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竿用竿梢和具有该竿梢的钓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937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6 12: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竿梢及具有该竿梢的钓竿,在表面上形成锥形的竿梢上,不使强化纤维的端面露出从而防止破损,且弯曲强度得以提高。具体为,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钓竿用竿梢为实心状,由强化纤维沿轴长方向连续的纤维强化树脂制成,其特征在于,通过切削加工形成随着向顶端过渡而缩径的锥形(12A)。在竿梢的表面形成有包覆层(20),其为将短纤维分散于基体树脂材料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包覆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钓竿用竿梢和具有该竿梢的钓竿
技术介绍
一般地说,钓竿是通过缠绕使强化纤维在特定方向上并丝、并在其上含浸了合成树脂的所谓聚酯胶片(prepreg)而构成的。为了实现轻量化,虽然这种钓竿作为管状体而构成,但是竿梢有时也采用实心状结构,其易于挠曲,并且即使在鱼上钩时大幅度挠曲也不会破损。通常,例如在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中公开的那样,构成实心状的竿梢由从基端到顶端连续的强化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含浸合成树脂而成的所谓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形成,这些主要是通过拉拔成型法进行制造。另外,如上形成的竿梢节为了具有柔软度而被切削表面实施了锥形加工。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昭54-8037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国特开平9-248103号公报上述公知的竿梢呈强化纤维从基端至顶端取向的状态(连续纤维实心体),为了形成锥形而对其表面实施切削加工时,表面区域的强化纤维被切断,成为其纤维端面露出的状态。这样,成为强化纤维的切断端面露出的状态时,会从该部分发生剥离而成为折断等破损的原因。另外,有时表面会起毛刺,当钓线与该部分接触时,有可能导致损伤钓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针对上述问题作出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竿梢及具有该竿梢的钓竿,在通过对表面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锥形的竿梢上,不使被切削的强化纤维的端面露出从而防止破损,且弯曲强度得以提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由强化纤维沿轴长方向连续的纤维强化树脂制成的实心状的竿梢,其特征在于,所述竿梢形成朝向顶端侧缩径的锥形,在所述竿梢的表面具有将短纤维分散于基体树脂材料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包覆层。上述构成的钓竿用竿梢呈强化纤维沿轴长方向连续的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实心状,由于其表面随着向顶端过渡而缩径,因此呈弯曲强度较高、且顶端侧易于挠曲的构成。另夕卜,在其表面上形成有将短纤维分散于基体树脂材料而成的包覆层,因此在通过切削加工形成锥形时,即使连续的强化纤维的端面露出,也能够包覆该露出状态,防止剥离等引起的折断。另外,包覆层由将短纤维分散于基体树脂材料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形成,因此能够提高竿梢的弯曲强度,且抑制竿梢表面剥离的效果也会加强。特别是由于构成包覆层的短纤维处于分散的状态,因此呈现各向异性,能够提高弯曲强度,还能够提高扭转强度。 另外,在上述构成中,随着向顶端过渡而缩径的锥形这个概念包含:局部存在直形部分的情况;局部存在大径部的情况;锥度不同地缩径的情况;呈阶梯状缩径的情况等。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竿梢及具有该竿梢的釣竿,在通过对表面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锥形的竿梢上,不使强化纤维的端面露出从而防止破损,且弯曲强度得以提高。【附图说明】图I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钓竿的整体图。 图2为表示图I所示钓竿的竿梢构成的侧视图。 图3是对图2中P区域(竿梢的顶端区域)进行放大表示的图。 图4为竿梢要部的放大纵剖视图。 图5为沿图4中A-A线的剖视图,是模式表示包覆竿梢的包覆层中含有的强化纤维(短纤维)的状态的图。 图6为说明制造竿梢的方法的图,是表示模具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为表示竿梢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构成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I-钓竿;12_竿梢节杆(竿梢);12A-锥形;20、20’ -包覆层;21_基体树脂;22_短纤维;30-模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钓竿用竿梢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具体说明。 图I为表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钓竿的一个例子的整体图。本实施方式的钓竿I是带外导件的插接式钓竿,是将第一节杆10、多个中间节杆(2根中间节杆)lla、llb、及竿梢节杆12以抽出式接合的结构。如公知的那样,所述第一节杆10及中间节杆Ila、llb作为通过碳纤维等强化纤维对环氧树脂、聚酯树脂等合成树脂进行强化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制的管状体而构成。另外,图示的钓竿I在第一节杆10上设置有卷线器座50,且以规定的间隔设置有外导件55、及顶端导件56,其对从装设于卷线器座50的卷线器51放出的钓线进行导向(部分导件为活动式的亦可),但是钓竿也可以是没有配设这种外导件的结构。并且,虽然图中示出了抽出式的钓竿,但是也可以是插接式或倒插接式。图2示出了图I所示钓竿中的竿梢节杆12。 本实施方式的竿梢节杆12整体构成为圆形截面的实心状,是嵌入中间节杆Ila的结构,竿梢节杆12构成了竿梢(以下也将竿梢节杆称为竿梢)。该竿梢节杆12如上所述,由从基端到顶端连续的强化纤维(碳纤维、玻璃纤维等)含浸合成树脂而成的所谓纤维强化树脂材料形成,这些主要是通过拉拔成型法进行制造(在图2中,用符号13表示从基端到顶端指向轴长方向的强化纤维)。另外,如上所述形成的竿梢节杆为了具有柔软度通过表面被进行切削加工等而形成锥形12A。另外,构成竿梢节杆的强化纤维13只要是从基端至顶端连续即可,对于强化纤维的配置方式没有限定,可以是在轴长方向上呈直形延伸的多根纤维集束的方式;若干根强化纤维被沿着轴长捻线后再被多根集束的方式;及将上述方式进行组合的方式等。即,在为了对表面进行切削加工而形成锥形时,会导致这种在轴长方向上延伸的强化纤维被切断,端面露出表面。在所述竿梢节杆12的顶端装设顶端导件56。该顶端导件56具备圆筒状的嵌入部56a,将嵌入部56a如箭头所示沿着轴长方向插入竿梢节杆12的顶端,从而将顶端导件56装设于竿梢节杆12。另外,虽然本实施方式的竿梢节杆12沿全长构成截面为圆形的实心状(实心体),但是作为钓竿的竿梢节杆,也可以是基端侧为管状体,顶端侧构成实心状。即,也可以是顶端侧为实心状的竿梢,基端侧为空心状的梢支撑管,将两者连接为一体而构成竿梢节杆,通过如此构成,作为钓竿,能够使竿梢节杆的顶端的较短的区域灵敏度良好。并且,关于竿梢节杆的实心部分,也可以是作为板状的芯材而构成,以易于向一个方向弯曲。例如通过形成平板状,从而成为适合作为公鱼竿的竿梢、及装设抛饵式卷线器的钓竿的竿梢的构成。如图3所示,在所述竿梢节杆12的表面上形成包覆层20。该包覆层20是在表面上形成锥形12A之后按照后述的制法例而着膜的,在整个表面上大致均匀地进行着膜。 如在图4及图5中模式地表示的那样,包覆层20由使作为强化材料的短纤维22大量分散于基体树脂21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构成。此时,基体树脂21由热塑性树脂(例如??聚酰胺树脂、聚丙烯树脂、聚苯硫醚树脂、聚醚酰亚胺树脂)、或热固性树脂(例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构成。或者,也可以是将聚酰胺树脂作为主成分而含有其它的热塑性树脂(聚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并且,基体树脂21中也可以含有除此以外的辅助材料(强化材料以外的材料)。例如,也可以通过混入呈现颜色的颜料等着色剂而使竿梢节杆呈现色彩,或者通过使基体树脂发泡而混杂微泡从而实现轻量化。或者,通过添加流动改质剂、防静电剂、脱模剂、抗氧化剂等,也可以提高注塑成型时的效率。在所述基体树脂21中大量分散的强化纤维(短纤维22)例如可以采用PAN(聚丙烯腈)类或沥青类的碳纤维、玻璃纤维。对于各短纤维的尺寸没有特别限定,但是优选使用平均纤维直径为3 μπι?15 μπκ平均纤维长度为O. 5mm?IOmm的尺寸。即,这是因为如果所混入的短纤维的尺寸其纤维直径小于3 μπκ长度小于O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钓竿用竿梢和具有该竿梢的钓竿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钓竿用竿梢,其为由强化纤维沿轴长方向连续的纤维强化树脂制成的实心状的竿梢,其特征在于,所述竿梢形成朝向顶端侧缩径的锥形,在所述竿梢的局部或全部的表面上,具有将短纤维分散于基体树脂材料而成的纤维强化树脂制的包覆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田嵩人
申请(专利权)人: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