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25812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1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包括一由薄膜卷绕成桶状的薄膜芯子,所述薄膜芯子包括位于所述薄膜芯子外侧的滚面,和分别位于所述薄膜芯子上、下端的两个环面,以及位于所述薄膜芯子内侧的中空部;两个分别与所述薄膜芯子正、负极电连接的引出端子;两个分别用于固定两个所述引出端子的绝缘套;用于包裹所述薄膜芯子的外壳,两个所述绝缘套固设于所述外壳;且所述外壳设置有颈部凹陷,所述颈部凹陷位于所述薄膜芯子上端的环面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减少了所述薄膜芯子上、下端的两个环面与外壳之间的空气或其他填充介质,提高了薄膜电容器的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包括一由薄膜卷绕成桶状的薄膜芯子,所述薄膜芯子包括位于所述薄膜芯子外侧的滚面,和分别位于所述薄膜芯子上、下端的两个环面,以及位于所述薄膜芯子内侧的中空部;两个分别与所述薄膜芯子正、负极电连接的引出端子;两个分别用于固定两个所述引出端子的绝缘套;用于包裹所述薄膜芯子的外壳,两个所述绝缘套固设于所述外壳;且所述外壳设置有颈部凹陷,所述颈部凹陷位于所述薄膜芯子上端的环面上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减少了所述薄膜芯子上、下端的两个环面与外壳之间的空气或其他填充介质,提高了薄膜电容器的散热效果。【专利说明】 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属于薄膜电容器生产制造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薄膜电容器由于散热性能的不足,导致失效比例较高,性能不稳定,寿命短。其原因在于薄膜电容器具有一定的发热功率,而薄膜电容器的薄膜导热性都比较差,导致薄膜电容器发热较严重,薄膜电容器长期在高温度范围内工作,性能就无法得到保证,且增加了热击穿的失效比率。此外,现有技术中的薄膜电容器还存在内部组件结合强度通常较低的问题,在安装使用过程中,引出端子受到外力拉扯或侧向撞击作用就容易发生内部电连接断开的情况,致使薄膜电容器报废或需要返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能够满足实际使用需求。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包括: 一由薄膜卷绕成桶状的薄膜芯子,所述薄膜芯子包括位于所述薄膜芯子外侧的滚面,和分别位于所述薄膜芯子上、下端的两个环面,以及位于所述薄膜芯子内侧的中空部;两个分别与所述薄膜芯子正、负极电连接的引出端子; 两个分别用于固定两个所述引出端子的绝缘套; 用于包裹所述薄膜芯子的外壳,两个所述绝缘套固设于所述外壳;且所述外壳设置有颈部凹陷,所述颈部凹陷位于所述薄膜芯子上端的环面上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外壳还设置有轴部凹陷,所述轴部凹陷位于所述薄膜芯子内侧的中空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引出端子包括引出端、连接端和导电段,所述绝缘套包裹所述引出端子的导电段,所述引出端子的引出端位于所述绝缘套顶部且位于所述外壳外,所述引出端子的连接端位于所述绝缘套底部且位于所述外壳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绝缘套固定板和电极固定板,两个所述绝缘套均固设于所述绝缘套固定板,所述电极固定板为筒状且包括侧壁和底壁,所述电极固定板的底壁固设有两个导电体,两个所述导电体的上端均位于所述电极固定板的底壁上方,且两个所述导电体的上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引出端子的连接端。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两个所述导电体的下端均位于所述电极固定板的底壁下方,且两个所述导电体的下端分别与所述薄膜芯子的正、负极电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绝缘套固定板的边缘与所述电极固定板的侧壁上端连接,且所述绝缘套固定板的边缘通过胶粘的方式固设于所述电极固定板的边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防倾支板,所述防倾支板位于所述绝缘套固定板的下方,且两个所述绝缘套的底部均固设于所述防倾支板。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绝缘套为沙漏形,所述绝缘套包括位于上部的上锥部和位于下部的下锥部,所述绝缘套的下锥部固设于所述绝缘套固定板。所述沙漏形是指两个圆锥顶部相互连接形成顶部和底部宽而中部(腰部)窄的形状。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设置了颈部凹陷能够使所述薄膜芯子上端的环面与所述薄膜芯子下端的环面一样靠近外壳,从而减少了所述薄膜芯子上、下端的两个环面与外壳之间的空气或其他填充介质,由于空气或其他填充介质具有保暖隔热的副作用,因此减少空气或其他填充介质可以有效地提高薄膜电容器的散热效果;由于所述薄膜芯子内侧的中空部散热困难,因此热量大量聚集在此处,在所述薄膜芯子内侧的中空部设置轴部凹陷有助于提高该位置的散热效果。此外,提高了引出端子及其它内部组件的结合强度,当引出端子受到外力拉扯或侧向撞击作用时,不容易发生内部电连接断开的情况。【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剖面结构中主要部件标识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剖面结构中部件组成标识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薄膜芯子、绝缘套固定板和电极固定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结构示意图。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包括:一由薄膜卷绕成桶状的薄膜芯子1,所述薄膜芯子I包括位于所述薄膜芯子I外侧的滚面11,和分别位于所述薄膜芯子I上、下端的两个环面12,以及位于所述薄膜芯子I内侧的中空部13 ;两个分别与所述薄膜芯子I正、负极电连接的引出端子2 ;两个分别用于固定两个所述引出端子2的绝缘套3 ;用于包裹所述薄膜芯子I的外壳4,两个所述绝缘套3固设于所述外壳4 ;且所述外壳4设置有颈部凹陷41,所述颈部凹陷41位于所述薄膜芯子I上端的环面12上方。由于所述薄膜芯子I其薄膜本身导热性差,但是涂覆于薄膜上金属导电层导热性较好,因此所述薄膜芯子I在轴向的导热性好,即所述薄膜芯子I上、下端的两个环面12散发的热量大,设置了颈部凹陷41能够使所述薄膜芯子I上端的环面12与所述薄膜芯子I下端的环面12—样靠近外壳4,从而减少了所述薄膜芯子I上、下端的两个环面12与外壳之间的空气或其他填充介质,由于空气或其他填充介质具有保暖隔热的副作用,因此减少空气或其他填充介质可以有效地提高薄膜电容器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外壳4还设置有轴部凹陷42,所述轴部凹陷42位于所述薄膜芯子I内侧的中空部13。由于所述薄膜芯子I内侧的中空部13散热困难,因此热量大量聚集在此处,在所述薄膜芯子I内侧的中空部13设置轴部凹陷42有助于提高该位置的散热效果。进一步改进地,所述引出端子2包括引出端21、连接端22和导电段23,所述绝缘套3包裹所述引出端子2的导电段23,所述引出端子2的引出端21位于所述绝缘套3顶部且位于所述外壳4外,所述弓I出端子2的连接端22位于所述绝缘套3底部且位于所述外壳4内。所述结构能够提高引出端子2之间的电气绝缘性能,有利于简化引出端子2的安装结构,从而避免复杂安装结构对电容器散热性能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改进地,还包括绝缘套固定板5和电极固定板6,两个所述绝缘套3均固设于所述绝缘套固定板5,所述电极固定板6为筒状且包括侧壁61和底壁62,所述电极固定板6的底壁62固设有两个导电体7,两个所述导电体7的上端均位于所述电极固定板6的底壁62上方,且两个所述导电体7的上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引出端子2的连接端22。所述结构具有安装便捷的效果,直接组装后,通过两个导电体7的形变保证所述导电体7与所述引出端子2的电连接性能,无需焊接。再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导电体7的下端均位于所述电极固定板6的底壁62下方,且两个所述导电体7的下端分别与所述薄膜芯子I的正、负极电连接。所述结构使所述导电体7的下端充分暴露,便于所述导电体7与所述薄膜芯子I的正、负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是,包括:一由薄膜卷绕成桶状的薄膜芯子(1),所述薄膜芯子(1)包括位于所述薄膜芯子(1)外侧的滚面(11),和分别位于所述薄膜芯子(1)上、下端的两个环面(12),以及位于所述薄膜芯子(1)内侧的中空部(13);两个分别与所述薄膜芯子(1)正、负极电连接的引出端子(2);两个分别用于固定两个所述引出端子(2)的绝缘套(3);用于包裹所述薄膜芯子(1)的外壳(4),两个所述绝缘套(3)固设于所述外壳(4);且所述外壳(4)设置有颈部凹陷(41),所述颈部凹陷(41)位于所述薄膜芯子(1)上端的环面(12)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源锋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源丰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