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瑞全专利>正文

淋膜T型模新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983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淋膜T型模新结构,其特点是在节流杆的外侧设一并列的第二节流杆,第二节流杆前端连结一扁平状导片并穿伸固定于推板可随之移动伸入T型模的胶液流道,节流杆和第二节流杆与模具侧边封板的孔上设密封装置,押出口部位设双重密封结构,使射出的胶液呈现均匀厚度,提高产品精密度,并能进一步防止模具漏料,增进作业的顺畅。(*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淋膜T型模新结构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薄膜制品的设备,特别是一种淋膜作业的附属设备。淋膜作业是在产品成型的同时在其表面披覆一层非常薄的薄膜,如淋膜纸,雨帆和软性铜板等产品。淋膜作业所使用的传统的淋膜T型模1,如图1所示,为针对不同大小产品作业,以出口2外设置可抽拉的挡片3调整模具出口2的宽度。这种结构具有下列缺失:1、因注入模具内的胶液扩张到整个胶道时会向二侧推挤,致由出口2押出后淋膜二侧的厚度较厚,影响产品精密度;2、其挡片3仅能调整出口2的宽窄,无法防止作业时胶液受挡片3阻隔的出口2部位漏出,影响整个作业环境、程序及产品的品质。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淋膜T型模的新结构,可有效防止模具漏料,改善淋膜厚度品质,提高产品精密度。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节流杆的外侧设一并列的第二节流杆,第二节流杆前端连结一扁平状导片并穿伸固定于推板可随之移动伸入T型模的胶液流道,节流杆和第二节流杆与模具侧边封板的孔上设密封装置。押出口部位设双重密封结构。藉由上述特殊结构设计,本技术具有下列功效:1、藉第二节流杆及其前端导片的引导,使由押出口射出的胶液呈现均匀厚度,改善传统模具射出成型后淋膜二侧厚度不均的缺失,达到提高产品精密度及良好品质的功效;2、在两节流杆与封板的结合部位或在押出口部位均设防漏装置,能更进一步防止模具漏料,增进作业的顺畅。-->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图1是传统淋膜T型模轴测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淋膜T型模轴测视图。图3是图2部分结构轴测视图。图4是图2的横剖视图。图5是图2中两节流杆示意图。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图7是图2中两节流杆的密封装置剖视图。图8是图2中调节横块轴测示意图。图9是图8中局部放大示意图。参照图2、3、4,淋膜T型模的整体结构包括有适当宽度的上模10和下模11,在上、下模10、11相对面设胶液流道12,上、下模10、11前端形成适当间隙的押出口13,使胶液由入料口进入后能循胶液流道快速、均匀且平稳的由押出口13射出,在模具的二侧部相对设有调节装置20,调节装置20是藉由螺杆21承载一推板22,推板22上结合固定铜质节流杆23及长条状的调节横块24,用以分别调节胶液流道12的胶液流量及押出口13的宽度,节流杆23的外侧设一并列的第二节流杆30,第二节流杆30由调整螺栓301的锁掣而穿伸固定于推板22,并可随之移动伸入T型模的胶液流道,其直径较小且在前端连结一扁平状的导片31,导片31的斜度则配合节流杆23前端的斜度可以顺沿并排,如图5、6所示。图7表示节流杆23和第二节流杆30贯穿于模具侧边封板101的孔102上设有密封装置40,它由带螺纹压套41、垫圈42和聚四氟乙稀制成的压紧环43组成,垫圈42与压紧环43的对应端分别设可啮合的尖突缘421及内尖凹槽431,模具侧部封板101钻设有阶级孔102,其中大孔103为螺孔,装配时将压紧环43和垫圈42依此置入,并以压套41旋入压紧固定,小孔104的直径和密封装置40的内径可装入节流杆23-->和第二节流杆30,孔与杆的装配状态均呈滑动配合,上述第二节流杆30和密封装置40的结构,可改善由押出口13射出的淋膜厚度品质,且可防止胶液由模具封板101沿节流杆23和第二节流杆30漏出。调整时,先转动调节装置20的螺杆21以确定推板22前进或后退,当推板22前进时会同时带动节流杆23、第二节流杆30和调节横块24前进,从而分别阻隔胶液流道和缩小押出口13的宽度,而注入胶液向前流动时朝两侧扩张的压力较大,又受到节流杆23的阻挡,所以会在两侧形成较多、较厚的胶流,而传统设计的节流杆23主要目的在阻隔胶液缩小胶液流道,无法有效地将两侧多量的胶流引导分散,现方案中当多量的胶液流经第二节流杆30时,会经由其前端设置扁平的导片31引导而有序地顺沿该导片31流出,因而得到极精密的淋膜厚度。并且可随需要自由调整第二节流杆30与节流杆23的距离,以控制射出的产品精密度。节流杆23和第二节流杆30的调整方式如图3所示,调整推板22顶部及上侧斜边处对应两节流杆23、30的调整螺钉231、301,即可在各种使用情况下随时改变两节流杆23、30的相关位置。为防止胶液沿两节流杆23、30漏出,可随时旋紧密封装置40,其调整方法是在完成两节流杆23、30位置调整后,旋紧露于封板101外侧的压套41,随着压套41旋紧向前推进时会依序推挤垫圈42和压紧环43,当压紧环43的内尖凹槽431受到垫圈42端部尖突缘421迫合,又受到阶级孔102的限制,只能向二侧扩张,而同时对孔壁及节流杆施予压紧力,从而紧密地封住封板101和两节流杆23、30的结合部位,达到确实、有效地防止胶液由该处泄漏。参照图4、8、9,本技术另一特点是在调节押出口13大小的调节横块24内侧设双层的钢板25和聚四氟乙稀垫片26,以得到调整押出口13时双重的防漏效果。调节横块24配合模具前端的斜度形成一凹道241可套合在模具前端将押出口13封住,凹道241内设一容槽242,容槽242的二端均导以圆角,在-->容槽242壁面设斜边243,将二相同长宽的钢板25和垫片26结合之后置入容槽242内可紧抵斜边243,防止胶液流入容槽242,调节横块24整个封住押出口13时以钢板25及垫片26封住,调节横块24前侧挖设排列的螺孔244内设弹簧27及调整螺钉28,旋紧调整螺钉28向前顶挤弹簧27,再由弹簧28的弹力依序推进钢板25和垫片26,达到双重密封的良好防漏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淋膜T型模新结构,包括有T型模两侧部相对设有调节装置,由螺杆承载一随时可随螺杆运动的推板,推板上结合固定的节流杆及调节横块,其特征是:节流杆(23)的外侧设一并列的第二节流杆(30),第二节流杆(30)前端连结一扁平状导片(31)并穿伸固定于推板(22)可随之移动伸入T型模的胶液流道(12),节流杆、第二节流杆(23、30)与模具侧边封板(101)的孔(102)上设密封装置(4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淋膜T型模新结构,包括有T型模两侧部相对设有调节装置,由螺杆承载一随时可随螺杆运动的推板,推板上结合固定的节流杆及调节横块,其特征是:节流杆(23)的外侧设一并列的第二节流杆(30),第二节流杆(30)前端连结一扁平状导片(31)并穿伸固定于推板(22)可随之移动伸入T型模的胶液流道(12),节流杆、第二节流杆(23、30)与模具侧边封板(101)的孔(102)上设密封装置(4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淋膜T型模新结构,其特征是密封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全
申请(专利权)人:陈瑞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