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80281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所述树脂组合物克服针状碱式硫酸镁的缺点、于机械强度、成型生产性、成型品外观均能获取良好的均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树脂组合物含有:(i)100重量份的树脂(A成分)、(ii)结晶厚度(y)为0.2μm以下且纵横比为20~100的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及(iii)针状碱式硫酸镁(C成分);B成分与C成分的合计含有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树脂为1~100重量份,且B成分与C成分的重量比为B成分:C成分=0.1~0.9:0.9~0.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所述树脂组合物克服针状碱式硫酸镁的缺点、于机械强度、成型生产性、成型品外观均能获取良好的均衡。本专利技术的树脂组合物含有:(i)100重量份的树脂(A成分)、(ii)结晶厚度(y)为0.2μm以下且纵横比为20~100的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及(iii)针状碱式硫酸镁(C成分);B成分与C成分的合计含有量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树脂为1~100重量份,且B成分与C成分的重量比为B成分:C成分=0.1~0.9:0.9~0.1。【专利说明】树脂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械强度优异、制品外观良好的树脂组合物。更详细地说,涉及含有2种镁化合物,且机械强度优异、成型品外观良好的树脂组合物。
技术介绍
近年来,能源价格有越来越高的倾向。因此,节能便成为广范领域的共通课题。例如汽车领域中,改善燃油效率的手段之一为车体重量的轻量化。这是通过将比重较大的金属替代为比重较小的塑料而达轻量化。但是,为实现这一点,必需利用优异的增强剂克服属于树脂弱点的弹性模量(刚性)、热变形温度、热收缩率等。 针对此项要求,针状碱式硫酸镁便成为受期待的材料。针状碱式硫酸镁为具有细针状的结晶外形、化学组成为MgSO4.5Mg (OH)2.3H20、且其粗细度(w)为0.2~I μ m、长度(L)为10~150μπι范围内的增强剂。针状碱式硫酸镁虽于弯曲弹性模量(刚性)等的强化优异,但于冲击强度、成型品表面的平滑性等却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所述树脂组合物克服针状碱式硫酸镁的缺点、于机械强度、成型生产性、成型品外观均能获取良好的均衡。本【专利技术者】发现若在树脂(Α成分)中,并用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与针状碱式硫酸镁(C成分),机械强度便获协同性强化,且提升成型品外观,而完成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为树脂组合物,其含有:⑴100重量份的树脂(Α成分);(ii)结晶厚度(y)为0.2μπι以下、纵横比为20~100的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以及(iii)针状碱式硫酸镁(C成分);B成分与C成分的合计含有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树脂为I~100重量份,且B成分与C成分的重量比为B成分:C成分=0.1~0.9:0.9~0.1。【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合成例I所获得的板状氢氧化镁的SEM照片。图2为表示板状氢氧化镁的概略形状的图。图3为表示针状碱式硫酸镁的概略形状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的结晶厚度(y)为0.2 μ m以下,优选为0.01~0.2 μ m,更优选为0.1 μπι以下,进而更优选为0.06 μπι以下。结晶的宽度(X)优选为0.5μπι~10 μ m,更优选为2~10 μ m,进而更优选为3~10 μ m。再者,结晶厚度(y)与宽度(x)利用AFM测定,并由10个结晶的平均值决定。纵横比(Hb)以宽度(X)对结晶厚度(y)的比表示。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的纵横比越高,则弯曲弹性模量等越有提升的倾向。因此,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的纵横比为20~100。纵横比的下限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为接近六角形的板状结晶。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的概略形状示于2。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以以下的组成式表示:Mg (OH) 2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优选结晶厚度(y)在0.2μπι以下、且纵横比达30以上。此外,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优选结晶厚度(y)在0.1 μ m以下、且纵横比达40以上。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可依照国际公开第2012/050222号公报中所记载的方法进行制造。即,通过在一元酸与镁的盐水溶液中,在一元有机酸或其碱金属盐共存下添加当量以下的碱而使其共沉淀后,再在100~250°C进行水热处理便可制造。 作为一元酸与镁的盐可列举:氯化镁、硝酸镁等。作为碱可列举:氢氧化碱金属、氢氧化钙、氨等。碱的量相对于氯化镁I当量,优选0.5~1.0、更优选0.6~0.8当量。作为一元有机酸可列举:乙酸、丙酸、丁酸等。相对于氯化镁,一元有机酸的量优选为10~200摩尔%、更优选为50~100摩尔%。作为一元有机酸的碱金属可列举:乙酸钠、丙酸钠、丁酸钠等。相对于氯化镁,一元有机酸的碱金属的量优选为10~200摩尔%、更优选为30~100摩尔%。水热处理的温度为100~250°C,优选为120~200°C,且实施20分钟~48小时,优选2~12小时适当。此处一元有机酸或其碱金属盐的添加亦可在共沉淀反应后且进行水热处理前实施。经水热处理后,可再适当取舍选择实施过滤、水洗、表面处理、脱水、造粒、干燥、粉碎、分级等惯用步骤。<针状碱式硫酸镁(C成分)>针状碱式硫酸镁(C成分)的化学组成以下式表示:MgSO4.5Mg (OH) 2.3H20针状碱式硫酸镁(C成分)为针状结晶。 其粗细度(W)优选为0.2~I μ m,更优选为0.5~I μ m。长度(L)优选为10~100 μ m,更优选为20~50 μ m,进而更优选为10~50 μ m。纵横比(H。)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30~100。进而,优选接近各结晶未凝聚的单分散。针状碱式硫酸镁(C成分)的概略形状示于图3。针状碱式硫酸镁(C成分)优选粗细度(W)为0.5~I μ m,长度(L)为20~50 μ m,且纵横比达20以上。针状碱式硫酸镁(C成分)通过在硫酸镁水溶液中,添加比硫酸镁5倍摩尔更少量的氢氧化镁、氧化镁、氢氧化碱金属等碱,再在120~250°C进行I~10小时的水热处理便可制造。碱的量为,相对于硫酸镁I摩尔,优选为0.1~5摩尔,更优选为I~3摩尔。水热处理的温度优选为120~250°C,更优选为150~190°C。水热处理的时间优选为I~10小时,更优选为4~8小时。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树脂,B成分与C成分的合计含有量为I~100重量份,优选为I~70重量份,更优选为I~50重量份。本专利技术所使用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与针状碱式硫酸镁(C成分)的重量比为,B成分:C成分=0.1~0.9:0.9~0.1,优选为0.2~0.6:0.8~0.4。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与针状碱式硫酸镁(C成分),虽可直接使用,但亦可经利用诸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硅烷类偶联剂、钛酸酯类偶联剂、铝类偶联剂、磷酸酯、金属脂肪酸盐等进行表面处理后才使用。分别相对于B成分与C成分,表面处理剂的量为0.1~10重量%,优选为0.5~5重量%。表面处理方法可依惯用的湿式或干式而实施。 进而,上述增强剂亦可以惯用方法进行造粒后才使用。依此便可接近树脂的容积,与捏合(混練)作业性、以及与树脂间的捏合性的改善相连。〈树脂(A成分)>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树脂(A成分)为从热塑性树脂、热固性树脂及橡胶所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可列举例如:聚乙烯、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乙烯与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乙烯与丙烯酸乙酯的共聚物、乙烯与丙烯酸甲酯的共聚物、聚丙烯或丙烯与其他α_烯烃的共聚物、聚丁烯-1、聚-4-甲基戊烯-1、聚苯乙烯、苯乙烯与丙烯腈的共聚物、乙烯与丙烯-二烯橡胶或丁二烯的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醇、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氨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含有:(i)100重量份的树脂(A成分);(ii)结晶厚度(y)为0.2μm以下、纵横比为20~100的板状氢氧化镁(B成分);以及(iii)针状碱式硫酸镁(C成分);B成分与C成分的合计含有量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树脂为1~100重量份,且B成分与C成分的重量比为B成分:C成分=0.1~0.9:0.9~0.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堀康平真锅等工藤大辅宫田茂男
申请(专利权)人:协和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株式会社海水化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