梢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1625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梢竿。在梢竿的空心状的大径竿体(2)上,将由强化纤维对称于竿轴线的两片预浸渍材料(5A、5B)相互重叠而构成的主型片(5)以相当于沿竿轴线方向的全长的长度来形成内侧层,并且在内侧层的竿前端部分形成向内弯曲的方向朝内的隆起部。将加强型片(6)缠绕在已向内弯曲的方向朝内的隆起部的外侧来形成外侧层。预浸渍材料(5A、5B)分别是使已拉齐成倾斜于竿轴线的状态的强化纤维(c)浸含树脂而形成的,和使已被拉齐配置成与预浸渍材料(5A)的强化纤维(c)相对于竿轴线对称的强化纤维(c)浸含树脂而形成的。加强型片(6)是使强化纤维(c)沿圆周方向拉齐配置后浸含树脂而形成的,其沿竿的轴线方向的长度比主型片(5)的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梢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梢竿,有的是由实心棒状的小径竿体以及与该小径竿体相连接固定的空心状的大径竿体构成的(参见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593号公报,第 、 、 段,和图3~图6)。采用实心棒状的小径竿体,是为了同时实现在鱼咬上了钩时竿体能够很好地反应和减轻重量这两个目的。但是,由于竿前侧为实心棒状体,竿根侧为空心状部件,所以,虽然人们对两者的连接结构进行了种种改进,但是即使这样也有如下的问题。即,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图6所示,位于竿前侧的小径竿体的竿尾端被嵌合在位于竿根侧的大径竿体的前端开口部内,这里将上述相互嵌合的面称为嵌合面。为了对上述的嵌合面进行切削加工,虽然将由预浸渍材料构成的加强型片作为被加工的切削余量而安装在前端开口内周面内,但是,存在着如下的问题,即,大径竿体的竿前端的外周面产生隆起,或者在已缠绕于所述的加强型片的外侧上的主型片上产生阶梯部分,在该阶梯部分上产生皱褶等问题。另外,由于在竿前侧设有加强型片,所以,在大径竿体的竿前端的外周面上会产生隆起部,因而在将小径竿体连接固定到了大径竿体上时,在该连接固定部位,如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图2所示,在小径竿体和大径竿体的各自外周面上将形成阶梯。因此,为了填补上述的阶梯部分,采用了较厚地施加涂料等进行覆盖的结构。这样,通过涂覆所述的涂料,在该涂覆的部分上就会产生隆起,在小径竿体的竿尾端部与大径竿体的竿前端部之间,刚性的连续性会受到破坏,竿在发生弯曲时,在所述连接部分便缺少了圆滑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这样的梢竿使在连接部分处竿的弯曲能够像所期望的那样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所述的为一种梢竿,其特征在于,上述梢竿由实心棒状的小径竿体和被连接固定在上述小径竿体上的空心状大径竿体构成,在上述大径竿体上以主型片形成内侧层,所述主型片是由两片预浸渍材料相互重叠构成的,其长度相当于沿竿轴线方向的全长的长度,上述的两片预浸渍材料分别是使已拉齐成倾斜于竿轴线的状态的强化纤维浸含树脂而形成的预浸渍材料,和使已被拉齐配置成与上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相对于竿轴线对称的强化纤维浸含树脂而形成的预浸渍材料,并且,将上述内侧层的竿前端部分向内弯曲,形成方向朝内的隆起部,将加强型片缠绕在上述已向内弯曲的方向朝内的隆起部的外侧来形成外侧层,上述的加强型片是使强化纤维沿圆周方向拉齐配置后浸含树脂而形成的预浸渍材料,此加强型片沿竿的轴线方向的长度比上述主型片短。其作用效果如下。由于在内侧的方向上弯曲地形成了构成内侧层的主型片的竿前端部,并形成了方向朝内的隆起部,同时为了形成上述的方向朝内的隆起部,在内侧的方向上弯曲地形成了主型片的竿前端部,因此,在竿前端部的外周面上形成了凹入部。在所述凹入部内配置了加强型片。根据这样的配置结构,将不会在大径竿体的竿前端部形成隆起部,并且可以由加强型片来填补在主型片中所形成的凹入部,其结果,能够确保由方向朝内的隆起部形成的内表面加工余量。而且,由于不是以加强型片而是以主型片设置了方向朝内的隆起部,所以,在小径竿体和大径竿体之间的连接部分上,可以配置使强化纤维处在倾斜于竿轴线的状态下的预浸渍材料,例如,与配置了沿圆周方向拉齐配置强化纤维的加强型片的情形相比,由于对从倾斜于竿轴线的方向作用的剪力也能够发挥抵抗力,所以是能够抑制连接部分处的树脂剥离和塑性变形的。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所述的为技术方案1所述的梢竿的大径竿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前端侧至根部侧,将大径竿体形成为其外周面直径以一定的比例扩大的棒状体,并且在前端部,间隔着阶梯面而形成越靠近竿前侧直径越小的小径部,在形成竿体制造用的竿芯的同时,将由两片预浸渍材料相互重叠而构成的主型片以相当于沿竿轴线方向的全长的长度缠绕在上述竿芯上,并且从其上面缠绕加强型片,其中,上述的两片预浸渍材料分别是使已拉齐成倾斜于竿轴线的状态的强化纤维浸含树脂而形成的预浸渍材料,和使已拉齐配置成与上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相对于竿轴线对称的强化纤维浸含树脂而形成的预浸渍材料,上述的加强型片是使强化纤维沿圆周方向拉齐配置后浸含树脂而形成的预浸渍材料,并且此加强型片沿竿的轴线方向的长度与上述竿芯的小径部的轴线方向长度相当。其作用效果如下。这样,由于在竿芯的前端部形成了小径部,所以在将主型片缠绕在竿芯上以构成竿体时,将在竿体的前端部向内形成隆起部。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在竿体的前端部的外周面上仅以形成其方向朝内的隆起部的程度产生凹部,但是由于在该凹入部分上缠绕着加强型片,所以竿体的外周面成为无阶梯的状态。另一方面,由于形成竿主体的主型片是使两片预浸渍材料相互重叠,并以相当于沿竿的轴线方向的全长的长度来构成的,所以,在与实心棒状的小径竿体的竿尾端部相嵌合的大径竿体的竿前端部中的内周面上,是由将上述的强化纤维配置在倾斜状态下的预浸渍材料构成的。其中,上述的两片预浸渍材料分别是使已拉齐成倾斜于竿轴线的状态的强化纤维浸含树脂而形成的预浸渍材料,和使已被拉齐配置成与上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相对于竿轴线对称的强化纤维浸含树脂而形成的预浸渍材料。这样,由于在小径竿体和大径竿体之间的连接部位处配置着呈倾斜状态的强化纤维,所以,能够对于作用在连接部位处的剪力发挥抵抗力,抑制大径竿体的连接部位处的树脂剥离和塑性变形。附图说明图1中的(A)为侧视图,其表示对构成梢竿的实心棒状的小径竿体与空心状的大径竿体进行了连接的状态;(B)为纵剖侧视图,其表示实心棒状的小径竿体的后端部与空心状的大径竿体的前端部连接前的状态;(C)为纵剖侧视图,其表示连接后的状态。图2中的(A)为纵剖侧视图,其表示在将小径竿体连接到大径竿体上的状态下,将用于紧固固定的线缠绕在连接部位上的状态;(B)为纵剖侧视图,其表示从紧固固定的线的上方形成了涂覆膜的状态;(C)为纵剖侧视图,其表示对涂覆膜进行磨削加工的状态;(D)为纵剖侧视图,其表示磨削加工后的状态。图3为立体图,其表示空心状的大径竿体的制造方法,并且表示将主型片和加强型片缠绕到竿芯上以前的状态。图4中的(A)为纵剖侧视图,其表示通过图3的制造方法仅形成了内嵌合隆起部的空心状的大径竿体;(B)为纵剖侧视图,其表示从(A)所示的状态在竿前开口处形成了向竿根侧直径逐渐变小的阻止倾斜面的状态。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插接式或拉出式钓竿中的梢竿A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梢竿A由实心棒状的小径竿体1和与此小径竿体1固定连接的空心状的大径竿体2构成。此处,以在小径竿体1和大径竿体2上具有从外设的钓线导引件3的情形进行说明。首先,对实心棒状的小径竿体1进行说明。如图1(B)所示,小径竿体1为沿竿的轴线X方向直径逐渐变大的圆锥棒状体,并且在此小径竿体1上,从被形成于竿根端附近的最大大径部a到竿根端侧,形成了直径变小的抵接倾斜面1A,进而从抵接倾斜面1A到竿根端还形成了圆柱形状的圆柱状部1B,这样,小径竿体1在结构上可以与大径竿体2相连接。下面,对空心状的大径竿体2进行说明。如图1(B)所示,在大径竿体2的竿前端开口部,形成了向里侧直径逐渐变小的阻止倾斜面2B,同时,从该阻止倾斜面2B向更里侧形成了内嵌合隆起部2A,由内嵌合隆起部2A形成小径孔状的圆筒部。小径孔状的内嵌合隆起部2A仅被形成为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梢竿,其特征在于,上述梢竿由实心棒状的小径竿体和被连接固定在上述小径竿体上的空心状大径竿体构成,在上述大径竿体上以主型片形成内侧层,所述主型片是由两片预浸渍材料相互重叠构成的,其长度相当于沿竿轴线方向的全长的长度,上述的两片预浸渍材料分别是使已拉齐成倾斜于竿轴线的状态的强化纤维浸含树脂而形成的预浸渍材料,和使已被拉齐配置成与上述预浸渍材料的强化纤维相对于竿轴线对称的强化纤维浸含树脂而形成的预浸渍材料,并且,将上述内侧层的竿前端部分向内弯曲,形成方向朝内的隆起部,将加强型片缠绕在上述已向内弯曲的方向朝内的隆起部的外侧来形成外侧层,上述的加强型片是使强化纤维沿圆周方向拉齐配置后浸含树脂而形成的预浸渍材料,此加强型片沿竿的轴线方向的长度比上述主型片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川尚太郎森田富秋木村正义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岛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