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亮度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生长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93357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6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亮度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生长方法,其生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在高温生长P层GaN层的过程中,分为2层进行生长:高温P层氮化镓层(Hp-1)及高温P层氮化镓层(Hp-2)。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高温P层氮化镓中,Mg掺杂采用非均匀生长,同时在Mg非均匀掺杂生长过程中包含In元素掺杂,该种优化的低In组分条件下的非均匀Mg掺杂的生长方法,可以减少补偿效应,提高载流子浓度,能有效抑制P-GaN位错的形成,提高晶体质量,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Mg在InGaN材料中的电离能比在GaN中低,可以获得较高的空穴浓度,提高辐射发光效率,从而可以获得高亮度发光二极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其生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在高温生长P层GaN层的过程中,分为2层进行生长:高温P层氮化镓层(Hp-1)及高温P层氮化镓层(Hp-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高温P层氮化镓中,Mg掺杂采用非均匀生长,同时在Mg非均匀掺杂生长过程中包含In元素掺杂,该种优化的低In组分条件下的非均匀Mg掺杂的生长方法,可以减少补偿效应,提高载流子浓度,能有效抑制P-GaN位错的形成,提高晶体质量,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Mg在InGaN材料中的电离能比在GaN中低,可以获得较高的空穴浓度,提高辐射发光效率,从而可以获得高亮度发光二极管。【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照明
,具体为。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是一种半导体固体发光器件,其利用半导体PN结作为发光材料,可以直接将电转换为光。LED是目前半导体照明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器件,其高效、节能、环保和寿命长、低功耗等优点,使其在动态显示、工业照明领域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LED发光效率是衡量LED器件好坏至关重要的指标之一,而提高LED器件的提取效率已经成为提高发光效率的主要因素。伴随着外延生长技术的不断提高,氮化镓基LED的发光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为了实现高亮度LED器件,需要进一步提高LED的发光效率和器件性能。在外延层结构中,采用掺杂Mg的PGaN材料作为P型材料,通常PGaN的生长温度要比有源区生长温度高200-400°C,而后面生长PGaN的高温环境对有源层InGaN的破坏较大,使得InGaN相分凝过度,富铟和贫铟区体积增大,辐射复合数量和量子限制效应都减小,导致发光强度大幅下降。通过在外延结构生长过程中采用优化的非均匀掺杂Mg生长高温PGaN层,该种掺杂生长方法具有载流子浓度高、补偿效应少,可以有效抑制P-GaN位错的形成,提高晶体质量,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该种优化的Mg非均匀掺杂生长高温PGaN层,包含In元素掺杂,Mg在InGaN材料中的电离能比在GaN中低,说明在InGaN中,相同的Mg掺杂浓度可以获得较闻的空穴浓度,提闻福射发光效率,从而可以获得闻売度发光二极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通过在高温P层氮化镓中,Mg掺杂采用非均匀生长,同时在Mg非均匀掺杂生长过程中包含In元素掺杂,该种优化的低In组分条件下的非均匀Mg掺杂的生长方法,可以减少补偿效应,提高载流子浓度,能有效抑制P-GaN位错的形成,提高晶体质量,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外延结构从下向上的顺序依次为:衬底、低温GaN缓冲层、GaN非掺杂层、N型GaN层、多量子阱结构MQW、多量子阱有源层、低温P型GaN层、P型AlGaN层、高温P型GaN层和P型接触层,其发光二极管外延生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 将衬底在1000-120(TC氢气气氛里进行高温清洁处理5-20min,然后进行氮化处理;步骤二,将温度下降到500-650°C之间,生长厚度为20-30nm的低温GaN缓冲层,生长压力控制在 300-760Torr 之间,V / III比为 10-1200 ; 步骤三,所述低温GaN缓冲层生长结束后,停止通入三甲基镓(TMGa),衬底温度升高至900-1200°C之间,对所述低温GaN缓冲层进行原位热退火处理,退火时间在5_30min,退火之后,将温度调节至1000-1200°C之间,外延生长厚度为0.5-2 μ m的GaN非掺杂层,生长压力在 100-500Torr 之间,V / III比为 150-2000 ; 步骤四,所述GaN非掺杂层生长结束后,生长一层掺杂浓度稳定的N型GaN层,厚度为1.2-4.2 μ m,生 长温度在1000-1200°C之间,压力在100_600Torr之间,V /III比为100-2500 ; 步骤五,所述N型GaN层生长结束后,生长多量子阱结构MQW,所述多量子阱结构MQW由2-15个周期的InxGal-xN/GaN (0<x<0.4)多量子阱组成,I个周期的InxGal-xN/GaN量子阱厚度在2-5nm之间,生长温度为720_920°C,压力在100_600Torr之间,V /III比为200-5000 ; 步骤六,所述多量子阱结构MQW生长结束后,生长多量子阱有源层,所述多量子阱有源层生长温度在720-820°C之间,压力在100-500 Torr之间,V / III摩尔比在300-5000之间,所述发光层多量子阱由3-15个周期的InyGal-yN(X〈y〈l)/GaN多量子阱组成,所述发光层多量子阱的厚度在2-5nm之间;所述发光层多量子阱中In的摩尔组分含量是不变的,在10%-50%之间;垒层厚度不变,厚度在10-15nm之间,生长温度在820-920°C之间,压力在100-500 Torr 之间,V / III摩尔比在 300-5000 之间; 步骤七,所述多量子阱有源层生长结束后,生长厚度为IO-1OOnm的低温P型GaN层,生长温度在620-820°C之间,生长时间为5-35min,压力在100_500Torr之间,V /III比为300-4800 ; 步骤八,所述低温P型GaN层生长结束后,生长厚度为10-50nm的P型AlGaN层,生长温度在900-1100°C之间,生长时间为5-15min,压力在50_500Torr之间,V / III比为5-800,P型AlGaN层中Al的摩尔组分含量控制在10%_30%之间; 步骤九,所述P型AlGaN层生长结束后,生长厚度为100-600nm的高温PInxGal-xN(0<x<40%)层(Hp-1),生长温度在700-950 °C之间,生长时间为3_15min,压力在100-500Torr之间,V /III比为200-600之间,二茂镁的摩尔流量为1.2X10—4至8.76X10。摩尔每分钟; 步骤十,所述P型GaN层生长结束后,生长厚度为100-600nm的高温PInxGal-xN(0<x<40%)层(Hp-2),生长温度在700-950 °C之间,生长时间为3_15min,压力在100-500Torr之间,V / III比在100-500之间,氨气的流量为5至50升每分钟,三甲基镓的摩尔流量为1.16X10—4至7.8X10_3摩尔每分钟,二茂镁的摩尔流量为1.2X10—4至8.76X10—3摩尔每分钟。步骤^^一,所述高温P型GaN层生长结束后,生长厚度在5_20nm之间的P型接触层,生长温度在850-1050°C之间,生长时间为Ι-lOmin,压力在100_500Torr之间,V /III比为1000-4000,氨气的流量为10至40升每分钟; 步骤十二,外延生长结束后,将反应室的温度降至650-800 V之间,采用纯氮气气氛进行退火处理2-15min,然后降至室温;随后,经过清洗、沉积、光刻和刻蚀后续加工工艺制成单颗小尺寸芯片。所述高温P层氮化镓层(Hp-1)及高温P层氮化镓层(Hp-2)中的Mg掺杂量不同,前后两层Mg的摩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亮度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外延结构从下向上的顺序依次为:衬底、低温GaN缓冲层、GaN非掺杂层、N型GaN层、多量子阱结构MQW、多量子阱有源层、低温P型GaN层、P型AlGaN层、高温P型GaN层和P型接触层,其发光二极管外延生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将衬底在1000?1200℃氢气气氛里进行高温清洁处理5?20min,然后进行氮化处理;步骤二,将温度下降到500?650℃之间,生长厚度为20?30nm的低温GaN缓冲层,生长压力控制在300?760Torr之间,Ⅴ/Ⅲ比为10?1200;步骤三,所述低温GaN缓冲层生长结束后,停止通入三甲基镓(TMGa),衬底温度升高至900?1200℃之间,对所述低温GaN缓冲层进行原位热退火处理,退火时间在5?30min,退火之后,将温度调节至1000?1200℃之间,外延生长厚度为0.5?2μm的GaN非掺杂层,生长压力在100?500Torr之间,Ⅴ/Ⅲ比为150?2000;步骤四,所述GaN非掺杂层生长结束后,生长一层掺杂浓度稳定的N型GaN层,厚度为1.2?4.2μm,生长温度在1000?1200℃之间,压力在100?600Torr之间,Ⅴ/Ⅲ比为100?2500;步骤五,所述N型GaN层生长结束后,生长多量子阱结构MQW,所述多量子阱结构MQW由2?15个周期的InxGa1?xN/GaN?(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丽彬李刚吴礼清蒋利民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彩虹蓝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