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丁坚如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脚踏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76347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0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脚踏式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前轮与车架连接,车架上贯穿装置第一主动轴及第一从动轴,第一主动轴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轴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一从动轮,第一主动轴还与脚踏杆的一端插接,所述脚踏杆的另一端装置脚踏板,传动链条的一端与所述脚踏板连接,另一端顺序绕过第一从动轮及第三从动轮并与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车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钢丝绳及链条两种不同的传动方式,根据不同传动方式选择相对应的从动轮结构,使整个传动过程更省力,有效的实现了骑车人员重量向驱动力的转换,即使处于爬坡或有阻力的大风天气,也能骑行自如,省时省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脚踏式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脚踏式自行车。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脚踏自行车是依靠踩动脚踏板带动链轮传动方式来实现自行车的移动,这种传统结构的自行车使在长期骑行过程中势必会增加骑行人员的疲劳度,尤其是遭遇爬坡或者具有阻力的大风天气,在踩踏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力气,浪费时间,无法发挥最大骑行效率,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 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骑行方便的新型脚踏式自行车,省时省力,有效的提高了骑行效率。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脚踏式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前轮与车架连接,车架上贯穿装置第一主动轴及第一从动轴,第一主动轴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轴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一从动轮,第一主动轴还与脚踏杆的一端插接,所述脚踏杆的另一端装置脚踏板,传动链条的一端与所述脚踏板连接,另一端顺序绕过第一从动轮及第三从动轮并与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车架上。一种新型脚踏式自行车,包括前轮、后轮,所述前轮与车架连接,于所述车架上贯穿装置第一主动轴及第二从动轴,所述第一主动轴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一主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轴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二从动轮,所述第一主动轴还与脚踏杆的一端插接,所述脚踏杆的另一端装置脚踏板,传动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脚踏板固接,传动钢丝绳的另一端卷绕在第四从动轮上,在第四从动轮上装置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呈螺旋式,所述第二弹簧(1002)的一端与第四从动轮固接,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后轮转动轴连接。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第三从动轮对称装置在后轮转动轴的两端;所述第四从动轮对称装置在后轮转动轴的两端;所述脚踏杆为两根,分别布置于车架的左右两侧并与所述第一主动轴插接;所述第一从动轮与第三从动轮均为齿牙式;第四从动轮的外周均向内凹陷形成环形内凹面,第四从动轮的结构与第二从动轮相同;第二弹簧呈螺旋式。第三从动轮的外周向内凹陷形成槽,槽的截面为“U”形,第一从动轮(6)与第三从动轮的结构相同;于脚踏板的上部还装置限位块,限位块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杆与车架(2)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钢丝绳及链条两种不同的传动方式,根据不同传动方式选择相对应的从动轮结构,使整个传动过程更省力,有效的实现了骑车人员重量向驱动力的转换,即使处于爬坡或有阻力的大风天气,也能骑行自如,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传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种传动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四从动轮的侧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三从动轮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前轮1、后轮8,前轮I与车架2连接,于车架2上贯穿装置第一主动轴301及第一从动轴601,第一主动轴301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一主动轮3,第一从动轴601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一从动轮6,第一主动轴301还与脚踏杆4的一端插接,脚踏杆4为两根,分别布置于车架2的左右两侧。脚踏杆4的另一端装置脚踏板5,传动链条7的一端与脚踏板5连接,另一端顺序绕过第一从动轮6及第三从动轮9并与第一弹簧1001的一端连接,第三从动轮9对称装置在后轮转动轴901的两端,第三从动轮9为齿牙式。第一弹簧1001的另一端固定在车架2上,如图4所示,第三从动轮9的外周向内凹陷形成槽902,槽902的截面为“U”形。如图1所示,脚踏板4的上部还装置限位块11,限位块11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杆12与车架2连接。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包括前轮1、后轮8,前轮I与车架2连接,在车架2上贯穿装置第一主动轴301及第二从动轴601’,第一主动轴301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一主动轮3,第二从动轴601’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二从动轮6’,第一主动轴301还与脚踏杆4的一端插接,脚踏杆4为两根,分别布置于车架2的左右两侧。脚踏杆4的另一端装置脚踏板5,传动钢丝绳V的一端与脚踏板5固接,传动钢丝绳V的另一端卷绕在第四从动轮9’上,第四从动轮9’对称装置在后轮转动轴901的两端。第四从动轮9’的外周向内凹陷形成环形内凹面902’,内凹面902’便于传动钢丝绳V的卷绕。在第四从动轮9’上装置第二弹簧1002,第二弹簧1002呈螺旋式。第二弹簧1002的一端与第四从动轮9’固接,第二弹簧1002的另一端与后轮转动轴901连接。如图2所示,脚踏板4的上部还装置限位块11,限位块11的两端分别通过固定杆12与车架2连接。本技术的第一种结构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1所示,骑行人员通过踩踏脚踏板5并带动脚踏杆4动作,由于脚踏板5与传动链条7的一端连接,传动链条7受拉力并驱动第一从动轮6及第三从动轮9转动,由于第三从动轮9与后轮8通过后轮转动轴901连接,并且传动链条7的另一端与第一弹簧1001连接,由此驱动后轮8转动,在脚踏板5踩到最低点时,传动链条7的一端拉伸第一弹簧1001并使第一弹簧1001处于拉伸状态,当脚踏板5松开后,第一弹簧1001收缩并产生驱动力传递到第三从动轮9,使第三从动轮9产生回转,从而保证了后轮8不停的作转动,有效的减少骑行人员的对自行车的作用力。本技术的第二种结构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如图2所示,如图1所示,骑行人员通过踩踏脚踏板5并带动脚踏杆4动作,由于脚踏板5与钢丝绳V的一端连接,使钢丝绳V产生拉力并驱动第二从动轮6’在车架2上转动,由于钢丝绳V的另一端卷绕在第四从动轮9’上,因此也驱动第四从动轮9’转动,由于第二弹簧1002的一端与第四从动轮9’连接,因此第四从动轮9’随转的同时也驱动第二弹簧1002的不断拉伸,当脚踏板5松开时,第二弹簧1002不受力产生收缩,由此产生驱动力传递到第四从动轮9’,使第四从动轮9’产生回转,保证了后轮8不停的作转动。在上述第一种结构中,第三从动轮9的外周向内凹陷形成槽902,槽902的截面为“U”形,第一从动轮6的结构与第三从动轮9相同。在第二种结构中,第四从动轮9’的外周向内凹陷形成环形内凹面902’,第二从动轮6’的结构与第四从动轮9’相同。以上描述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不是对技术的限定,本技术所限定的范围参见权利要求,在不违背本技术的基本结构的情况下,本技术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脚踏式自行车,包括前轮(1)、后轮(8),所述前轮(1)与车架(2)连接,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车架(2)上贯穿装置第一主动轴(301)及第一从动轴(601),所述第一主动轴(301)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一主动轮(3),所述第一从动轴(601)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一从动轮(6),所述第一主动轴(301)还与脚踏杆(4)的一端插接,所述脚踏杆(4)的另一端装置脚踏板(5),传动链条(7)的一端与所述脚踏板(5)连接,另一端顺序绕过第一从动轮(6)及第三从动轮(9)并与第一弹簧(1001)的一端连接,第一弹簧(1001)的另一端固定在车架(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脚踏式自行车,包括前轮(I )、后轮(8),所述前轮(I)与车架(2)连接,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车架(2)上贯穿装置第一主动轴(301)及第一从动轴(601),所述第一主动轴(301)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一主动轮(3),所述第一从动轴(601)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一从动轮(6),所述第一主动轴(301)还与脚踏杆(4)的一端插接,所述脚踏杆(4)的另一端装置脚踏板(5),传动链条(7)的一端与所述脚踏板(5)连接,另一端顺序绕过第一从动轮(6)及第三从动轮(9)并与第一弹簧(1001)的一端连接,第一弹簧(1001)的另一端固定在车架(2)上。2.一种新型脚踏式自行车,包括前轮(I )、后轮(8),所述前轮(I)与车架(2)连接,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车架(2)上贯穿装置第一主动轴(301)及第二从动轴(601’),所述第一主动轴(301)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一主动轮(3),所述第二从动轴(601’)的两端对称布置第二从动轮(6’),所述第一主动轴(301)还与脚踏杆(4)的一端插接,所述脚踏杆(4)的另一端装置脚踏板(5),传动钢丝绳(7’)的一端与所述脚踏板(5)固接,传动钢丝绳(7’)的另一端卷绕在第四从动轮(9 ’)上,在第四从动轮(9 ’)上装置第二弹簧(1002 ),所述第二弹簧(1002 )呈螺旋式,所述第二弹簧(1002)的一端与第四从动轮(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坚如
申请(专利权)人:丁坚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