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基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2765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1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基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该触控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平行设置于衬底基板上方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极链和至少一个感应电极链,驱动电极链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驱动电极,感应电极链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采用金属导体形成,且采用金属导体形成的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中设置有多个透光区域。该触控基板通过采用金属导体形成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并在采用金属导体形成的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中设置透光区域,不仅使触控基板能够正常触控和正常透光,而且使触控基板中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的面电阻大大降低,从而使触控基板的功耗和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该触摸屏和显示装置,能正常触控和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基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该触控基板包括衬底基板,以及平行设置于衬底基板上方的至少一个驱动电极链和至少一个感应电极链,驱动电极链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驱动电极,感应电极链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感应电极,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采用金属导体形成,且采用金属导体形成的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中设置有多个透光区域。该触控基板通过采用金属导体形成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并在采用金属导体形成的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中设置透光区域,不仅使触控基板能够正常触控和正常透光,而且使触控基板中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的面电阻大大降低,从而使触控基板的功耗和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该触摸屏和显示装置,能正常触控和显示。【专利说明】一种触控基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地,涉及一种触控基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触摸屏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触摸技术。按照触摸屏的工作原理不同,触摸技术大体包括以下几种:电阻式触摸屏、电容式触摸屏、红外线式触摸屏、电磁式触摸屏和表面声波式触摸屏。其中,电容式触摸屏的应用最广。电容式触摸屏包括自电容触摸屏和互电容触摸屏,互电容触摸屏较自电容触摸屏有抗干扰能力强、灵敏度高、多点触控及识别能力强等优点,所以互电容触摸屏已成为现在触摸屏的主流。按照触摸屏与显示装置内显示屏的结合方式不同,触摸屏大体包括:外挂式(out-cell)触摸屏(如将触摸屏贴合在显示屏上)、触摸传感在面板上面(on-cell)(即将触摸屏设置在显示屏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与偏光板之间)、触摸传感在面板内部(in-cell)(即将触摸屏嵌入到液晶像素中)。随着市场对触摸屏轻薄化要求的提高,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OGS:one glasssolution)取代双层玻璃触摸屏(Sensor Glass+Cover Glass)成为必然趋势。OGS即单片玻璃解决方案,指将触摸屏的触控层制作在单片玻璃基板上,该片玻璃基板既作为触控基板,又作为保护基板。而双层玻璃触摸屏采用两片玻璃,一片作为触控基板,触控层制作在触控基板上,另一片作为保护基板,保护基板与触控基板对合,对触控层进行封装保护。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相对于双层玻璃触摸屏,由于减少了一片玻璃基板,所以也减少了一次触摸屏制备过程中对该片玻璃基板进行贴合的工艺,而且使触摸屏能做得更薄且成本更低。因此,OGS成为目前主流的触摸屏技术。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为互电容触摸屏,其基本工作原理为:相邻设置的两个导体,在两导体之间存在固有电容,当另外一个导体(如手指)靠近两个导体时,会与两个导体之间形成感应电容,该感应电容会并联到固有电容上,造成整体的电容增加。拿开手指后,电容又恢复固有电容。触摸屏的外围设置有驱动控制电路,该电路通过驱动检测有无手指时电容的变化,判断出是否存在触摸屏接触及接触位置在哪里,从而完成触摸屏的触摸功能。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形成互电容的两个导体分别为:沿X方向设置的多条驱动电极链和沿Y方向设置的多条感应电极链,X方向和Y方向相垂直。驱动电极链和感应电极链分别与各自的驱动控制电路电连接,驱动电极链和感应电极链在空间位置上相互交叉,形成互电容(耦合电容),当手指触摸时,互电容发生变化,通过驱动控制电路对互电容的变化进行检测,从而确定具体的触摸位置。传统的一体化电容式触摸屏,驱动电极链和感应电极链都采用氧化铟锡(ΙΤ0)膜形成,氧化铟锡膜为透明导电体,既便于触摸屏的正常触控,又不会影响显示屏的正常显示。但由于驱动电极链和感应电极链几乎布满了触摸屏的整个触控区域,而氧化铟锡膜的面电阻又特别大,所以并不适用于大尺寸屏幕的触控。另外,由于氧化铟锡膜作为大多数显示装置的透明电极,资源相对比较短缺,且价格也日渐提高,不利于降低触摸屏乃至显示屏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触控基板、触摸屏及显示装置。该触控基板通过采用金属导体形成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并在采用金属导体形成的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中设置透光区域,不仅使触控基板能够正常触控和正常透光,而且使触控基板中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的面电阻大大降低,从而使触控基板的功耗和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至少一个驱动电极链,平行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其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驱动电极;至少一个感应电极链,平行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其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感应电极;其中,所述驱动电极和/或所述感应电极采用金属导体形成,且采用金属导体形成的所述驱动电极和/或所述感应电极中设置有多个透光区域;所述驱动电极链和所述感应电极链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交叉排列且相互电隔离。优选的,所述形成驱动电极和/或所述感应电极的金属导体包括铝、铜、钥或铝钥么么I=1-Wl O优选的,所述透光区域包括多个开设在所述金属导体中的开口,所述开口呈网状分布。优选的,所述开口的形状包括矩形、条形或带有缺角的条形。优选的,相邻的两所述开口之间的间距范围为2 μ m-5 μ m,所述驱动电极和/或所述感应电极的透光度为80%-90%。优选的,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同层设置,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驱动电极的驱动电极连接线和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感应电极的感应电极连接线不同层设置且驱动电极连接线与感应电极连接线之间设有绝缘层;或者,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不同层设置,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驱动电极的驱动电极连接线与所述驱动电极同层设置,用于连接相邻的所述感应电极的感应电极连接线与所述感应电极同层设置,所述驱动电极和所述感应电极之间设置有绝缘层。优选的,所述触控基板包括触控区和非触控区,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黑矩阵,所述黑矩阵设置在所述触控区内且呈网状分布,所述黑矩阵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金属导体的所述透光区域以外的区域重叠。优选的,所述触控基板还包括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感应电路,所述触控驱动电路与所述驱动电极链电连接,所述触控感应电路与所述感应电极链电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触摸屏,包括上述触控基板。优选的,所述触摸屏还包括保护膜或保护基板,所述保护膜或所述保护基板与所述触控基板对合,用于对所述触控基板进行封装保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屏,还包括上述触摸屏,所述触摸屏设置在所述显示屏的外部或内部,用于对所述显示屏进行触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触控基板通过采用金属导体形成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并在采用金属导体形成的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中设置透光区域,不仅使触控基板能够正常触控,而且使触控基板中驱动电极和/或感应电极的面电阻大大降低,从而使触控基板的功耗进一步降低;另外,由于金属导体相比于氧化铟锡透明导体更容易获得且成本更低,所以采用金属导体还降低了触控基板的生产成本。透光区域使触控基板在触控时仍然能正常透光,即基本不会影响其自身的透光度,从而使采用该触控基板的显示屏能够正常显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触摸屏通过采用上述触控基板,使得触摸屏不仅能够正常触控,而且能够正常透光,从而使采用该触摸屏的显示屏能够正常显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显示装置,由于采用了上述触摸屏,使得该显示装置不仅能够正常显示,而且还能正常触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基板,包括:衬底基板;至少一个驱动电极链,平行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其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驱动电极;至少一个感应电极链,平行设置于所述衬底基板上,其包括多个串联连接的感应电极;其中,所述驱动电极和/或所述感应电极采用金属导体形成,且采用金属导体形成的所述驱动电极和/或所述感应电极中设置有多个透光区域;所述驱动电极链和所述感应电极链平行于所述衬底基板交叉排列且相互电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晓芳胡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