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尤冠杰专利>正文

垫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46258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垫体结构,该垫体具有四垫块,垫块外周分别包覆有一第一护套、一第二护套、一第三护套与一第四护套。该第一护套、第二护套连同其内部的垫块互呈左、右相邻,在相邻位置的下缘则以一第一折痕对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进行连接,又第三护套、第四护套连同其内部的垫块互呈左、右相邻后,再分设于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下方,让第一护套与第三护套、第二护套与第四护套能在相邻位置的上缘分别以一第二折痕、一第三折痕产生连接,及该第三护套与第四护套之侧端交界处共同设有一连接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垫体结构,该垫体具有四垫块,垫块外周分别包覆有一第一护套、一第二护套、一第三护套与一第四护套。该第一护套、第二护套连同其内部的垫块互呈左、右相邻,在相邻位置的下缘则以一第一折痕对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进行连接,又第三护套、第四护套连同其内部的垫块互呈左、右相邻后,再分设于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下方,让第一护套与第三护套、第二护套与第四护套能在相邻位置的上缘分别以一第二折痕、一第三折痕产生连接,及该第三护套与第四护套之侧端交界处共同设有一连接件。【专利说明】垫体结构
本技术有关于一种垫体结构,尤指一种能折收的垫体结构。
技术介绍
按,目前习知的床垫、椅垫等垫体,均在其内部包覆有弹簧,利用弹簧可压缩后再回弹的特性,在人体平躺或坐卧时产生较佳的舒适效果;但因为上述的垫体均为一整片的块状体,故体积相当庞大,在搬运过程中,常会因为转弯空间太小,而导致搬运困难,当不使用而欲收纳时,又会因为垫体本身无法做折收,而会占用过多的空间,故实有必要再改良创新。 是以,如何针对上述习知垫体结构所存在的缺点进行研发改良,实为相关业界所需努力研发的目标,本技术人有鉴于此,乃思及技术的意念,遂以多年的经验加以设计,经多方探讨并试作样品试验,及多次修正改良,乃推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垫体结构,其能够解决垫体为一整片的块状体,且无法折收,体积相当庞大的技术问题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垫体结构,该垫体具有四垫块,垫块外周分别包覆有一第一护套、一第二护套、一第三护套与一第四护套,该第一护套、第二护套连同其内部的垫块互呈左、右相邻,在相邻位置的下缘则以一第一折痕对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进行连接,又第三护套、第四护套连同其内部的垫块互呈左、右相邻后,再分设于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下方,让第一护套与第三护套、第二护套与第四护套能在相邻位置的上缘分别以一第二折痕、一第三折痕产生连接,及该第三护套与第四护套的侧端交界处共同设有一连接件。 进一步地,其中,该垫体为一床垫。 进一步地,其中,该垫体为一椅垫。 进一步地,其中,该垫体的各垫块内均撑抵有弹簧。 进一步地,其中,连接件是设呈扣钩与扣环的配合。 进一步地,其中,连接件是设呈公、母插扣的配合。 进一步地,其中,连接件是设呈扣环与黏扣带的配合。 本技术提供垫体结构,其垫体能折收,以缩小成原本的四分之一大小,该在搬运上不仅方便,更具有收纳或载运上更省空间、材积的优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展开图。 图2为本技术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技术的折收动作图1。 图4为本技术的折收动作图2。 图5为本技术的折收动作图3。 图6为本技术连接件设呈公、母插扣形态的实施例图。 图7为本技术连接件设呈扣环与黏扣带形态的实施例图。 图中,垫体-----10 垫块-----11 第一护套---12 第二护套---13 第三护套---14 第四护套---15 第一折痕16 第二折痕17 第三折痕---18 连接件----19 扣钩-----191 扣环-----192 公、母插扣——193 扣环-----194 黏扣带----1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首先,请由图1及图2所示观之,本技术提供一种垫体结构,该垫体10具有四垫块11,垫块11外周分别包覆有一第一护套12、一第二护套13、一第三护套14与一第四护套15,该第一护套12、第二护套13连同其内部的垫块11互呈左、右相邻,在相邻位置的下缘则以一第一折痕16对第一护套12与第二护套13进行连接,又第三护套14、第四护套15连同其内部的垫块11互呈左、右相邻后,再分设于第一护套12与第二护套13下方,让第一护套12与第三护套14、第二护套13与第四护套15能在相邻位置的上缘分别以一第二折痕17、一第三折痕18产生连接,及该第三护套14与第四护套15的侧端交界处共同设有一连接件19。 其实际使用时,将各垫块11展开,让各垫块11能组合成一完整的垫体10请同时由图1所示观之,通过连接件19的对接,还令第三护套14、第四护套15连同其内部的垫块11能产生固结,避免在人体靠触的重压下,即主动造成垫块11外扩滑移;又当不使用而欲收纳,或要搬运时,先将连接件19松开,让第三护套14与第四护套15能利用第二折痕17与第三折痕18的制设,往第一护套12与第二护套13顶面做折叠贴靠请同时由图3所示观之,通过第一折痕16的连接,还令第一护套12与第二护套13能互相对折请同时由图4及图5所示观之,让该垫体10能缩小成原本的四分之一大小,该在搬运或收纳上将更方便,且不占空间。 本技术提供一种垫体结构,其中,该垫体10为一床垫。 本技术提供一种垫体结构,其中,该垫体10为一椅垫。 本技术提供一种垫体结构,其中,该垫体10的各垫块11内均撑抵有弹簧。 本技术提供一种垫体结构,其中,连接件19是设呈扣钩191与扣环192的配合请同时由图2所示观之。 本技术提供一种垫体结构,其中,连接件19是设呈公、母插扣193的配合请同时由图6所示观之。 本技术提供一种垫体结构,其中,连接件19是设呈扣环194与黏扣带195的配合请同时由图7所示观之。 本技术提供一种垫体结构,其中,第三护套14与第四护套15侧端的相邻处先结合有一角材后图未式,再以该角材提供连接件19固定。 通过上述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可得到下述的效益:其垫体10能折收,以缩小成原本的四分之一大小,该在搬运上不仅方便,更具有收纳或载运上更省空间、材积的优势。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技术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垫体具有四垫块,垫块外周分别包覆有一第一护套、一第二护套、一第三护套与一第四护套,该第一护套、第二护套连同其内部的垫块互呈左、右相邻,在相邻位置的下缘则以一第一折痕对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进行连接,又第三护套、第四护套连同其内部的垫块互呈左、右相邻后,再分设于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下方,让第一护套与第三护套、第二护套与第四护套能在相邻位置的上缘分别以一第二折痕、一第三折痕产生连接,及该第三护套与第四护套的侧端交界处共同设有一连接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垫体为一床垫。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垫体为一椅垫。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垫体的各垫块内均撑抵有弹So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连接件是设呈扣钩与扣环的配入口 O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连接件是设呈公、母插扣的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垫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垫体具有四垫块,垫块外周分别包覆有一第一护套、一第二护套、一第三护套与一第四护套,该第一护套、第二护套连同其内部的垫块互呈左、右相邻,在相邻位置的下缘则以一第一折痕对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进行连接,又第三护套、第四护套连同其内部的垫块互呈左、右相邻后,再分设于第一护套与第二护套下方,让第一护套与第三护套、第二护套与第四护套能在相邻位置的上缘分别以一第二折痕、一第三折痕产生连接,及该第三护套与第四护套的侧端交界处共同设有一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冠杰
申请(专利权)人:尤冠杰尤俊弘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