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雷蕾专利>正文

一种安装有反压自控防撞装置的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77593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7 03: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有反压自控防撞装置的车辆,属于汽车工业应用控制技术领域。由汽车底盘、底盘大梁、汽车主轴、车轮、液压油箱、液压机械臂、反压自控防撞装置、伸缩臂、红外线传感器、信息处理装置、液压控制装置、单向阀、左装力臂、右支撑臂、多级减压阀、导油管、制动限速器和后防撞支架组成。红外线传感器发射头安装在车头标识牌中,将红外线测出的安全距离采集数据,由信息处理装置转换电磁信号至反压自控防撞装置中,当时速超过60码、对应相向直线物体的安全简距小于20米时伸缩臂伸出,柱塞缸吸管内充满一定压强的液体,在撞击瞬间产生反压低消撞击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装有反压自控防撞装置的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有反压自控防撞装置的车辆,属于汽车工业应用控制

技术介绍
目前,车辆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被追宠,近年来全国的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交通事故频繁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惨重,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各种事故的90%以上,对人类的危害已远远超过了地震、洪水、火灾这些可怕的灾难,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辆迅猛增加,交通条件与交通流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在预防道路交通事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由于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法律意识淡薄,安全防范能力较差,道路交通安全现状仍不容客观,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近年交通事故50万起,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均超过10万人,相当于一个小型县,居世界第一,每5分钟就有一人丧身车轮,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每年因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随着汽车的应用市场越来越大,交通事故层出不穷惨不忍睹,可在发展趋势生活中又离不开交通,汽车已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出行代步工具,但是在生活中常常发生交通事故,两车撞击的交通事故可以说天天发生,虽然有交通规章制度不断加强驾驶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气囊、保险等,都不能够降低事故对人身损害,安装有反压自控防撞装置的车辆就能够;尽可能防范不确定因素引起的交通事故,降低频发率对人身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有反压自控防撞装置的车辆,在汽车底盘前后端二侧,通过反压自控防撞装置降低撞击力;当两车接近安全报警简距时,红外线传感器指示开启液压控制装置,将伸缩吸臂伸出,吸管内充满一定压力的液压,具有压力的液压油在外力压缩比的作用下产生反压,在撞击瞬间产生的反压低消、化解撞击能;信息处理装置对接收的红外线传感器信息进行处理,当接收到的红外线传感器信息中包含测速器信息大于30公里时,通过导电线向液压控制装置输送电流,接通多级电磁减压阀,反压自控防撞装置进入工作状态。通过驾驶一种安装有反压自控防撞装置的车辆,可以将交通事故中的人身伤害降至再低,通过反压自控防撞装置中正压在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负压,伸缩吸臂中的液压在撞击力下正正得负压缩比相互低消,人身伤害度甚至于可达到为零,交通事故化险为夷。同时左装力臂、右支撑臂能够让一般车辆的左右防撞,载重车侧翻、尤其是左装力臂能够让特种车辆具有防撞功能,例如警车的拦截功能等,即使高速动车,也可将反压自控防撞装置进一步设计,遇到突发情况时所有的力被负压化解作为动车的前后防撞,通过伸出力臂的长短来消除速度上的冲击力,可应用于各种高速机动车。设计中力臂管腔进入的液压大小、柱塞行程将是产生负压的关键,计算正确就不会出现撞击力出现的危害;还能够预防翻车,即使在山坡道路上翻落,也可以通左装力臂、右支撑臂的液压功能扶正,不需要吊装作业就能争取到救人的宝贵时间。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由汽车底盘1、底盘大梁2、汽车主轴3、车轮4、液压油箱5、液压机械臂6、反压自控防撞装置7、伸缩吸臂8、红外线传感器9、信息处理装置10、液压控制装置11、单向阀12、左装力臂13、右支撑臂14、多级电磁减压阀15、导油管16和后防撞支架17共同组成,可应用于各种高速机动车。伸缩吸臂8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1前端二侧,由导油管16连接液压油箱5、液压机械臂6,反压自控防撞装置7内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9、信息处理装置10和液压控制装置11,红外线传感器9引出一导线与车头立体金属标牌连接,左装力臂13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1的左边中间点,右支撑臂14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1的右边中间点,左装力臂13、右支撑臂14 一端都安装有液压机械臂6,当红外线测速到超过30码、安全距离小于二米时伸缩吸臂8伸出,在撞击瞬间伸缩吸臂8管腔内产生反压(负压)低消撞击能。所述的伸缩吸臂8可二级伸缩,一端固定安装多级电磁减压阀15,液压机械臂6端可弹性伸缩,多级电磁减压阀15为3级减压转换撞击能。所述的红外线传感器9领导线引出连接车头立体标牌,作为红外线发射探头,信息处理装置10与原有的路码测速器连接,当与红外线测速超过30码统一时、在安全距离小于二米时伸缩吸臂8伸出,管腔内同时吸入具有一定压强的液体。所述的液压油箱5为密封承压式油箱,油箱底设有截止阀与单向阀二个接孔,打开截止阀充满一定压强的液体后关闭,液体可为液压油或者乳化液,以不同车型载重量计算在120码速度时所产生撞击力所需压强液体,以常规高压泵灌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反压自控防撞装置,快速消除由高速产生的撞击力,降低人身伤害最大化确保车辆人员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信息处理示意图,图3左装力臂位置图,图4反压自控防撞装置,图5安装有反压自控防撞装置的车辆。【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由由汽车底盘、底盘大梁、汽车主轴、车轮、液压油箱、液压机械臂、反压自控防撞装置、伸缩吸臂、红外线传感器、信息处理装置、液压控制装置、单向阀、左装力臂、右支撑臂、多级电磁减压阀、导油管和后防撞支架共同组成。伸缩吸臂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前端二侧,由导油管16连接液压油箱5、液压机械臂6,反压自控防撞装置7内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9、信息处理装置10和液压控制装置11,红外线传感器9引出一导线与车头立体金属标牌连接,左装力臂13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1的左边中间点,右支撑臂14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1的右边中间点,左装力臂13、右支撑臂14 一端都安装有液压机械臂6,当红外线测速到超过30码、安全距离小于二米时伸缩吸臂8伸出,在撞击瞬间伸缩吸臂8管腔内产生反压(负压吸能)低消撞击力。当车速超过30码时,红外线传感器的数据在信息处理装置的快速反应下,反压自控防撞装置中的液压控制装置按照设计程序进入工作状态,液压机械臂从信息处理装置发来的指令执行力拒、支撑动作,息处理装置对接收到的时速、对向物体安全简距进行数据处理,当处理数据的信息中包含反压自控防撞装置中输入的相对撞击距离信息时,通过导电线向多级电磁减压阀输送电流,多级电磁减压阀导油管接通单向阀,伸缩吸臂8的柱塞杆伸出。柱塞缸内吸入压强液体,当产生撞击时,伸缩吸臂柱塞杆受到外来的撞击力回缩,被柱塞缸内吸入压强液体回弹产生负压低消;伸缩吸臂柱塞杆伸出的力来自液压油箱内的压强,液压油箱内的压强液体在单向阀作用下只出不进,使受到外来的撞击力的伸缩吸臂柱塞杆回缩压强与充满柱塞缸内的压强液体产生负压,撞击力在负压低消下等于零。驾驶一种安装有反压自控防撞装置的车辆,可以不需要再使用安全气囊,降低整车安全配备制造成本,通过车头立体标牌作为红外线探头,隐秘、美观大方。下面本专利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当车辆发生侧翻时,信息处理装置10向左装力臂13、右支撑臂14发出指令,机械臂6活动控制车辆翻滚程度,在左装力臂13、右支撑臂14配合下,将车辆在翻滚的地理条件下稳固、自我扶正,安装有反压自控防撞装置的车辆作为警车用,左装力臂安装在警车上具有横向防撞功能,在右支撑臂的功能配合下提高拦截、堵截能力,体现出反压自控防撞装置产生的负压特点,即使高速动车,也可将反压自控防撞装置进一步设计,遇到突发情况时所有的高速力可被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有反压自控防撞装置的车辆,由汽车底盘(1)、底盘大梁(2)、汽车主轴(3)、车轮(4)、液压油箱(5)、液压机械臂(6)、反压自控防撞装置(7)、伸缩吸臂(8)、红外线传感器(9)、信息处理装置(10)、液压控制装置(11)、单向阀(12)、左装力臂(13)、右支撑臂(14)、多级电磁减压阀(15)、导油管(16)和后防撞支架(17)共同组成;其特征是:伸缩吸臂(8)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1)前端二侧,由导油管(16)连接液压油箱(5)、液压机械臂(6),反压自控防撞装置(7)内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9)、信息处理装置(10)和液压控制装置(11),红外线传感器(9)引出一导线与车头立体金属标牌连接,左装力臂(13)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1)的左边中间点,右支撑臂(14)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1)的右边中间点,左装力臂(13)、右支撑臂(14)一端都安装有液压机械臂(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有反压自控防撞装置的车辆,由汽车底盘(1)、底盘大梁(2)、汽车主轴(3)、车轮(4)、液压油箱(5)、液压机械臂(6)、反压自控防撞装置(7)、伸缩吸臂(8)、红外线传感器(9)、信息处理装置(10)、液压控制装置(11)、单向阀(12)、左装力臂(13)、右支撑臂(14)、多级电磁减压阀(15)、导油管(16)和后防撞支架(17)共同组成;其特征是:伸缩吸臂(8)固定安装在汽车底盘(1)前端二侧,由导油管(16)连接液压油箱(5)、液压机械臂(6),反压自控防撞装置(7)内安装有红外线传感器(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鉴源雷蕾蒋锡萍
申请(专利权)人:雷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