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式钢缆防杂草缠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78479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5: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浮式钢缆防杂草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上贯穿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壳体绕所述通孔旋转的叶片,所述壳体上还具有一个用于使装置整体浮于水面的部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缠装置,能够解决汛期航标钢缆被漂浮物缠绕的问题,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不会给航标抛设造成过多额外的操作工序,也因为能够减少了漂浮物的缠绕量,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减轻了航标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适合在现有航标锚缆上推广使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航道维护的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浮式钢缆防杂草缠绕装置
技术介绍
航标是航行标志的简称,是最重要的助航设施之一,用于指标示航道方向、界限与碍航物的标志(包括过河标、沿岸标、导标等)。航标帮助引导船舶航行、定位和标示碍航物与表示警告,能够为水上活动提供安全信息。保障通航安全,必须首先保证航标助航效能的正常发挥。长江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后,库区河段水位抬高,水面比降减小,水流流速减缓,航宽增加,弯曲半径增大,不良流态减弱或消失,三峡库区河段航标较多,一般设置在桥区、地形复杂或河心碍航礁石处。汛期陡涨水或高洪水位期,江面上漂浮物(水草、浮木、塑料袋等)众多,有时成堆成片,在水流作用下经常缠绕航标钢缆,造成航标翻沉或流失,给船舶航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长期以来,为确保航标正常,航道管理部门采用人工方式来清除悬挂缠绕在航标钢缆上的漂浮物,清除的工具主要是铁钩、砍刀,或直接用手清除,清除效率非常低,劳动强度非常大,而且对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测算清除一个航标上缠绕的漂浮物一般需要2个小时,有的甚至达到3个小时,若在涨水期间,漂浮物连续不断的涌来,一天内清除漂浮物的时间可长达12小时左右,根据近几年的航标维护统计资料表明,清除漂浮物占汛期航道维护工作量的80%以上,目前清除漂浮物的有效方式仍是人力,即依靠手工进行清除,因此研制一种防缠装置来解决汛期航标锚缆缠绕物成为航道维护最迫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研制一种浮式钢缆防杂草缠绕装置来解决汛期航标钢缆被漂浮物缠绕的问题,减轻航标维护工作量。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浮式钢缆防杂草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上贯穿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壳体绕所述通孔旋转的叶片,所述壳体上还具有一个用于使装置整体浮于水面的部分。本技术使用时,所述通孔用于将航标锚缆从其中穿过(让本技术的壳体能套入锚缆),同时,所述壳体上还具有一个用于使装置整体浮于水面的部分,使得本技术能够处在航标锚缆上近水面的段。在水流的作用下,叶片能够带动所述壳体绕所述通孔旋转,从而利用壳体及叶片的旋转,将漂浮物旋转甩开,进而解决航标锚缆被漂浮物缠绕的问题。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外形整体呈圆柱体结构,所述通孔位于圆柱体轴心位置。这样,圆柱体结构的壳体,能够加强锚缆上近水面的段的防缠效果。通孔位于圆柱体轴心位置,利于叶片在水流作用下,更好的带动壳体旋转。作为优化,所述壳体整体为由同轴套设且两端通过不锈钢圆环板连接的两个不锈钢圆筒得到,内部的不锈钢圆筒用于形成所述通孔,不锈钢圆环板上具有透水孔。不锈钢材质的壳体,能够延长壳体在水中的使用寿命。壳体两端设置有圆环板,进而使得壳体的结构更加坚固。不锈钢圆环板上具有透水孔,能够保证壳体上具有透水孔的圆环板的这端能够顺利沉入水中,这样就能够保护航标锚缆位于水下并近水面段能够得到本技术的防缠绕保护,从而使得本技术能够取得较优的防缠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为两个沿轴心线对称设置并采用螺栓对接的半壳体构成。这样,两个沿轴心线对称设置并采用螺栓对接的半壳体构成本技术的壳体,使得本技术能够更加方便的安装到航标锚缆上,不会给浮标抛设造成过多额外的操作工序,能够提高本技术的安装和使用效率。作为改进,所述叶片为绕壳体周向分布的多个,叶片为顺壳体轴向延伸至壳体两端的长条形,叶片横截面为沿壳体横截面圆向外弧线延伸的形状,且叶片两端具有连接到壳体上的挡块。采用如上所述的叶片,使得本技术能够在水流的作用下连续旋转。叶片两端具有连接到壳体上的挡块、叶片为顺壳体轴向延伸至壳体两端的长条形,可以加强叶片和壳体连接的同时,也对水流起到一定的汇集作用,使得壳体同叶片让围绕通孔旋转时具有较大的旋转力。作为优化,所述叶片中部还具有连接到壳体上的加强支撑块。这样,加强支撑块的设置,使得叶片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在壳体上,可以承受汛期大水流的冲击。作为优化,所述壳体上的用于使装置整体浮于水面的部分为壳体上端部(以安装使用状态为方向参考),该壳体上端部内设置有用于提供浮力的泡沫材料。这样,采用壳体内设置泡沫材料的方式提供浮力,这样能保证较好的浮力的同时也使得制作成本更低。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防缠装置,能够解决汛期航标钢缆被漂浮物缠绕的问题,同时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本技术的应用不会给航标抛设造成过多额外的操作工序,也因为能够减少了漂浮物的缠绕量,使得本技术能够减轻了航标维护人员的劳动强度,适合在现有航标锚缆上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防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时,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浮式钢缆防杂草缠绕装置,包括一个壳体1,所述壳体1上贯穿设置有一个通孔2;所述壳体1上还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壳体1绕所述通孔2旋转的叶片3,所述壳体1上还具有一个用于使装置整体浮于水面的部分。所述壳体1外形整体呈圆柱体结构,所述通孔2位于圆柱体轴心位置。所述壳体1整体为由同轴套设且两端通过不锈钢圆环板4连接的两个不锈钢圆筒得到,内部的不锈钢圆筒用于形成所述通孔2,不锈钢圆环板4上具有透水孔5。所述壳体1为两个沿轴心线对称设置并采用螺栓对接的半壳体9构成。所述叶片3为绕壳体1周向分布的多个,叶片3为顺壳体1轴向延伸至壳体1两端的长条形,叶片3横截面为沿壳体1横截面圆向外弧线延伸的形状,且叶片3两端具有连接到壳体1上的挡块6。所述叶片3中部还具有连接到壳体1上的加强支撑块7。所述壳体1上的用于使装置整体浮于水面的部分为壳体1上端部8,该壳体1上端部8内设置有用于提供浮力的泡沫材料。具体实施时,在上端部8内还可以设置木头,或将上端部8做成封闭结构,同样能够使得本技术能够有浮于水面的部分。本具体实施方式涉及的防缠装置,使用时,首先在两个半壳体9之间通孔2内套入航标锚缆并组装成壳体1,随即采用螺栓将两个半壳体9固定连接。随后,将该防缠装置顺锚缆往水面放下,该壳体1能够半浮于水面。在水流的作用下,叶片3带动壳体1绕通孔2旋转,从而将漂浮物旋转甩开,进而解决了航标锚缆被漂浮物缠绕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浮式钢缆防杂草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上贯穿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壳体绕所述通孔旋转的叶片,所述壳体上还具有一个用于使装置整体浮于水面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浮式钢缆防杂草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壳体,所述壳体上贯穿设置有一个通孔;所述壳体上还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壳体绕所述通孔旋转的叶片,所述壳体上还具有一个用于使装置整体浮于水面的部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外形整体呈圆柱体结构,所述通孔位于圆柱体轴心位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式钢缆防杂草缠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整体为由同轴套设且两端通过不锈钢圆环板连接的两个不锈钢圆筒得到,内部的不锈钢圆筒用于形成所述通孔,不锈钢圆环板上具有透水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式钢缆防杂草缠绕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明贵高应兵刘作飞汪学维曹世洪幸坤华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重庆航道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