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折负角折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60009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9:30
一种模具折负角折弯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模具工序多及产品尺寸不稳定,成本高的问题。其特征在于:下模板、下模座用螺丝固定,形成下模部分,上模座、上夹板用螺丝固定,形成上模部分,止挡板、脱料板用螺丝固定,形成卸料部分,下滑块固定在滑块座形成下模滑块部分。在内导柱的导向下卸料部分可上下活动,摇摆冲头通过横销安装在上夹板上。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冲头靠块的作用下,摇摆冲头绕横销旋转转动一定的角度,实现一成形负角,在开模过程中,下滑块在浮料组件的作用下顶起并且顺利能把产品脱出滑块的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模具折负角折弯结构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更具体讲涉及到一种模具折负角的折弯结构。
技术介绍
在精密及高精密冲压模具中,会有内扣负角、回弹大的、角度要求高的折弯,在工序安排中,用平常的折弯结构很难一次成形,往往在排样过程中要2个工序以上,才利于模具的制作和产品的调试。这样做,虽然能解决脱料和产品尺寸要求,但工序要至少增加一个以上,增加了模具成本。此种做法太过浪费,逐渐不被业内接受。这是长期以来令人困扰的老大难问题,业内人士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应对上述,但均收效甚微。新型折负角的折弯结构的产生可以低成本高效的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折负角的折弯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模具工序多及产品尺寸不稳定,成本高的问题。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模具折负角的折弯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模板、下模座用螺丝固定,形成下模部分,上模座、上夹板用螺丝固定,形成上模部分,止挡板、脱料板用螺丝固定,形成卸料部分,下滑块固定在滑块座形成下模滑块部分,在内导柱的导向下卸料部分可上下活动,摇摆冲头通过横销安装在上夹板上。本技术达到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在冲头靠块的作用下,摇摆冲头绕横销旋转转动一定的角度,实现一成形负角,在开模过程中,下滑块在浮料组件的作用下顶起并且顺利能把产品脱出滑块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开模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闭模状态示意图。图中零件示意如下:1.上模座、2.上夹板、3.止挡板、4.上脱板、5.内导柱、6.冲头靠块、7.下模板、8.下模座、9.摇摆冲头、10.产品、11.滑块座、12.下滑块13.浮料组件、14.横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更详尽地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下模板(7)、下模座(8)用螺丝固定,形成下模部分。上模座(I)、上夹板(2)用螺丝固定,形成上模部分;止挡板(3)、脱料板(4)用螺丝固定,形成卸料部分;下滑块(12)固定在滑块座(11)形成下模滑块部分。在内导柱(5)的导向下卸料部分可上下活动,摇摆冲头(9)用横销(14)安装与上夹板(2)。在开模状态下冲头紧靠脱料板距离等折弯外线。在冲床压力垂直的运动下模具达到闭模状态。在冲头靠块(6)的作用下,摇摆冲头(9)绕横销(14)旋转转动一定的角度,实现一成形负角,摇摆冲头的旋转角度可用冲头靠块(6)来调整。在开模过程中,在上脱板(4)的作用下摇摆冲头(9)复位,下滑块(12)在浮料组件(13)的作用下顶起并且顺利能把产品(10)脱出滑块。上述运动过程组成了一个折弯冲压工作周期。连续生产时,这个工作周期就不断循环,以完成每个产品的一次成形负角及脱料。以上所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以上描述所做的任何润饰、修改或等同替换,均属于本新型所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具折负角的折弯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模板、下模座用螺丝固定,形成下模部分,上模座、上夹板用螺丝固定,形成上模部分,止挡板、脱料板用螺丝固定,形成卸料部分,下滑块固定在滑块座形成下模滑块部分,在内导柱的导向下卸料部分可上下活动,摇摆冲头通过横销安装在上夹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折负角的折弯结构,其特征在于:下模板、下模座用螺丝固定,形成下模部分,上模座、上夹板用螺丝固定,形成上模部分,止挡板、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雄辉郎伟东张昕
申请(专利权)人:亿和精密金属制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