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19105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30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榨油机,包括驱动部、与驱动部驱动连接的传动部以及与传动部相连接的榨油部,驱动部和榨油部均位于传动部的同一侧,驱动部位于榨油部的下方。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榨油机,将驱动部和榨油部均设置在传动部的同一侧,这样能充分利用空间,使得整个榨油机的结构紧凑,缩小其体积。另外,驱动部位于榨油部的下方,从而榨油机可以从榨油部的上方进料而不会与驱动部发生干涉,榨油机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榨油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榨油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榨油机。
技术介绍
榨油机是一种用来对花生、芝麻等胚料进行压榨出油的机器,压榨出的油纯香且品质好,是一种绿色健康的食用油,榨油机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现市面上的家用榨油机,普遍存在空间体积较大,压榨的胚料种类较少,出油效率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间体积小的榨油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榨油机,包括驱动部、与驱动部驱动连接的传动部以及与传动部相连接的榨油部,驱动部和榨油部均位于传动部的同一侧,驱动部位于榨油部的下方。进一步地,榨油部包括:榨膛部,其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榨膛部的内部具有容纳腔;螺杆部,其一端与传动部相连接,其另一端伸入榨膛部的容纳腔中。进一步地,榨膛部包括榨膛体,榨膛体上具有进料口、出油口和出渣口,榨膛体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榨膛体为铸铝材料通过压铸工艺制成。进一步地,榨膛体内部的容纳腔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进一步地,榨膛部还包括加热部,加热部为发热管,加热部发热管压铸在榨膛体内。进一步地,榨油机还包括榨膛外壳,套设在榨膛部的外侧。进一步地,榨油机还包括导油片,其第一端与榨膛外壳的下端相连接,用于导出从出油口流出的油。进一步地,榨油机还包括接油盒,设置在导油片的第二端的下方。进一步地,螺杆部的齿根圆逐渐变大,螺杆部的两螺纹之间的距离为螺距Lp,其中,6mm < Lp < 26mm。进一步地,螺杆部的最前端的螺纹齿根圆到螺杆部的外径的深度为螺杆部的前端牙深 Lhl,其中,2mm < Lhl ^ 16mm。进一步地,螺杆部的最后端的螺纹齿根圆到螺杆部的外径的深度为螺杆部的后端牙深 Lh2,其中,0.2mm < Lh2 ^ 1.2mm。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榨油机,将驱动部和榨油部均设置在传动部的同一侧,这样能充分利用空间,使得整个榨油机的结`构紧凑,缩小其体积。另外,驱动部位于榨油部的下方,从而榨油机可以从榨油部的上方进料而不会与驱动部发生干涉,榨油机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榨油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榨油机的螺杆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榨油机的榨膛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榨油机的榨膛部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榨油机,包括驱动部10、与驱动部10驱动连接的传动部20以及与传动部20相连接的榨油部30,驱动部10和榨油部30均位于传动部20的同一侧,驱动部10位于榨油部30的下方。本专利技术的驱动部10为电机,传动部20为减速箱,减速箱通过二级或多级传动把电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榨油部30。为了使得榨油机的结构合理,本专利技术将驱动部10和榨油部30均设置在传动部20的同一侧,这样能充分利用空间,使得整个榨油机的结构紧凑,缩小其体积。另外,驱动部10位于榨油部30的下方,从而榨油机可以从榨油部30的上方进料而不会与驱动部10发生干涉,榨油机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优选地,榨油部30包括:榨膛部35,其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榨膛部35的内部具有容纳腔;螺杆部31,其一端与传动部20相连接,其另一端伸入榨膛部35的容纳腔中。榨膛部35横置于电机之上,能进一步地充分利用空间,缩小榨油机的体积。本实施例中选用齿轮传动,通过三级齿轮传动把电机输出的动力传递给榨油部30的螺杆部31,并带动螺杆部31转动,使螺杆部具备低转速、高扭矩的压榨条件。如图2和图3所示,螺杆部31主要分为连接段311、送料压榨段312和直伸段313三个部分。连接段311设在螺杆部31的一端,其作用是与榨油机的传动部20进行连接。连接段311设为截面为八边形的结构,与减速箱输出端的内八边形间隙配合。送料压榨段312为实现榨油机压榨功能的重要部分,其为齿顶不变,齿根圆逐渐增大的结构。胚料从漏斗32通过进料口 352进入榨膛部35的容纳腔,随着螺杆部31的转动把胚料往前输送,送料压榨段312与榨膛部35配合,其齿根圆直径逐渐变大的结构使螺杆部31与榨膛部35的间隙逐渐减小,使胚料在往前输送的过程中压力逐渐加大实现胚料的压榨。送料压榨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参数,前端牙深Lhl、末端牙深Lh2和螺距Lp。如图2和图3所示,前端牙深Lhl为螺杆部31的最前端的螺纹齿根圆直径到螺杆部31外径的深度,末端牙深Lh2为螺杆部31的最后端的螺纹齿根圆到螺杆部31的外径的深度,螺距Lp为螺杆部31的两螺纹之间的距离为螺距。经过多次试验验证,前端牙深Lhl、后端牙深Lh2、螺距Lp均有其工作的最佳参数,其中前端牙深Lhl的参数区域为2mm ( Lhl ( 16mm,后端牙深Lh2的参数区域为0.2mm ^ Lh2 ^ 1.2mm,螺距Lp参数区域为6_ ^ Lp ^ 26_。优选地,当取前端牙深Lhl为IOmm,后端牙深Lh2为0.8mm,螺距Lp为18mm时,芝麻、花生均可顺利进行压榨。其中,压榨100g芝麻时,需要11分钟,出油率为45.8%。压榨200g花生时,需要25分钟,出油率有34.7%。螺杆部31的直伸段313为一直圆柱段,其主要作用是与榨膛部35上的挡油圈34配合,通过设计挡油圈的最小内径,保证压榨的最小间隙以及顺利出渣。如图4和图5所示,榨膛部35包括榨膛体351,榨膛体351上具有进料口 352、出油口 356和出渣口 354,榨膛体351 —体成型。如图4所示,榨膛体351内部的容纳腔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本实施例中,榨膛的内壁357为正八边形的型材板。榨膛体351为铸铝材料,通过铸铝压铸工艺制成一体式榨膛。由于铝的传热性好,此种整体铸铝式结构传热迅速且均匀,保证压榨温度满足压榨工艺要求。榨膛体351上部设有进料口 352,压榨胚料从此进入榨膛部30的容纳腔中进行压榨。榨膛体351下部设有出油口 356,出油口 356使压榨的油从此处漏出,并在水平方向上与出渣口 354具有一定距离。榨膛体351的末端为出渣口 354,渣从此处排出。出渣口 354上装配有挡油圈34,挡油圈34把压榨出油挡住确保油均从出油口 356中漏出,实现油渣分离。挡油圈34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在榨膛体351的出渣口 354处。如图1所示,挡油圈34为内径渐变的圆管形,其最小内径与螺杆部31的直伸段313配合,以更准备地保证压榨的最小间隙。另外挡油圈34的最小内径小于榨膛体351的正多边形内接圆,起挡油作用,防止油从出渣口流出,实现榨油机的油渣分离。如图4所示,榨膛部35还包括加热部353,加热部353为发热的发热管,加热部353压铸在榨膛体351内并与榨膛体351形成一个整体。加热部353只露出发热管的接线端子355,发热管对榨膛体351进行加热,保证压榨温度条件。如图1所示,榨油机还包括榨膛外壳36,套设在榨膛部35的外侧。榨膛外壳36上端设置有与进料口 352相连通的漏斗32,用于方便胚料进料。榨油机还包括导油片33,其第一端与榨膛外壳36的下端相连接,用于导出从出油口 356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榨油机,包括驱动部(10)、与所述驱动部(10)驱动连接的传动部(20)以及与所述传动部(20)相连接的榨油部(3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10)和所述榨油部(30)均位于所述传动部(20)的同一侧,所述驱动部(10)位于所述榨油部(30)的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榨油机,包括驱动部(10)、与所述驱动部(10)驱动连接的传动部(20)以及与所述传动部(20)相连接的榨油部(30),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10)和所述榨油部(30)均位于所述传动部(20)的同一侧,所述驱动部(10)位于所述榨油部(30)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油部(30)包括: 榨膛部(35),其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榨膛部(35)的内部具有容纳腔; 螺杆部(31),其一端与所述传动部(20)相连接,其另一端伸入所述榨膛部(35)的容纳腔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膛部(35)包括榨膛体(351),所述榨膛体(351)上具有进料口(352)、出油口(356)和出渣口(354),所述榨膛体(351)—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膛体(351)为铸铝材料通过压铸工艺制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 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膛体(351)内部的容纳腔的横截面为正多边形。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榨膛部(35)还包括加热部(353),所述加热部(35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在锋王彤覃德华周炜陈冰胡小帝王峰萧志根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