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气体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77437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4 14: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气体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石油钻井现场的矩形柱垂直度检测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精度高,分离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的压缩气体净化装置,包括罐体、罐体进气口、罐体出气口、排水口、上旋风组件和下旋风组件,改进后的上旋风组件和下旋风组件可以使压缩气体分离效率更高,增加的双层过滤分离结构可以对压缩气体进行多重过滤,从而可以提高过滤装置的过滤精度,装置设有安全阀和自动排水阀,装置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无人值守。(*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压缩气体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石油钻井现场的矩形柱垂直度检测仪。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过滤精度高,分离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的压缩气体净化装置,包括罐体、罐体进气口、罐体出气口、排水口、上旋风组件和下旋风组件,改进后的上旋风组件和下旋风组件可以使压缩气体分离效率更高,增加的双层过滤分离结构可以对压缩气体进行多重过滤,从而可以提高过滤装置的过滤精度,装置设有安全阀和自动排水阀,装置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无人值守。【专利说明】压缩气体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缩气体净化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石油钻井现场的压缩气体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在石油钻井现场实际施工中,从空压机到增压机进气口之间的管路中的铁锈、管线安装时意外进入管线的泥土,如果不及时清除,一旦进入增压机,将导致内置金属丝网过滤器堵塞甚至破损。根据统计,现场增压机很多故障都因此而发生。空压机排出的空气,经过自配分离器分离油水后,输送过程中随着空气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其会进一步产生液态油和水,液态油水进入增压机将导致增压机缸头高温、缸头水击,导致增压机故障。同时气阀和阀片的使用寿命下降。因此需要压缩气体净化装置对气体进行净化,现有压缩空气净化技术一类为机械分离,一类为纤维过滤分离。单纯的机械分离效率低,过滤精度差,而纤维过滤分离在石油钻井高压和大流量工况中,滤芯使用寿命短,无法满足工程现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过滤精度高,分离效率高,使用寿命长,操作方便的压缩气体净化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压缩气体净化装置,包括罐体、罐体进气口、罐体出气口、排水口、上旋风组件和下旋风组件,罐体还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罐体进气口与下腔室连通,罐体出气口与上腔室连通,上旋风组件位和下旋风组件位于下腔室内,且下旋风组件位于上旋风组件的下方,所述上旋风组件包括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气体入口位于下腔室内,气体出口位于上腔室内,还包括双层过滤分离结构,所述双层过滤分离结构包括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双层过滤分离结构位于上腔室,进气通道与上旋风组件的气体出口连通,排气通道与罐体出气口连通。进一步的是,所述双层过滤分离结构包括上端盖、下端盖、内支撑骨架、预过滤层和不锈钢精过滤层,双层过滤分离结构的最里层为支撑骨架,预过滤层在内支撑骨架的外部围成圆筒形内壁,不锈钢精过滤层在预过滤层外围形成圆筒形外壁;上端盖位于双层过滤分离结构的上部,且上端盖与内支撑骨架和不锈钢精过滤层固定连接;下端盖位于双层过滤分离结构的下部,且下端盖与内支撑骨架和不锈钢精过滤层固定连接,所述下端盖还包括通孔。进一步的是,所述不锈钢过滤层包括金属层和有效过滤层,金属层上均匀分布圆形孔洞,有效过滤层覆盖在金属层外壁。进一步的是,所述双层过滤分离结构还包括密封圈,所述上盖还包括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位于上盖的密封圈槽内。进一步的是,所述下旋风组件为锥台形结构。进一步的是,所述上旋风组件的下端为锥台形结构。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安全阀和自动排水阀,所述安全阀与上腔室连通,所述自动排水阀连接在排水口上。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前压力计和后压力计,所述前压力计与下腔室连通,所述后压力计与上腔室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改进后的上旋风组件和下旋风组件可以使压缩气体分离效率更高,增加的双层过滤分离结构可以对压缩气体进行多重过滤,从而可以提高过滤装置的过滤精度,装置设有安全阀和自动排水阀,装置运行过程中可以实现无人值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双层过滤分离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零部件、部位及编号:自动排水阀2、下旋风组件301、上旋风组件302、前压力计401、后压力计402、罐体进气口 5、罐体出气口 6、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安全阀8、密封圈9、上端盖10、不锈钢精过滤层11、预过滤层12、内支撑骨架13、下端盖1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压缩气体净化装置,包括罐体、罐体进气口 5、罐体出气口 6、排水口、上旋风组件302和下旋风组件301,罐体还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罐体进气口5与下腔室连通,罐体出气口 6与上腔室连通,上旋风组件302位和下旋风组件301位于下腔室内,且下旋风组件301位于上旋风组件302的下方,所述上旋风组件302包括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气体入口位于下腔室内,气体出口位于上腔室内,还包括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所述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包括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位于上腔室,进气通道与上旋风组件302的气体出口连通,排气通道与罐体出气口 6连通。压缩气体从罐体进气口 5进入到罐体的下腔室内,在下腔室内,压缩空气在气压作用下沿下腔室的内壁旋转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压缩气体中的水和一部分杂质进入下旋风组件301,并从排水口中排出,剩余的气体通过上旋风组件301的气体入口进入上旋风组件301中。压缩空气经过下旋风组件301和上旋风组件301的分离过滤作用后通过气体入口与进气通道形成的气流管道进入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中进行进一步的过滤处理。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可以对压缩气体进行分步处理,可以在前一步骤中先过滤一些量多且颗粒较大的杂质,然后再第二步中再过滤剩余的量小且颗粒较小的杂质,经过两层不同过滤方式的过滤,提闻了过滤的效率和精度。所述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包括上端盖10、下端盖14、内支撑骨架13、预过滤层12和不锈钢精过滤层11,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的最里层为支撑骨架,预过滤层12在内支撑骨架13的外部围成圆筒形内壁,不锈钢精过滤层11在预过滤层12外围形成圆筒形外壁;上端盖10位于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的上部,且上端盖10与内支撑骨架13和不锈钢精过滤层11固定连接;下端盖14位于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的下部,且下端盖14与内支撑骨架13和不锈钢精过滤层11固定连接,所述下端盖14还包括通孔。所述不锈钢精过滤层11包括金属层和有效过滤层,金属层上均匀分布圆形孔洞,有效过滤层覆盖在金属层外壁。内支撑骨架13用于支撑整个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保证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的强度与刚度。压缩气体通过下端盖14上的通孔进入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内与位于内层的预过滤层12接触,预过滤层12较厚,因此纳污能力强,用于过滤颗粒较大的杂质,起预过滤作用。压缩空气在经过预过滤层12的过滤后只剩下包含较小颗粒的杂质气体,剩下的杂质气体进入到不锈钢精过滤层11中,气体通过金属层上均匀分布的圆形孔洞后再与覆盖在金属层外壁上的有效过滤层接触,经过有效过滤层的过滤后压缩气体中的小颗粒杂质被过滤掉,余下的压缩气体通过罐体出气口 6进入下一环节。 所述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还包括密封圈9,所述上端盖10还包括密封圈槽,所述密封圈9位于上端盖10的密封圈槽内。为了防止在过滤过程中气体从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中泄漏,可以增设密封圈9,在上端盖10上加工相对应的密封圈9槽,将增设的密封圈9装配在密封圈9槽内。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下旋风组件301设计为锥台结构,在被分离到下旋风组件301内的水分和杂质在气流作用下容易相上移动,由于下旋风组件301采用了锥台结构而非现有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压缩气体净化装置,包括罐体、罐体进气口(5)、罐体出气口(6)、排水口、上旋风组件(302)和下旋风组件(301),罐体还包括上腔室和下腔室,罐体进气口(5)与下腔室连通,罐体出气口(6)与上腔室连通,上旋风组件(302)位和下旋风组件(301)位于下腔室内,且下旋风组件(301)位于上旋风组件(302)的下方,所述上旋风组件(302)包括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气体入口位于下腔室内,气体出口位于上腔室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所述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包括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双层过滤分离结构(7)位于上腔室,进气通道与上旋风组件(302)的气体出口连通,排气通道与罐体出气口(6)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美云曹洪亮代文均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伊斯顿过滤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