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伯壎专利>正文

传输接头连结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81945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8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关于一种传输接头连结构造,包括一第一接头,该第一接头至少于一侧边连结一第一挠性连结线的第一端;以及一第二接头,该第二接头至少于一侧边连结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的第二端。藉由该第一挠性连结线作为该第一接头与该第二接头间的联系,以令该第二接头可以在不脱离该第一接头的状态下,避免临时需要连结时寻找该第二接头的繁琐。且以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的可挠特性,使得该第二接头可以与该第一接头之间有挠性变动的可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输接头连结构造
本技术关于一种传输接头连结构造,尤指一种针对两个以上的传输接头活动性连结的构造。
技术介绍
由于资讯产业与产品逐渐普及,许多电子资料或资讯往往必须由一装置转移给另一装置,此时必须藉由一传输线材或转接头,或可能是传输线加上转接头作为资讯传输的媒介。同时,甚或作为供电的媒介。但由于各厂商之间往往欠缺协调,以致于规格难以统一。例如当A装置(例如A厂牌A规格的照相机),用户欲藉由一传输线将其资料传输给B装置(例如B厂牌B规格的电脑),而A装置所附的传输线的远端接头无法与B装置所默认的插接口相匹配,此时则需要一个作为传输线远端接头匹配,同时又可以与B装置所默认的插接口相匹配的第一转接头。但是若又有C装置(例如C厂牌C规格的电脑),则该第一转接头又难以适用,因此又必须有第二转接头来作为连结。但是因为该第二转接头可能系属备用,因此若不使用时,可能会将其放置在其他位置,而当要使用时,又经常产生找不到的困窘。因此有设计者如美国专利第US 7,473,141 B2号,以及中国台湾地区专利技术专利第1307193号,揭示有一种具复合式多任务型的简易转换插头,包括一绝缘壳体,其具有二侧臂且设有第一枢接部;一第一及第二连结器,其分别相对的结合于该绝缘壳体中,且相互电性连通;以及一讯号插头,其可移动性的与该绝缘壳体组接,且前端设有与该第二连结器相互对接的第三连结器,该讯号插头侧缘向内凹设形成有滑移槽以对应至该第一枢接部。该先前技术其绝缘壳体延伸两个侧臂,而各个侧臂又各设有第一枢接部,而该两个第一枢接部又可以在讯号接头的滑移槽进行滑移,因此令该绝缘壳体可以两个侧臂在该两个滑移槽进行滑动来改变与讯号插头的远近。但由于该绝缘壳体以两个侧臂在该两个滑移槽以直线往复运动来改变与讯号插头的远近,因此虽然提供讯号插头于不使用时,可滑移地移动,且可转动地至不同的方向,藉以能够单独使用讯号插头,而不需拆卸转接头,但该绝缘壳体与该讯号插头的活动受到局限,因此在适用上无法更为灵活因应周遭使用环境的变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为解决前述的先前技术问题,而设计一种改善的的传输接头连结构造。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所述。—种传输接头连结构造,包括:一第一接头:至少于一侧边连结一第一挠性连结线的第一端;一第二接头:至少于一侧边连结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的第二端。该第一接头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一端的该连结,为能拆装的连结。该第二接头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二端的该连结,为能拆装的连结。该第一接头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一端可拆装的活动性连结,以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一端绑于该第一接头。该第二接头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二端可拆装的活动性连结,以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二端绑于该第二接头。该第一接头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一端可拆装的活动性连结,以该第一接头侧边设一穿孔,而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一端设一宽度略大于该穿孔的卡制头,该卡制头利用材质的软韧迫入该穿孔形成卡制。该第二接头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二端可拆装的活动性连结,以该第二接头侧边设一穿孔,而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二端设一宽度略大于该穿孔的卡制头,该卡制头利用材质的软韧迫入该穿孔形成卡制。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所述。本技术包括一第一接头,该第一接头至少于一侧边连结一第一挠性连结线的第一端;以及一第二接头,该第二接头至少于一侧边连结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的第二端。藉由该第一挠性连结线作为该第一接头与该第二接头间的联系,以令该第二接头可以在不脱离该第一接头的状态下,避免临时需要连结时寻找该第二接头的繁琐。且以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的可挠特性,使得该第二接头可以与该第一接头之间有挠性变动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搭配传输线状态下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连结状态接合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搭配传输线状态下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连结状态分离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及其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于第三接头的基础利用一第二挠性连结线与一第四接头连结的示意图。图6、图7、图8、图9、图10与图11显示本技术可以运用于不同的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的示意图。图12显示本技术在第一接头与第二接头继续联系第五接头状态的示意图。图13显示本技术复合接头网络示意图。图14显示本技术另外一种复合接头网络示意图。图15显示本技术另外一种复合接头网络示意图。图号说明:I第一接头11 穿孔2第二接头21 穿孔3第一挠性连结线31 第一端311卡制头32 第二端321卡制头4传输线5第三接头6第四接头7第五接头8.第三挠性连结线9接头网络9A接头网络9B接头网络。【具体实施方式】请参图1,配合图2所示,本技术关于一种传输接头连结构造,包括一第一接头I,该第一接头I至少于一侧边连结一第一挠性连结线3的第一端31 ;以及一第二接头2,该第二接头2至少于一侧边连结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的第二端32。图式中显不该第一接头I连结一传输线4,该传输线4的另外一端连结一第三接头5,以供与另一设备导接。惟,该传输线4非为本技术特征的必要,可以依据另一设备的距离而设置,也可以将该第三接头5与该第一接头I一体连设。藉由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作为该第一接头I与该第二接头2间的联系,以令该第二接头2可以在不脱离该第一接头I的状态下,避免临时需要连结时寻找该第二接头2的繁琐。且以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的可挠特性,使得该第二接头2可以与该第一接头I之间有挠性变动的可能。请参阅图3所示,图3以第二接头2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第二端32可拆装的活动性连结为具体图例。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其中该第一接头I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第一端31的该连结,为能拆装的连结以便于选择性拆装。更佳实施例,该第二接头2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第二端32的该连结,为能拆装的连结更便于选择性拆装。而具体的实施例,其中该第一接头I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第一端31可拆装的活动性连结,以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第一端31绑于该第一接头1,藉由绑能够较为牢固的安装。图3以第二接头2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第二端32可拆装的活动性连结为具体图例(第一挠性连结线3第一端31相同而图略),以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第二端32绑于该第二接头2,更藉由绑能够较为牢固的安装。请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的另外一种实施例,该第一接头I与第二接头2以另外型态展现。其中该第一接头I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第一端31可拆装的活动性连结,以该第一接头I侧边设一穿孔11,而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第一端31设一宽度略大于该穿孔11的卡制头311,该卡制头311利用材质的软韧迫入该穿孔11形成卡制,能够提供一种较为简易的活动性拆装。更佳的是该第二接头2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第二端32可拆装的活动性连结,以该第二接头2侧边设一穿孔21,而该第一挠性连结线3第二端32设一宽度略大于该穿孔21的卡制头321,该卡制头321利用材质的软韧迫入该穿孔21形成卡制,能够更提供一种较为简易的活动性拆装。请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也可以在前述的第三接头5的基础上,利用一第二挠性连结线3与一第四接头6连结。图6、图7、图8、图9、图10与图11显示本技术可以运用于不同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输接头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接头:至少于一侧边连结一第一挠性连结线的第一端;一第二接头:至少于一侧边连结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的第二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输接头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接头:至少于一侧边连结一第一挠性连结线的第一端; 一第二接头:至少于一侧边连结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的第二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接头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头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一端的该连结,为能拆装的连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接头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接头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二端的该连结,为能拆装的连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接头连结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接头与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一端可拆装的活动性连结,以该第一挠性连结线第一端绑于该第一接头。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接头连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伯壎
申请(专利权)人:林伯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