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长顺专利>正文

柔性盘旋体运送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21451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31 01:00
一种盘旋体运送法,是以柔性条循环的形式搭载料物的装置。先将柔性条绕成螺旋状,按顺序依次将各螺旋圈连续排列形成连续表面,再将柔性条的始端和终端连接,形成包含连续螺旋圈段在内的闭合环;向外拖拽柔性螺旋筒的脱出端柔性条,使柔性螺旋筒旋转,同时使缠入端的柔性条缠入,形成新的螺旋圈,使柔性螺旋筒段的长度和位置不变。输出机构将脱出的条带输往后台设备处理,然后再经输入机构缠入旋转体上形成新的螺旋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螺旋体机构的形成方法,尤其是以循环更新的柔性螺旋体搭载和托运物资的机械机构。
技术介绍
:现实的生产及生活中,有些作业,是利用某种机构将特定物质在连续运送的过程中连续使用、传输或消耗的,尤其对特定物质在运送的过程中的连续的无量级分配,常见的管道、渠道或带式传送的形式,均难以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柔性螺旋体运送法,是基于柔性条状物变形的随意性和基轴的旋转驱动作用,辅以当卡等构造确定柔性条的循环走向,将柔软且具吸收搭载能力的条状体缠绕在基轴形成的骨架上,形成螺旋体形或其他形状的循环表面,沿二维或多维方向运动,以此搭载或托运物质。因该机构搭载面是不断更新循环的,故可实施连续的无量级的搭载。本专利技术所谓搭载,是指将物质设置于柔性条状物(简称柔性条)上,物质随柔性条的运动而形成的运送;所谓托运,是指将物质设置于柔性条形成的表面上,物质随柔性条形成的表面的运动而形成的运送。基本原理先将一条柔性的条带绕成螺旋状或其他连续缠绕形成的表面(以螺旋状表面最具代表性),按顺序依次将各螺旋圈连续排列形成连续表面(简称柔性螺旋筒、螺旋筒或螺旋体段),再将柔性条带的始端和终端连接,形成包含连续螺旋段在内的闭合环(图1);向外拖拽柔性螺旋筒的脱出端的柔性条,使柔性螺旋筒旋转,同时使缠入端的柔性条缠入,形成新的螺旋圈,使柔性螺旋筒的长度不变。此过程中,柔性螺旋筒上某点的运动轨迹是沿轴向和周向两个方向连续运动,搭载于柔性条上的物质随之运动,即形成沿轴向和周向的多维度的运送。上述基本原理,形成本运送法完整逻辑的基本机构;将该基本机构按使用目的有机变换后,可得具有某些具体功能和构造的单体机构;将若干单体机构有机组合,可得各类不同形态的组合式专业机构。基本模型本运送法是以呈三角形分布的支撑体形成支撑骨架(图2),三条支撑体在中间设中心驱动轴,在该轴的驱动下各支撑体产生同向同速旋转;柔性条缠绕在三条支撑体的外围,形成横截面为三棱柱的立体空间。骨架支撑体上设间距相等的环形槽,在支撑体的轴向,各支撑体的环形槽相互错开一定距离,形成倾斜连线;将柔性条缠绕在骨架支撑体的环形槽内,既可形成盘旋向前的线圈,各圈线圈的集合形成立体三棱柱状的表面轮廓。支撑体旋转时,其上的槽沟通过摩擦和剪切作用,驱动柔性条沿三棱柱的表面产生循环运动。随着各支撑体的旋转,在先缠入三棱柱的柔性条沿中心驱动轴轴向向前移动,随之,后部的柔性条新缠入三棱柱,填补向前移出的空间;同时,柔性条在三棱柱的脱出端,产生与缠入端相反的动作,将柔性条从三棱柱上解脱出来。如从循环往复,形成柔性条的循环以及由柔性条形成的三棱柱表面的循环运动,而缠入端和脱出端的位置不变,换言之,由此形成了稳定的不断循环的立体表面。将被搭载物置于柔性条上,既可形成搭载运送;将被搭载物置于由柔性条形成的立体表面上,即形成搭载托运;由此,本运送法的基本原理。依此原理,通过改变支撑体的空间位置、数量、以及柔性条的缠入条数,既可形成不同形体的运送机构;通过在循环着的柔性条立体表面上补入或取出某些物质,可形成运送物质变最的控制。由前述基本原理和基本明显可知,在不设支撑体驱动的情况下,若向外牵拉柔性条的脱出端,同时送入缠入端,螺旋筒同样产生循环运动,同样形成具完整逻辑的运送机构。弹性螺旋体骨架形成的运送机构的基本模型在上述基本原理和基本模型基础上,若将3个支撑体及中心驱动体替换换成螺旋体,则形成的骨架为横向可变的三棱柱框架。在各支撑体上设圆环套接其上,两圆环之间即形成环形槽沟(图10),槽沟之外的区域的支撑体仍具有横向可变的性能。将柔性条缠绕在各支撑体上的圆环形成的槽沟中,盘旋着向外延伸的柔性条线圈也具有横向可变性能,因此该机构整体也具备横向可变的性能。变形的基本模型因柔性条是柔性体,本身不具备形成具有稳定的外观形状的能力,因而柔性条循环表面的形成需依附支撑柔性体的骨架机构(图3);换言之,设置不同形状的骨架为柔性条提供缠绕支撑,可获得不同的表面形状(图4、图5、图7)。柔性条的截面类型根据支撑体的特点和运送机构的制作目的不同,按柔性条横截面区分,可分为圆形、方形、组合型等多种形式(图11、12、13、14、15、16_)。机架及驱动机构机架是安装支撑体、驱动机构、柔性条收放机构、辅助机构等的刚性架。驱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主要由动力源、控制装置、操作构造、传动轴、动力轴、传动齿轮、驱动中轴、以及其他相应构造构成(具体结构为公知常识,方法各异,不予赘述);动力轴将动力传给传动轴,传动轴将动力传给驱动中轴,驱动中轴驱动支撑体旋转,支撑体带动柔性条缠绕由支撑体围成的立体框架,形成包裹面,并形成缠绕和脱出的不断更新。若直接驱动支撑体旋转,相应的中轴改为径向支撑体,为各支撑体提供径向支撑,避免支撑体向内挠曲变形,也能形成有效的机构(具体结构属公知常识,不予赘述)。滚动支撑芯多个单体组合的支撑芯可有效提高旋转体的横向变形能力。将支撑芯做成片状,叠放在螺旋体围成的空间内,既可有效径向支撑,有能产生横向变形。另外,若采用钢铁等易于磁化和吸附的材质做成的螺旋体,支撑芯可采用磁性体,利用磁体的吸力使支撑体拢在一起。运用举例在前述的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增设特定的机构或构造,可获得具指向性的功能的设备(图9)。搭载液体和粉体材料A吸水绳以本运送机构的特点,运送液态物质具比较优势。;因此,采用对液体材料吸收能力好的条带成为关键。提高条带搭载液体的能力,除采用吸收能力好的材料外,另外首选的是提高条带与液体的接触的表面积。提闻条带表面积除使条带表面变形外,最最有效的办法是在条带表面设辅助连接物,比如放射状的纤毛之类(图16),以及蓬松的表皮物质等。B电磁吸附绳若在条带上设磁性材料,则条带螺旋圈段具备搭载磁性物质的能力。条带与搭载物共体所述条带与搭载物共体,是指将搭载物设在条带上形成组合体,因而使条带具有某种特殊功用。A 砂条将研磨材料设在条带上,形成具研磨功能的柔性条状体(简称砂条),再用砂条形成的螺旋圈段对工件打磨抛光。将研磨材料设于条带上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直接搭载,即将研磨材料直接设在条带的表面上(图13);其二是间接搭载,即先在条带上设连接体,然后再将研磨材料设在连接体上形成小砂条,形成以条带为中心的辐射状小砂条群落(图14)。鉴于上述搭载研磨材料的目的和节约资源的目的,可将研磨材料预设在另外的薄型的条状体上,然后再将该携带研磨材料的条状体缠裹或套装在条带上,可达到同等目的。B毛刷条方法与上述的砂条类似,是将刷毛直接植于条带(图15)表层上或间接的植于条带的连接体上。【附图说明】:通用编号:1、机架;2支撑体;3中心驱动轴;4导向构造,用以规范柔性条的运行方向;5柔性条;6柔性条导入机构,兼具输送柔性条和加载被托运物的功能;7、柔性条脱出机构,兼具回输柔性条和被托运物的功能(回收功能,可设在后台设备中,柔性条回输到后台设备后,集中对柔性条处理)。箭头表示构件的运行方向。图1:是柔性螺旋筒及其循环运行的示意图。表示将一条柔性的条带绕成螺旋状,按顺序依次将各螺旋圈连续排列形成连续的筒状表面(简称螺旋圈段),再将条带的始端和终端连接在一起,形成包含连续螺旋圈段在内的闭合环。螺旋圈段做循环运行,其长度和位置不变。条带由A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运送法及其机械机构的制作方法,以柔性条带循环的形式搭载料物的装置;条带缠绕螺旋状驱动体,使搭载面不断更新循环,形成沿二维或多维方向运载被托运物,其特征在于:其基本模型,以呈三角形分布的螺旋体形成支撑骨架,三条螺旋体相同标志点所对应的起始角依次相差120度,即起始(即处于机架上所做标志位置的螺旋体)螺旋体标志点的射线方向和收尾螺旋体标志点的射线方向相差360度;即依序将各螺旋体上标志点用螺旋线连接后,可得到一条与螺旋体螺距相等和盘旋方向相同的外切螺旋线。将条带缠绕在骨架螺旋体的螺旋槽内,形成螺旋圈,各盘旋缠绕的螺旋圈形成以骨架为支撑的立体轮廓。使三角形骨和螺旋体各自以其轴心正转(螺旋体的螺旋缠绕方向为反向),形成各螺旋体的自转和绕骨架中心的公转;自转的螺旋体每旋转一周,将条带向外推出一个螺距,缠入端也向外推出了一个螺距;将一条柔性的条带绕成螺旋状,按顺序依次将各螺旋圈连续排列形成连续表面,再将柔性条带的始端和终端连接,形成包含连续螺旋圈段在内的闭合环;向外拖拽柔性螺旋筒的脱出端条带,使柔性螺旋筒旋转,同时使缠入端的条带缠入,形成新的螺旋圈,使柔性螺旋筒的长度不变。此过程中,柔性螺旋筒上某点的运动轨迹是沿轴向和周向两个方向连续运动,即若将搭载物置于此点上,则形成沿轴向和周向的一次性运载多维度的运送;具体为:在上述基本原理和基本模型基础上,以3个螺旋体形成的骨架,在机架之外另设一转盘副架,设该转盘相对机架旋转;将螺旋体设于副架上,设相应机构使螺旋体相对副架自转;设相应机构,使螺旋体的自转与螺旋体在副架上相对机架公转建立关联关系;随螺旋体的旋转而条带形成缠绕骨架的循环运动,运动的条带面产生沿螺旋体轴向和周向的曲面或平面的运动。若在运动的条带面上搭载被托运物,既可直接运送至目标地址,即实现了双维度或多维度的一次性运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送法及其机械机构的制作方法,以柔性条带循环的形式搭载料物的装置;条带缠绕螺旋状驱动体,使搭载面不断更新循环,形成沿二维或多维方向运载被托运物,其特征在于:其基本模型,以呈三角形分布的螺旋体形成支撑骨架,三条螺旋体相同标志点所对应的起始角依次相差120度,即起始(即处于机架上所做标志位置的螺旋体)螺旋体标志点的射线方向和收尾螺旋体标志点的射线方向相差360度;即依序将各螺旋体上标志点用螺旋线连接后,可得到一条与螺旋体螺距相等和盘旋方向相同的外切螺旋线。将条带缠绕在骨架螺旋体的螺旋槽内,形成螺旋圈,各盘旋缠绕的螺旋圈形成以骨架为支撑的立体轮廓。使三角形骨和螺旋体各自以其轴心正转(螺旋体的螺旋缠绕方向为反向),形成各螺旋体的自转和绕骨架中心的公转;自转的螺旋体每旋转一周,将条带向外推出一个螺距,缠入端也向外推出了一个螺距;将一条柔性的条带绕成螺旋状,按顺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长顺
申请(专利权)人:孙长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