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805825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23 16: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锅炉(21)排出的烟气经过依次连接的空气预热器(22)、烟气冷却器(23)、脱硫系统(26)和烟气换热器(29),进入烟囱(27)被排放;被烟气冷却器(23)冷却的烟气通过脱硫系统(26),进入烟气换热器(29)被烟气冷却,烟气换热器(29)将烟气的温度降至低于水露点温度;烟气换热器(29)的进水口和出水口都与制冷机(30)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通过烟气换热器将烟气的温度降至低于水露点温度,能够降低锅炉排烟温度至水露点以下,大幅度地降低排烟温度,在回收烟气显热的基础上,进一步回收烟气中水蒸气的潜热,深度回收了烟气余热,降低了锅炉的煤耗,经济效益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锅炉余热回收
,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厂的两大主要损失分别是冷源损失和排烟热损失。冷源损失直接影响到循环热效率的高低,对于普通发电机组而言,冷源损失决定于机组的设计参数。排烟热损失是电站锅炉各项热损失中最大的一项,现代电站锅炉的排烟热损失一般约为4%?8%。影响排烟热损失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排烟温度。据统计,在火力发电厂中,锅炉的排烟热损失占锅炉总热损失的60%?70%。排烟温度每上升10°C,锅炉效率就下降0.6?1.0%,标准煤耗上升1.2?2.4g/ (kW*h),从而造成了电力用煤的巨大浪费。目前,排烟温度过高已成为影响锅炉效率的主要原因之一。为减轻低温腐蚀,锅炉的排烟温度一般设计在130?150°C,但常常由于尾部受热面积灰、腐蚀、漏风和燃烧工况的影响,实际运行排烟温度高于设计值200C以上。因此,降低排烟温度对于节约燃料、提高机组效率,降低污染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如图1所示,现有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通常在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和除尘设备之间安装烟气冷却器,利用烟气余热加热回热系统的凝结水,凝结水吸热后返回低压加热器,然后汽轮机低压缸利用这部分烟气热量带动发电机发电,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在设计时需要考虑防止低温腐蚀,为了避免出现低温腐蚀,低压省煤器入口管壁温度通常控制在烟气酸露点之上。但是,这样换热温差低,回收的热量不多,造成一定的能源浪费。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通过烟气换热器将烟气的温度降至低于水露点温度,回收烟气中水蒸气的凝结潜热。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烟气换热器29 ;在脱硫系统26和烟囱27之间设置所述烟气换热器29 ;锅炉21排出的烟气经过依次连接的空气预热器22、脱硫系统26和所述烟气换热器29 ;其中,烟气通过所述脱硫系统26后,进入所述烟气换热器29被冷却,所述烟气换热器29将烟气的温度降至低于水露点温度;所述烟气换热器29的进口和出口都与制冷机30相连接;所述制冷机中的介质通过所述烟气换热器29的进口进入所述烟气换热器29被加热后,通过所述烟气换热器29的出口返回所述制冷机30。根据本技术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在所述空气预热器22和所述脱硫系统26之间设置烟气冷却器23。根据本技术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冷却器23的冷端入口和冷端出口分别与待加热系统连接;其中,所述待加热系统中的冷却介质经过所述冷端入口进入所述烟气冷却器23被加热,经过所述冷端出口流回所述待加热系统中;所述待加热系统包括:回热系统28、热网循环水系统20和锅炉二次风空气系统;所述冷却介质包括:水、空气。根据本技术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在所述烟气冷却器23与热网循环水系统20之间设置换热器25 ;其中,所述换热器25分别与所述烟气冷却器23和所述热网循环水系统20相连,流经所述换热器25的所述烟气冷却器23中的冷却水与流经所述换热器25的所述热网循环水系统中的热网回水交换热量,加热所述热网回水。根据本技术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冷却器23包括:烟气冷却器高温段装置31和烟气冷却器低温段装置32 ;所述烟气冷却器高温段装置31设置在所述空气预热器22和锅炉除尘器24之间,所述烟气冷却器低温段装置32设置于所述锅炉除尘器24和所述脱硫系统26之间。根据本技术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冷却器与所述制冷机相连接,经所述烟气冷却器加热后的水进入所述制冷机并作为所述制冷机的热源。根据本技术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冷却器高温段装置与所述制冷机相连接,经所述烟气冷却器高温段装置加热后的水进入所述制冷机并作为所述制冷机的热源。根据本技术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所述烟气冷却器低温段装置32的入水口和所述烟气冷却器高温段装置31的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待加热系统连接,并且所述烟气冷却器低温段装置32的出水口和所述烟气冷却器高温段装置31的入水口连接;其中,所述待加热系统中的冷却水进入所述烟气冷却器低温段装置32的入水口,流经依次连接的所述烟气冷却器低温段装置32和所述烟气冷却器高温段装置31,所述待加热系统中的冷却水被二次加热后,通过所述烟气冷却器高温段装置31的出水口流回所述待加热系统中。根据本技术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制冷机30还与回热系统28相连,制冷机30释放的热量加热汽机凝结水,汽机凝结水经过制冷机30加热后进入回热系统28加热。根据本技术的系统的一个实施例,进一步的,在所述烟气换热器29和所述烟囱27之间设置脱水装置;所述脱水装置分别与所述烟气换热器29和所述烟? 27相连;其中,经过所述烟气换热器29的烟气进入所述脱水装置,所述脱水装置进一步去除烟气中的凝结水。本技术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通过烟气换热器将烟气的温度降至低于水露点温度,能够降低锅炉排烟温度至水露点以下,大幅度地降低排烟温度,在回收烟气显热的基础上,进一步回收烟气中水蒸气的潜热,深度回收了烟气余热,降低了锅炉的煤耗,经济效益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示意图;其中,I 一锅炉;2 -空气预热器;3 —烟气冷却器;4 一锅炉除尘器;6 —脱硫塔;7 —烟囱;8 —电厂回热系统,9 一除氧器图2为本技术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又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多方面的描述。图2为本技术的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包括:空气预热器22、脱硫系统26和烟气换热器29。锅炉21排出的烟气依次经过空气预热器22、烟气冷却器23、脱硫系统26和烟气换热器29,进入烟? 27被排放。被烟气冷却器23冷却的烟气通过脱硫系统26,进入烟气换热器29被二次冷却,烟气换热器29将烟气的温度降至低于水露点温度。烟气换热器29在进一步降低烟气温度的同时,回收脱硫系统出口烟气中水蒸气的潜热。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被烟气冷却器23冷却的烟气通过脱硫系统26,进入烟气换热器29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烟气换热器(29);?在脱硫系统(26)和烟囱(27)之间设置所述烟气换热器(29);锅炉(21)排出的烟气经过依次连接的空气预热器(22)、脱硫系统(26)和所述烟气换热器(29);其中,烟气通过所述脱硫系统(26)后,进入所述烟气换热器(29)被冷却,所述烟气换热器(29)将烟气的温度降至低于水露点温度;?所述烟气换热器(29)的进口和出口都与制冷机(30)相连接;所述制冷机中的介质通过所述烟气换热器(29)的进口进入所述烟气换热器(29)被加热后,通过所述烟气换热器(29)的出口返回所述制冷机(3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烟气余热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烟气换热器(29); 在脱硫系统(26)和烟囱(27)之间设置所述烟气换热器(29);锅炉(21)排出的烟气经过依次连接的空气预热器(22)、脱硫系统(26)和所述烟气换热器(29);其中,烟气通过所述脱硫系统(26 )后,进入所述烟气换热器(29 )被冷却,所述烟气换热器(29 )将烟气的温度降至低于水露点温度; 所述烟气换热器(29)的进口和出口都与制冷机(30)相连接;所述制冷机中的介质通过所述烟气换热器(29 )的进口进入所述烟气换热器(29 )被加热后,通过所述烟气换热器(29)的出口返回所述制冷机(3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空气预热器(22)和所述脱硫系统(26)之间设置烟气冷却器(23)。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烟气冷却器(23)的冷端入口和冷端出口分别与待加热系统连接;其中,所述待加热系统中的冷却介质经过所述冷端入口进入所述烟气冷却器(23 )被加热,并经过所述冷端出口流回所述待加热系统中; 所述待加热系统包括:回热系统(28)、热网循环水系统(20)和锅炉二次风空气系统;所述冷却介质包括:水、空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烟气冷却器(23)与热网循环水系统(20)之间设置换热器(25); 其中,所述换热器(25 )分别和所述烟气冷却器(23 )与所述热网循环水系统(20 )相连,流经所述换热器(25)的所述烟气冷却器(23)中的冷却水与流经所述换热器(25)的所述热网循环水系统中的热网回水交换热量,加热所述热网回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烟气冷却器(23)包括:烟气冷却器高温段装置(31)和烟气冷却器低温段装置(32); 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玉玲蒋海涛贾明华王罡张玉斌苗雨旺杨天亮蔡兴飞褚晓亮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