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速环绕传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88042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恒速环绕传输系统,包括恒速环绕轨道、在恒速环绕轨道上持续恒速运行的恒速环绕列车,多个与所述的恒速环绕轨道对应设置的综合站台,所述的综合站台包括恒速站台桥、变速站台桥以及固定站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恒速环绕列车完全覆盖在恒速环绕轨道上且恒速不停车,采用乘客在利用运行中换乘的设计理念,实现利用恒速站台桥和变速站台桥实现乘客上下,同时在恒速环绕轨道上的恒速环绕列车的各恒速环绕车厢首尾相连且与恒速环绕轨道等长,这就有效保证了整体的承载量大,运载效率高,完全消除了长途乘坐时中间各站减速停车加速所耽误的时间,数倍提高了整体运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恒速环绕传输系统,包括恒速环绕轨道、在恒速环绕轨道上持续恒速运行的恒速环绕列车,多个与所述的恒速环绕轨道对应设置的综合站台,所述的综合站台包括恒速站台桥、变速站台桥以及固定站台。本技术的恒速环绕列车完全覆盖在恒速环绕轨道上且恒速不停车,采用乘客在利用运行中换乘的设计理念,实现利用恒速站台桥和变速站台桥实现乘客上下,同时在恒速环绕轨道上的恒速环绕列车的各恒速环绕车厢首尾相连且与恒速环绕轨道等长,这就有效保证了整体的承载量大,运载效率高,完全消除了长途乘坐时中间各站减速停车加速所耽误的时间,数倍提高了整体运力。【专利说明】恒速环绕传输系统
本技术涉及交通设施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用以城市轨道交通或游乐园的恒速环绕传输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各国城市化进程的迅速提高,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公共交通问题已经成为热点问题。为提高公共交通效率,世界各国都将城市公共交通作为首要问题加以解决。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城市公共交通管理部门将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传统有轨电车、高架轻便轨道列车以及地铁交通等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作为发展的首选。上述传统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在旅客运载量,运送速度以及线路安排上各具优点。但是它们的缺点也同样非常明显。对于使用极其广泛的公共汽车、无轨电车、传统有轨电车(以下简称公交车辆)来说。它们最大的缺点在于必须占用原本已经非常紧张的车道,而且会同时占有道路左右两侧的车道。对于设有公交车辆专用行驶道路的重要路段来说,这种道路占用现象会使得非公交车辆的车道数量减少。此外,由于公交车道一般都位于车道的最外侧,在平交道口,除反方向行驶的转弯车辆会给公交车辆造成影响外,同向行驶的非公交车辆在驶出道路以及转弯时也同样会进入公交专用道,并进而给公交车辆的正常行驶造成不利影响,此类的权宜之计最终导致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传统有轨电车在使用中所面临的问题,除了需要专用轨道外,传统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一样,还必须在道路上方架设架空供电线路。由于架空供电线路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一般都较低,这使得所有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都必须限制高度,以免与供电线路发生干涉。高架轻轨以及地铁无疑是公共交通的最佳模式。但是,高架轻轨、地铁都采用编组式运行模式,虽然其运客量很大,但也极易形成潮汐式客流高峰,给换乘带来压力。此外,地铁、轻轨站点多,每个站点需要减速、停靠、上下客、加速,乘客在每个站点即使不下车也要无谓的长时间被耽搁,导致行程时间无谓延长,同时有些不同轨道间的站点之间的换乘距离也非常长,这给换乘旅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可用以城市轨道交通或游乐园的恒速轨道交通系统。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恒速环绕传输系统,包括恒速环绕轨道、在恒速环绕轨道上持续恒速运行的恒速环绕列车,多个与所述的恒速环绕轨道对应设置的综合站台,所述的综合站台包括恒速站台桥、变速站台桥以及固定站台,其中,所述的恒速站台桥包括至少有一段与所述的恒速环绕轨道并行的恒速站台桥轨道、匹配地设置在恒速站台桥轨道上且与所述的恒速环绕列车同速度地持续恒速运行并在同步运行时于并行段可与恒速环绕列车进行上下客的恒速站台桥列车;所述的变速站台桥包括与所述的恒速站台桥轨道对应设置且至少有一段与所述的恒速站台桥轨道并行的变速站台桥轨道,运行在所述的变速站台桥轨道上的变速站台桥列车,所述的变速站台桥列车在与恒速站台桥列车同步运行时于并行段可进行上下客,所述的变速站台桥列车停靠时可与固定站台进行上下客。所述的恒速环绕列车包括多个首尾相连成环的恒速环绕车厢,所述的恒速环绕车厢至少在与恒速站台桥轨道相邻侧设置有可控打开的第一厢门;所述的恒速站台桥列车包括多个首尾相连成环的恒速站台桥列车车厢,所述的恒速站台桥列车车厢与恒速环绕轨道相邻侧与所述的第一厢门对应地设置有可控打开的第二厢门,所述的恒速站台桥列车车厢的与变速站台桥轨道相邻侧设置有可控打开的第三厢门,在所述的恒速站台桥列车车厢上还设置有用以将第二厢门和第一厢门对齐的第一套对位调速系统;所述的变速站台桥列车包括多个首尾相连成环的变速站台桥列车车厢,所述的变速站台桥列车车厢与恒速站台桥轨道相邻侧与所述的第三厢门对应地设置有可控打开的第四厢门,所述的变速站台桥列车车厢的另一侧设置有可控打开的第五厢门,在所述的变速站台桥列车车厢上还设置有用以将第四厢门与第三厢门对齐的第二套对位调速系统。所述的恒速环绕车厢与恒速站台桥列车车厢间,以及恒速站台桥列车车厢和变速站台桥列车车厢间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受驱可将两车锁定以保持其同步不错位的同步器。所述的同步器为电磁同步器,其包括由支架固定设置在其中一个车厢上的固定电磁铁,和可沿轴向前后滑动地设置在另一相邻车厢之上的滑动电磁铁,所述的固定电磁铁和滑动电磁铁相对端对应地设置有可嵌合定位的凸头和凹槽结构,所述的滑动电磁铁的线圈电源线经双向接触器后与电源连通,所述双向接触器与所述的第一套对位调速系统或第二套对位调速系统可控连接。所述的电磁同步器还包括可检测凸头和凹槽配合状态的反馈传感器,所述的反馈传感器为光电式、接触式或者接近式传感器。所述的第一套对位调速系统包括多个间隔地设置在恒速环绕车厢与恒速站台桥列车车厢相邻侧的第一光发射器,多个分别设置在每个恒速站台桥列车车厢与恒速环绕车厢相邻侧上的第一光接收器,以及与所述的光接收器保持信号连接的第一控制器。所述的第二套对位调速系统包括设置在每个恒速站台桥列车车厢与变速站台桥列车车厢相邻侧的第二光发射器,多个设置在其中一个变速站台桥列车车厢与恒速站台桥列车车厢相邻侧上的第二光接收器,以及与所述的第二光接收器保持信号连接的第二控制器。所述的恒速站台桥轨道和变速站台桥轨道为圆形,所述的恒速环绕轨道与所述的恒速站台桥轨道并行段为圆弧形。所述的恒速环绕车厢为长方体且与恒速站台桥轨道相邻侧的两端侧面分别形成有倒角且中间部位呈横向弧形向车厢内凹陷,所述的恒速站台桥列车车厢和变速站台桥列车车厢为其运行轨道半径对应的弧形车厢,所述的弧形车厢的内外侧均为圆弧形。所述的恒速环绕列车和恒速站台桥列车、变速站台桥列车均为中低速磁悬浮轨道列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恒速环绕列车完全覆盖在恒速环绕轨道上且恒速不停车,采用乘客在利用运行中换乘的设计理念,乘客在恒速环绕列车恒速不变的情况下利用站台桥实现固定站台和恒速环绕列车间的乘客交互,即实现利用恒速站台桥和变速站台桥实现乘客上下,同时在恒速环绕轨道上的恒速环绕列车的各恒速环绕车厢首尾相连且与恒速环绕轨道等长,这就有效保证了整体的承载量大,运载效率高,完全消除了长途乘坐时中间各站减速停车加速所耽误的时间,数倍提高了整体运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轨道设置示意图;图2所示为图1所示其中一个综合站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对位调速系统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电磁同步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轨道设置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轨道设置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轨道设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宗旨是将乘客上车的过程分为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速环绕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恒速环绕轨道、在恒速环绕轨道上持续恒速运行的恒速环绕列车,多个与所述的恒速环绕轨道对应设置的综合站台,所述的综合站台包括恒速站台桥、变速站台桥以及固定站台,其中,所述的恒速站台桥包括至少有一段与所述的恒速环绕轨道并行的恒速站台桥轨道、匹配地设置在恒速站台桥轨道上且与所述的恒速环绕列车同速度地持续恒速运行并在同步运行时于并行段可与恒速环绕列车进行上下客的恒速站台桥列车;所述的变速站台桥包括与所述的恒速站台桥轨道对应设置且至少有一段与所述的恒速站台桥轨道并行的变速站台桥轨道,运行在所述的变速站台桥轨道上的变速站台桥列车,所述的变速站台桥列车在与恒速站台桥列车同步运行时于并行段可进行上下客,所述的变速站台桥列车停靠时可与固定站台进行上下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掌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