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掩模组件的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69451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3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掩模组件的组装方法,包括安装遮蔽条步骤、安装掩模单元步骤,遮蔽条遮挡相邻所述掩模单元之间的缝隙,且遮蔽条不会对所述掩模单元上的掩模图案区域产生遮挡。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掩模组件的组装方法,在安装掩模单元步骤中首先对掩模框的固定边施加预定外力,每次安装完一个掩模单元后外力撤销一部分,当安装完所有掩模单元后外力全部撤销,如此可以使掩模框在安装第一个掩模单元之前的形状与安装完所有掩模单元之后的形状基本相同,遮蔽条对掩模单元还具有支撑作用,防止掩模单元因自身重力作用产生下垂,从而提高掩模组件的精度,进而改善产品的精度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OLED制造领域,尤其涉及。
技术介绍
由于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7OLED)同时具备自发光,不需背光源、对比度高、厚度薄、视角广、反应速度快、可用于挠曲性面板、使用温度范围广、构造及制程较简单等优异之特性,被认为是下一代的平面显示器新兴应用技术。制作OLED显示器的有机层时需要用到蒸镀用的掩模组件,如图1所示,为掩模组件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掩模组件包括掩模框11,掩模板10,掩模板10上设有由蒸镀孔排列而成的掩模图案区域101,12为将掩模板通过激光焊接固定于掩模框上形成的焊点,通常将掩模板施加一定的张力后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在掩模框11上,而掩模板10具有的张力转换为对掩模框11的拉力,掩模框在掩模板的拉力作用下产生变形,而且掩模板在蒸镀过程中由于自身重力作用产生下垂,从而影响到掩模图案区域蒸镀孔的位置精度,位置精度不高导致OLED显示器的质量不高。鉴于此,业内亟需一种能够解决此问题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提高掩模组件的蒸镀孔的位置精度,从而提闻OLED显 不器的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 51、安装遮蔽条步骤:将一个或多个遮蔽条安装于掩模框的一组对边,所述一组对边构成掩模框的固定边; 52、安装掩模单元步骤:将一个或多个掩模单元安装于掩模框的固定边; 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条遮挡相邻所述掩模单元之间的缝隙,且所述遮蔽条不会对所述掩模单元上的掩模图案区域产生遮挡。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公开的还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在所述S2安装掩模单元步骤之前、SI安装遮蔽条步骤之后还包括安装支撑条步骤,将一个或多个所述支撑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掩模框的另一组对边,所述另一组对边构成所述掩模框的支撑边。进一步地,在所述SI安装遮蔽条步骤之前还包括安装支撑条步骤,将一个或多个所述支撑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掩模框的另一组对边,所述另一组对边构成所述掩模框的支撑边。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条的两端通过激光焊接方式或通过胶水粘接方式固定于掩模框的两所述支撑边,所述遮蔽条的两端通过激光焊接方式或通过胶水粘接方式固定于掩模框两所述固定边。进一步地,所述S2安装掩模单元步骤包括:S21、外力施加步骤:对所述掩模框的所述固定边施加预定的外力; S22、张力施加步骤:使用一对张力装置分别夹持掩模单元两端的夹持部,所述张力装置在所述掩模单元的长度方向对所述掩模单元施加张力,使所述掩模单元具有一定的张力; S23、对位安装步骤:将具有一定张力的所述掩模单元通过对位步骤与所述掩模框对位,所述掩模单元与所述掩模框准确对位后将所述掩模单元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固定边; S24、外力撤销步骤:完成所述对位安装步骤,所施加的外力撤销一部分; 通过一次或多次进行所述张力施加步骤、所述对位安装步骤及所述外力撤销步骤,将一个或多个所述掩模单元安装于一个所述掩模框,安装完所有的所述掩模单元之后,所述外力全部撤销,即获得掩模组件。进一步地,当所述掩模组件只包括一个掩模单元时,所述步骤S24中所述外力撤销一部分为将所述预定的外力全部撤销。进一步地,所述掩模单元从所述固定边的中心位置向两端位置依次安装于所述掩模框。进一步地,所述对位安装步骤中,所述掩模单元的两端通过激光焊接方式分别固定于所述掩模框的两所述固定边。进一步地,所述S2安装掩模单元步骤中还包括去除所述夹持部的步骤,所述去除所述夹持部的步骤在完成所有的所述对位安装步骤之后进行或者在完成每次所述对位安装步骤之后进行。进一步地,所述掩模单元设有一个或多个掩模图案区域,所述掩模图案区域为一个大的蒸镀孔或者由多个小的蒸镀孔排列而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在将掩模单元安装于掩模框之前对掩模框施加预定的外力,安装完所有的掩模单元之后,外力全部撤销,掩模单元具有的张力转化为对掩模框两固定边的拉力,所有掩模单元对掩模框的拉力对掩模框的作用效果与安装第一个掩模单元之前所施加的预定外力对掩模框的作用效果(对掩模框形状的作用效果)基本相同,即掩模框的形状基本保持不变,遮蔽条和支撑条对掩模单元起到支撑的作用,减小在蒸镀过程中掩模单元的下垂,从而提高掩模组件的精度。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掩模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将遮蔽条安装于掩模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掩模框安装有遮蔽条和支撑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将支撑条安装于掩模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掩模框安装有支撑条和遮蔽条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图5中沿A-A方向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7所示为图5中沿B-B方向的截面放大示意图; 图8所示为对掩模框施加预定外力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对第一个安装的掩模单元施加张力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所示 为将第一个安装的掩模单元安装于掩模框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掩模组件组装示意图; 图1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掩模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3所示为图12中120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所示为图12中120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所示为将所有掩模单元安装于掩模框未去除夹持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掩模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7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掩模组件蒸镀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掩模组件ITO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掩模组件蒸镀面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中,10为掩模板,101为掩模图案区域,11为掩模框,12为焊点; 图2中,20为掩框,201为掩模框的固定边,202为掩模框的支撑边,21为遮蔽条; 图3中,30为支撑条; 图4中,40为遮蔽条固定区; 图5中,A-A、B-B为待解剖观测方向; 图6中,tl为遮蔽条固定区的深度; 图7中,t2为支撑条固定区的深度; 图8中,F为对掩模框施加的预定外力; 图9中,90为掩模单元,901为掩模图案区域,91为夹持部,92为半刻区,①代表第一个安装的掩模单元,Gl为对第一个安装的掩模单元所施加的张力; 图10中,100为焊点,Fl为安装完第一个掩模单元后对掩模框所施加的外力; 图11中,②、③、④、⑤、⑥、⑦代表按一定顺序安装的掩模单元; 图12中,120为待放大观测部分; 图13中,130为蒸镀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构思如下,由于现有技术中在组装掩模组件的过程中,当具有一定张力的掩模板安装在掩模框之后,掩模板所具有的张力转化为对掩模框的拉力,掩模框在拉力作用下产生变形,从而对产品的精度、质量都会造成很大影响,同时降低良品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括安装遮蔽条步骤、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掩模组件的组装方法,包括:S1、安装遮蔽条步骤:将一个或多个遮蔽条安装于掩模框的一组对边,所述一组对边构成所述掩模框的固定边;S2、安装掩模单元步骤:将一个或多个掩模单元安装于掩模框的固定边;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条遮挡相邻所述掩模单元之间的缝隙,且所述遮蔽条不会对所述掩模单元上的掩模图案区域产生遮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掩模组件的组装方法,包括: S1、安装遮蔽条步骤:将一个或多个遮蔽条安装于掩模框的一组对边,所述一组对边构成所述掩模框的固定边; S2、安装掩模单元步骤:将一个或多个掩模单元安装于掩模框的固定边; 其特征在于,所述遮蔽条遮挡相邻所述掩模单元之间的缝隙,且所述遮蔽条不会对所述掩模单元上的掩模图案区域产生遮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掩模组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2安装掩模单元步骤之前、SI安装遮蔽条步骤之后还包括安装支撑条步骤,将一个或多个所述支撑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掩模框的另一组对边,所述另一组对边构成所述掩模框的支撑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掩模组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I安装遮蔽条步骤之前还包括安装支撑条步骤,将一个或多个所述支撑条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所述掩模框的另一组对边,所述另一组对边构成所述掩模框的支撑边。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掩模组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条的两端通过激光焊接方式或通过胶水粘接方式固定于掩模框的两所述支撑边,所述遮蔽条的两端通过激光焊接方式或通过胶水粘接方式固定于掩模框两所述固定边。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掩模组件的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安装掩模单元步骤包括: S21、外力施加步骤:对所述掩模框的所述固定边施加预定的外力; S22、张力施加步骤:使用一对张力装置分别夹持掩模单元两端的夹持部,所述张力装置在所述掩模单元的长度方向对所述掩模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志凌高小平潘世珎许镭芳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允升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