第二层膜可以使布层固定,且该凸弧面形成于网孔间可具有补强的作用,使垫体具有较佳的强度,可防止被轻易撕裂,因此还具有韧性、不易撕裂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揭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垫体结构包括:布层(1):由复数条网线(11)交织而成,且于交错之网线(11)间形成有复数个网孔(12),而该网孔(12)可依需要而设成预定的形状;第一层膜(2):结合于布层(1)上侧,该第一层膜(2)为一具可透视性、耐磨及具热可塑性的材质;第二层膜(3):结合于该布层(1)下侧,该第二层膜(3)为-->一具热可塑性的材质;而该第一层膜(2)及第二层膜(3)设于布层(1)两侧后,再将其周边固定后送至加热装置加热,以使第一层膜(2)及第二层膜(3)产生热融贴合及软化;接着再将其送至一真空模对第一层膜(2)外侧施以真空吸附,以使第一层膜(2)及第二层膜(3)顺着网孔(12)产生出立体凸弧面(21),而使形成一表面具有清楚的特殊形状网纹及网线(11)间形成凸弧面(21)的垫体。如图4所示,该第一层膜(2)配合布层(1)上的网孔(12)位置而相对设有图案(4),以使成形后图案(4)形成于凸弧面(21)上;另外也可于该第二层膜(3)上配合布层(1)上网孔(12)位置处,相对设有图案(4),以使成形后图案(4)也能形成于凸弧面(21)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布层,由复数条网线交织而成,于交错的网线间形成有复数个网孔;第一层膜,结合于布层的上侧,为一具热可塑性的材质;第二层膜,结合于布层的下侧,为一具热可塑性的材质;第一层膜及第二层 膜顺着网孔形成有凸弧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布层,由复数条网线交织而成,于交错的网线间形成有复数个网孔;第一层膜,结合于布层的上侧,为一具热可塑性的材质;第二层膜,结合于布层的下侧,为一具热可塑性的材质;第一层膜及第二层膜顺着网孔形成有凸弧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布层的网孔可依需要设成预定的形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水木
申请(专利权)人:王水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