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使用的编织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783516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09 05: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使用的编织管,包括管体、接头、支撑管、弹性环、移动管、压环;接头与管体的一端连接,接头的外周向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支撑管置于接头的外侧,支撑管的一端与管体密封连接,支撑管的另一端向远离管体的方向延伸,支撑管的外周向表面设有第二外螺纹;弹性环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环置于接头的外侧,弹性环的一端与支撑管远离外管的一端连接,弹性环的厚度自管体向接头的方向逐渐增大;移动管置于支撑管的外侧,移动管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支撑管上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效果好,寿命长。

A woven tube for easy u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venient braided tube, comprising a tube body and a connector, a supporting tube, elastic ring, a movable pipe, pressure ring; one end of the joint and the pipe body of the connection of peripheral joints to the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external thread; the outer support tube in the joint of the support tube and one end of the tube body sealing connection, the other end of the support tube extending away from the tube direction, the support tube to the peripheral surface of a second thread; the elastic ring made of elastic material, lateral elastic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joint end, and the supporting pipe away from the outer tube is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elastic ring, the elastic ring thickness from the tube to increase joint direction; moving pipe is arranged in the outer support tube, the inner circumferential surface of the movable pipe is provided with internal threads matched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second phase of the thread pip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good use effect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使用的编织管
本技术涉及编织管
,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使用的编织管。
技术介绍
编织管按照使用用途在可以分为单头管、编织管、淋浴管。单头管主要是用于龙头,洗菜盆等厨卫五金,它的名字源于一端有外牙,也称杆子,单头管在编织上要求304不锈钢丝,EPDM内管,配件为全铜等、编织管则有不锈钢和合金丝之分,也分为上下等。现有的编织管在输送介质时,密封效果不好,使用效果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于使用的编织管,效果好。一种便于使用的编织管,包括管体、接头、支撑管、弹性环、移动管、压环;接头与管体的一端连接,接头的外周向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支撑管置于接头的外侧,支撑管的一端与管体密封连接,支撑管的另一端向远离管体的方向延伸,支撑管的外周向表面设有第二外螺纹;弹性环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环置于接头的外侧,弹性环的一端与支撑管远离外管的一端连接,弹性环的厚度自管体向接头的方向逐渐增大;移动管置于支撑管的外侧,移动管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支撑管上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压环置于弹性环的外侧,压环的一端与移动管连接,上述弹性环位于压环的移动路径上,当压环沿上述移动路径移动并与弹性环接触时,压环挤压弹性环并致使弹性环向内收缩。优选的,管体包括自内向外依次分布的内橡胶层、第一钢丝编织层、中橡胶层、第二钢丝编织层、外编织层。优选的,第一钢丝编织层的两侧分别嵌入内橡胶层、中橡胶层中。优选的,第二钢丝编织层的两侧分别嵌入中橡胶层、外编织层中。优选的,内橡胶层的内周向表面设有多个导流通道,多个导流通道沿内橡胶层的周向分布,导流通道沿管体的长度方向分布,导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贯穿内橡胶层的两端。优选的,导流通道的宽度随着其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本技术中,让接头置于外部部件P内,利用第一外螺纹与外部部件P连接,让编织管与外部部件P连接在一起。支撑管的一端与管体密封,为了避免泄露,转动移动管,让移动管向远离管体的方向移动,利用压环挤压弹性环,让弹性环与外部部件P紧密贴合,这样就能够有效表面管体与外部部件P之间发生泄露,连接快速、方便,密封效果好,使用效果好。由于弹性环的厚度组件增大,随着移动管向远了管体的方向移动,压环对弹性环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样能够更好的与外部部件P紧密贴合,提高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向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的结合;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详细说明。参照图1、2: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便于使用的编织管,包括管体1、接头2、支撑管3、弹性环4、移动管5、压环6;接头2与管体1的一端连接,接头2的外周向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支撑管3置于接头2的外侧,支撑管3的一端与管体1密封连接,支撑管3的另一端向远离管体1的方向延伸,支撑管3的外周向表面设有第二外螺纹;弹性环4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环4置于接头2的外侧,弹性环4的一端与支撑管3远离外管的一端连接,弹性环4的厚度自管体1向接头2的方向逐渐增大;移动管5置于支撑管3的外侧,移动管5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支撑管3上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压环6置于弹性环4的外侧,压环6的一端与移动管5连接,上述弹性环4位于压环6的移动路径上,当压环6沿上述移动路径移动并与弹性环4接触时,压环6挤压弹性环4并致使弹性环4向内收缩。本实施例中,管体1包括自内向外依次分布的内橡胶层7、第一钢丝编织层8、中橡胶层、第二钢丝编织层10、外编织层11;通过上述设计,能够让整个管体1承受更大的压力,强度更大,不易变形,使用寿命更长。本实施例中,第一钢丝编织层8的两侧分别嵌入内橡胶层7、中橡胶层中;提高连接强度,避免内橡胶层7、第一钢丝编织层8、中橡胶层错位移动,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第二钢丝编织层10的两侧分别嵌入中橡胶层、外编织层11中;提高连接强度,避免中橡胶层、第二钢丝编织层10、外编织层11错位移动,提高使用效果。本实施例中,内橡胶层7的内周向表面设有多个导流通道12,多个导流通道12沿内橡胶层7的周向分布,导流通道12沿管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导流通道12的两端分别贯穿内橡胶层7的两端;让流体沿只导流通道12移动,减少对内橡胶层7的冲击,降低噪音,提高使用舒适度。本实施例中,导流通道12的宽度随着其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避免杂物在导流通道12内沉积,提高使用效果。让接头置于外部部件P内,利用第一外螺纹与外部部件P连接,让编织管与外部部件P连接在一起。支撑管的一端与管体密封,为了避免泄露,转动移动管,让移动管向远离管体的方向移动,利用压环挤压弹性环,让弹性环与外部部件P紧密贴合,这样就能够有效表面管体与外部部件P之间发生泄露,连接快速、方便,密封效果好,使用效果好。由于弹性环的厚度组件增大,随着移动管向远了管体的方向移动,压环对弹性环的压力越来越大,这样能够更好的与外部部件P紧密贴合,提高密封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便于使用的编织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于使用的编织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接头、支撑管、弹性环、移动管、压环;接头与管体的一端连接,接头的外周向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支撑管置于接头的外侧,支撑管的一端与管体密封连接,支撑管的另一端向远离管体的方向延伸,支撑管的外周向表面设有第二外螺纹;弹性环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环置于接头的外侧,弹性环的一端与支撑管远离外管的一端连接,弹性环的厚度自管体向接头的方向逐渐增大;移动管置于支撑管的外侧,移动管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支撑管上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压环置于弹性环的外侧,压环的一端与移动管连接,上述弹性环位于压环的移动路径上,当压环沿上述移动路径移动并与弹性环接触时,压环挤压弹性环并致使弹性环向内收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使用的编织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接头、支撑管、弹性环、移动管、压环;接头与管体的一端连接,接头的外周向表面设有第一外螺纹;支撑管置于接头的外侧,支撑管的一端与管体密封连接,支撑管的另一端向远离管体的方向延伸,支撑管的外周向表面设有第二外螺纹;弹性环由弹性材料制成,弹性环置于接头的外侧,弹性环的一端与支撑管远离外管的一端连接,弹性环的厚度自管体向接头的方向逐渐增大;移动管置于支撑管的外侧,移动管的内周向表面设有与支撑管上的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压环置于弹性环的外侧,压环的一端与移动管连接,上述弹性环位于压环的移动路径上,当压环沿上述移动路径移动并与弹性环接触时,压环挤压弹性环并致使弹性环向内收缩。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兴龙
申请(专利权)人:宁国市兴龙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