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4633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7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将电接触元件与通过所述电接触元件保持的帽体部可靠地接合的端子配合器。该端子配合器(1)设置有:电接触元件(6),该电接触元件(6)放置在一端,并且形成为管状并且将配对端子装配到电接触元件(6)中;电线连接部(9),该电线连接部(9)放置在另一端,并且将电线压接在该电线连接部(9)中;以及帽体部件(3),该帽体部件(3)装配到电接触元件(6)的端部并且保持在所述端部处。在电接触元件(6)的所述端部处设置与帽体部件(3)接合的第一接合部(28),并且在帽体部件(3)中设置与第一接合部(28)接合的第二接合部(4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够将电接触元件与通过所述电接触元件保持的帽体部可靠地接合的端子配合器。该端子配合器(1)设置有:电接触元件(6),该电接触元件(6)放置在一端,并且形成为管状并且将配对端子装配到电接触元件(6)中;电线连接部(9),该电线连接部(9)放置在另一端,并且将电线压接在该电线连接部(9)中;以及帽体部件(3),该帽体部件(3)装配到电接触元件(6)的端部并且保持在所述端部处。在电接触元件(6)的所述端部处设置与帽体部件(3)接合的第一接合部(28),并且在帽体部件(3)中设置与第一接合部(28)接合的第二接合部(41)。【专利说明】端子配合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使得电接触部和在该电接触部处保持的帽体部件可靠地接合到一起的端子配合器。
技术介绍
例如,车辆安装有各种电子装置和电气组件。线束用于向这些电子装置和电气组件传输源自电源诸如电池的电力以及源自控制装置等的控制信号。线束包括设置有用于与电子装置或者电气组件连接的连接器的端部。线束由捆扎到一起的多根电线形成,并且电线的端部连接到在所述连接器中收纳的端子配合器。通过下料并且成形金属板而形成端子配合器,并且因此端子配合器的边缘是锐利的。因此,当端子配合器插入到连接器中并且收纳在连接器中时,连接器的内侧有可能被端子配合器的边缘切削并且损坏。针对这个问题,已经提出了防止损坏连接器的内侧的端子配合器(例如,参考专利文献I)。如在图6和图7中所示,专利文献I所示端子配合器101包括:形成为管状形状从而将配对端子装配于此的电接触部106 ;通过压接将电线连接于此的电线连接部109 ;以及被插入到电接触部106中并且设置在电接触部106的远端处的帽体部件103。引用列表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00-91014
技术实现思路
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的传统的端子配合器101存在问题。即,近年来随着端子配合器缩小尺寸,帽体部件103已经缩小尺寸,并且这正在引起在电接触部106和帽体部件103之间的接合力降低。因此,为了防止帽体部件103脱落,有必要在帽体部件103的轴部103a上涂布粘结剂以通过粘结剂的粘结力在电接触部106处保持帽体部件103。因此,当将帽体部件103装接到端子配合器101时有必要涂布粘结剂,从而引起工人的负担增加。此外,存在以下问题:可能存在由涂布粘结剂的工人的技术水平的差异引起的、用于将帽体部件103保持到端子配合器101的保持力的变化。而且,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使用消耗性的粘结剂,成本增加。本专利技术意在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得电接触部和在电接触部处保持的帽体部件可靠地接合到一起的端子配合器。解决问题的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端子配合器,包括:电接触部,该电接触部设置在一端处,并且形成为管状形状使得将配对端子装配到所述电接触部;电线连接部,该电线连接部设置在另一端处,并且布置成紧固电线;以及帽体部件,该帽体部件装配到所述电接触部的远端并且保持在该远端处;其中,布置成与所述帽体部件接合的第一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电接触部的所述远端处;并且其中,所述帽体部件设置有布置成与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的第二接合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述的端子配合器,其中,所述第一接合部形成为钩状形状,并且设置有:突起部,该突起部在所述电接触部的纵向方向上从所述电接触部的所述远端的边缘突出,以及竖立部,该竖立部在基本垂直于所述突起部的突出方向的方向上从所述突起部的远端延伸;并且其中,所述第二接合部形成为钩状形状,并且设置有:竖立片,该竖立片在基本平行于所述竖立部的延伸方向的方向上从所述帽体部件的一端延伸并且布置成与所述竖立部接合,以及膨出部,该膨出部在所述电接触部的纵向方向上从所述竖立片膨出并且布置成与所述电接触部的内周面接合。本专利技术的有利效果根据在第一方面中描述的专利技术,端子配合器如此布置,使得设置在电接触部的远端处的第一接合部与设置在帽体部件处的第二接合部接合。因此,在不使用粘结手段诸如粘结剂的情况下,能够将帽体部件可靠地保持在电接触部处。因此,当将帽体部件装接到端子配合器时,无需涂布粘结剂,从而减轻工人的负担。此外,因为无需给帽体部件涂布粘结剂,所以能够将帽体部件可靠地保持在端子配合器处而不受到工人的技术水平的影响。而且,不再需求消耗性的粘结剂,从而削减成本。如上所述,根据在第二方面中描述的专利技术,端子配合器如此布置,使得电接触部的第一接合部形成为钩状形状,并且帽体部件的第二接合部形成为钩状形状。因此,在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之间的接合力进一步增强。因此,能够将帽体部件更加可靠地保持在端子配合器处。此外,端子配合器如此布置,使得将帽体部件沿着垂直于电接触部的纵向方向的方向装配。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将帽体部件在电接触部的纵向方向上拉出。附图简要说明图1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端子配合器的构造;图2是图1所示端子配合器沿着线I1-1I截取的截面图;图3A是示出图1所示端子配合器的帽体部件的构造并且示出帽体部件的远端侧的透视图;图3B是示出图1所示端子配合器的帽体部件的构造并且示出帽体部件的后端侧的透视图;图4A是图1所示端子配合器的电接触部的透视图并且示出电接触部的前侧;图4B是图1所示端子配合器的电接触部的透视图并且示出电接触部的后侧;图5是示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端子配合器的连接器的构造的截面图;图6示出传统端子配合器的构造;并且图7示出图6所示传统端子配合器沿着线V1-VI截取的截面图。附图标记列表I端子配合器3帽体部件6电接触部8接合部9电线连接部28第一接合部31突起部33竖立部41第二接合部43延伸部45竖立片49膨出部61连接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图1到5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如在图1中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端子配合器I包括:电接触部6,其设置在端子配合器I的一个端侧处,并且布置成被装配到配对端子并且电连接到配对端子;接合部8,其设置在端子配合器I的中央部处,并且布置成当收纳在连接器61中时(图5所示)与接合矛状物76接合;以及电线连接部9,其设置在端子配合器I的另一个端侧处,并且通过紧固电线而布置成与电线电连接。端子配合器I包括通过压制并且弯曲由铜或者铜合金或者铝或者铝铜制成的金属板而制成的本体部2。电接触部6包括一对周壁部15、15,并且通过弯曲该一对周壁部15、15而形成为环管状形状。电接触部6包括狭缝6a、第一接合部28和帽体部件3。狭缝6a在电接触部6的全部长度之上沿着电接触部6的纵向方向设置。狭缝6a由在彼此之间带有空间地面对彼此的该一对周壁部15、15各自的边缘形成。如在图2和图4中所示,第一接合部28设置在电接触部6的远端处。第一接合部28形成为钩状形状,并且设置有从电接触部6的远端的边缘突出的突起部31以及从突起部31的远端延伸的竖立部33。突起部31在电接触部6的纵向方向上从电接触部6的远端部的边缘突出。突起部31在狭缝6a的相对侧上位于电接触部6的外周上。通过弯曲突起部31形成竖立部33。竖立部33从突起部31的远端延伸,并且在垂直于电接触部6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延伸。竖立部33延伸到电接触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子配合器,包括:电接触部,该电接触部设置在一端处并且形成为管状形状,使得将配对端子装配到该电接触部;电线连接部,该电线连接部设置在另一端处,并且布置成紧固电线;以及帽体部件,该帽体部件装配到所述电接触部的远端并且保持在该远端处,其中,布置成与所述帽体部件接合的第一接合部设置在所述电接触部的所述远端处,并且其中,所述帽体部件设置有布置成与所述第一接合部接合的第二接合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岛弘嗣泽田敦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