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920438 阅读: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14 07: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燃烧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所述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构和第四压紧结构均布于压盖钢环上,所述活动渣管结构和下渣管连接。通过调整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构和第四压紧结构一方面保证压盖钢环和进渣口间隙足够小不至于红渣能喷出,另一方面保持压盖钢环和上下接触部分有适量的间隙,确保锅炉热胀冷缩过程中压盖钢环可以适量移动。增设活动渣管,采用不锈钢管,用法兰、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外接活动闸板,如炉内有焦块时可通过活动渣管插入扁钢捅渣,冷渣机堵渣时先关闭闸板阀,后拆除放渣管进行清渣,安全隐患小,省时又省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燃烧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所述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构和第四压紧结构均布于压盖钢环上,所述活动渣管结构和下渣管连接。通过调整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构和第四压紧结构一方面保证压盖钢环和进渣口间隙足够小不至于红渣能喷出,另一方面保持压盖钢环和上下接触部分有适量的间隙,确保锅炉热胀冷缩过程中压盖钢环可以适量移动。增设活动渣管,采用不锈钢管,用法兰、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外接活动闸板,如炉内有焦块时可通过活动渣管插入扁钢捅渣,冷渣机堵渣时先关闭闸板阀,后拆除放渣管进行清渣,安全隐患小,省时又省力。【专利说明】一种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
:本技术涉及燃烧设备的
,尤其涉及一种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
技术介绍
:在流化床锅炉的实际工作中,原煤从磨煤机出来后以一定的宽筛分粒径分布进入炉膛燃烧,燃烧形成的细颗粒以飞灰的形式随烟气进入尾部烟道并飞出锅炉,大颗粒则以高温状态从锅炉底部离开床层,形成底渣。早期的流化床锅炉由于容量小排渣少,高温底渣一般都采取直接排放的方式,但随着锅炉容量的不断增大,锅炉底渣排放量也越来越大,直接排放的方式不仅对环境不友好,而且造成了很大的热量损失。因此,为了清洁生产并进行热量回收,底渣冷渣机逐渐在各种型号的流化床锅炉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从流化床锅炉到冷渣机之间多了一套排渣系统,现有技术的排渣系统包括依序连接的闸板阀、压盖钢环和下渣管,所述闸板阀用于控制排渣,所述下渣管一端与流化床锅炉连接,另一端与冷渣机连接,采用上述结构的排渣系统存在以下缺点:由于流化床锅炉运行有时会出现喷渣现象,喷渣时冷渣机入口压盖钢环非常容易被冲开,红渣喷出时形成液相流狂喷不止,只能通过紧急停止冷渣机或者停止一次风机才能使喷渣现象停止,存在比较大的安全隐患,且非常麻烦,另外,平时如果炉内有焦块或冷洛机入口有焦块时操作工人常常无法解决该类问题,为应急只能临时开孔,耗时又耗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防止红渣喷出,且便于排除炉内或冷渣机入口的焦块的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这样一种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它包括闸板阀、压盖钢环和下渣管,它还包括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构、第四压紧结构和活动渣管结构,所述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构和第四压紧结构均布于压盖钢环上,所述活动渣管结构和下渣管连接。所述第一压紧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安装板、第一螺帽和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下渣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螺帽安装于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螺栓可与第一螺帽螺合。所述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构和第四压紧结构具有相同的结构。所述活动渣管结构包括第一管、第二管、法兰和活动闸板,所述第一管一端与下渣管连接,另一端与法兰一侧连接,所述法兰另一侧与第二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另一端与活动闸板连接。所述活动闸板包括上板、下板、闸板和若干螺栓组件,所述上板一侧与活动渣管固定连接,所述上板另一侧和下板通过若干螺栓组件连接且形成有空隙,所述闸板安装于空隙且与空隙可滑动配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中的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的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通过在冷渣机进渣管压盖钢环上方增加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构和第四压紧结构以及增设活动渣管结构来实现。增加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构和第四压紧结构,通过调整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构和第四压紧结构一方面保证压盖钢环和进渣口间隙足够小不至于红渣能喷出,另一方面保持压盖钢环和上下接触部分有适量的间隙,确保锅炉热胀冷缩过程中压盖钢环可以适量移动。增设活动渣管,采用不锈钢管,用法兰、第一管和第二管连接,外接活动闸板,如炉内有焦块时可通过活动渣管插入扁钢捅渣,冷渣机堵渣时先关闭闸板阀,后拆除放渣管进行清渣,安全隐患小,省时又省力。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压紧结构包括第一连接杆、第一安装板、第一螺帽和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与下渣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板连接,所述第一螺帽安装于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螺栓可与第一螺帽螺合,制作简单,成本较低,效果较好。作为又一优选,所述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构和第四压紧结构具有相同的结构,省事又省力,受力还均匀。作为又一优选,所述活动渣管结构包括第一管、第二管、法兰和活动闸板,所述第一管一端与下渣管连接,另一端与法兰一侧连接,所述法兰另一侧与第二管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管另一端与活动闸板连接,可有效地治理喷渣现象,使锅炉运行稳定,减少工作人员的安全隐患。作为又一优选,所述活动闸板包括上板、下板、闸板和若干螺栓组件,所述上板一侧与活动渣管固定连接,所述上板另一侧和下板通过若干螺栓组件连接且形成有空隙,所述闸板安装于空隙且与空隙可滑动配合,捅渣和清渣均非常容易,运行维护方便且安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的第一压紧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闸板阀,2、压盖钢环,3、下渣管,4、第一压紧结构,5、第二压紧结构,6、第三压紧结构,7、第一连接杆,8、第一安装板,9、第一螺帽,10、第一螺栓,11、第一管,12、第二管,13、法兰,14、上板,15、下板,16、闸板,17、螺栓组件,18、冷渣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它包括闸板阀1、压盖钢环2和下渣管3,它还包括第一压紧结构4、第二压紧结构5、第三压紧结构6、第四压紧结构和活动渣管结构,所述第一压紧结构4、第二压紧结构5、第三压紧结构6和第四压紧结构均布于压盖钢环2上,所述活动渣管结构和下渣管3连接。所述第一压紧结构4包括第一连接杆7、第一安装板8、第一螺帽9和第一螺栓10,所述第一连接杆7 —端与下渣管3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安装板8连接,所述第一螺帽9安装于第一安装板8,所述第一螺栓10可与第一螺帽9螺合。所述第一压紧结构4、第二压紧结构5、第三压紧结构6和第四压紧结构具有相同的结构,当然,所述第一压紧结构4、第二压紧结构5、第三压紧结构6和第四压紧结构也可以为不同的结构,所述活动渣管结构包括第一管11、第二管12、法兰13和活动闸板,所述第一管11 一端与下渣管3连接,另一端与法兰13 —侧连接,所述法兰13另一侧与第二管12 —端连接,所述第二管12另一端与活动闸板连接,更具体地说,所述活动闸板包括上板14、下板15、闸板16和若干螺栓组件17,所述上板14 一侧与活动渣管固定连接,所述上板14另一侧和下板15通过若干螺栓组件17连接且形成有空隙,所述闸板16安装于空隙且与空隙可滑动配合。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权利要求】1.一种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它包括闸板阀、压盖钢环和下渣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化床锅炉排渣系统,它包括闸板阀、压盖钢环和下渣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构、第四压紧结构和活动渣管结构,所述第一压紧结构、第二压紧结构、第三压紧结构和第四压紧结构均布于压盖钢环上,所述活动渣管结构和下渣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天才王亚东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石化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