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47581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发动机配件,一种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负压自控活塞(4)与平衡球体(3)、球体行程调节螺丝(2)、自控活塞弹簧(6)、弹簧预存压力调节螺丝(7)相连动;闭合阀活塞头部气道(13)连通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与闭合阀阀座(17);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与进气过滤口管(16)相通;闭合阀尾部出气口管(8)与发动机进气支管的进气口管(9)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增大发动机进气量,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降低发动机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配件,具体地说是一种提高发动机效率的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
技术介绍
车辆经过长时期的使用,粘附在过滤器表面的灰尘和赃物不断增加,影响了发动机的进气量,造成了如下的严重后果:1.发动机功率下降;2.车辆行驶加速性能下降;3.燃油消耗增加;4.废气排放超标。这个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技术问题。中国专利2005年10月5日授权公告号CN2731124Y公开了本专利技术人“一种能使发动机提速的自动进气阀”的技术专利文件。这项专利提供了在发动机进气量减少,发动机性能下降时,在原进气量基础上增加额外供气,使发动机提速的自动进气阀。但是由于空气中的粉尘污染存在,仍然无法根本解决增大进气量的问题。中国专利2010年06月09日授权公告号CN201502456U公开了本专利技术人“发动机双气道进气增压器”的技术专利文件。这项专利提供了在发动机进气量减少,发动机性能下降时,由两组气道向发动机供气的双气道进气增压器。这项双气道进气增压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是这样的:1.第一组气道由触点开关控制,当接通电源时,电磁阀接通负压至膜片,增压器装置启动,向发动机供气;2.第二个气道由负压变化自动控制进气阀控制,当负压变化时,增压器装置启动,向发动机供气;这样就形成了双气道进气增压器。但是此项技术由于控制环节点多,所以故障点多,影响了发动机双气道进气增压器的正常工作,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效率。因此专利技术一种利用发动机进气动态控制,减少控制环节,减少故障发生,提高产品使用效率,增大发动机的进气量,降低发动机油耗的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是十分有意义的。经广泛查阅国内外出版物和专利文献,未见有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未见有与本技术完全相同的技术方案,因此本技术具有创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由进气过滤口管(16)、球体行程调节螺丝(2)、平衡球体(3)、负压自控活塞(4)、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自控活塞弹簧(6)、弹簧预存压力调节螺丝(7)、连接垫片(15)、闭合阀活塞(12)、闭合阀活塞头部气道(13)、闭合阀(14)闭合阀阀座(17)、闭合阀尾部出气口管⑶组成,负压自控活塞⑷与平衡球体(3)、球体行程调节螺丝(2)、自控活塞弹簧(6)、弹簧预存压力调节螺丝(7)相连动;闭合阀活塞头部气道(13)连通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与闭合阀阀座(17);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与进气过滤口管(16)相通;闭合阀尾部出气口管⑶与发动机进气支管的进气口管(9)相通。本技术的要点是:1.在原有的空气进气装置基础上,去除了实际应用中易出现故障的电气控制组件:触点开关、电磁阀及膜片阀控制组件.2.设置了发动机负压进气控制组件:负压自控活塞4、自控活塞弹簧6、调节螺丝组件、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闭合阀14 ;闭合阀活塞头部气道13经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与负压自控进气装置I的进气过滤口管16相通;闭合阀尾部出气口管8与发动机进气支管的进气口管9相连。当发动机怠速状态时,进气支管9产生稳定负压吸力,空气进入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形成聚压气流吸附力使负压自控活塞4下行,这时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闭合;怠速状态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自动关闭供气。当发动机转速提高时,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的进气工作过程如下:随着发动机节气门10开度增大,发动机转速提高,进气支管9负压随之降低,使得自控活塞弹簧6的预存压力,随着负压吸力降低而产生作用,最终使负压自控活塞4向上运动,脱离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 ;此时外界空气可以经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I的进气过滤口管16,进入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形成聚压气流;气流通过自控活塞头部气道13,顶开闭合阀活塞12,通过闭合阀尾部气道出气口管8进入发动机。向发动机提供充足的空气,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完成了本技术的任务,实现了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在原有的空气进气装置基础上,去除了电气控制组件:触点开关、电磁阀及膜片阀控制组件,设置了发动机负压进气控制组件及闭合阀组成。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气道与发动机的进气支管相连,通过感应发动机的进气负压变化,向发动机提供气体。当发动机进气支管负压稳定时,负压自控进气装置的阀门自动关闭。闭合阀组作用:通过气道与发动机进气支管连通,发动机静止状态,闭合阀常态关闭,发动机工作状态允许空气单向进入发动机。起到增大负压气室空间,增大进气储气量。本技术的优点是:1.增大发动机的进气量,提高发动机效率。2.进气负压控制,使用寿命长。3.结构简单,使用效果好。4.降低发动机能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结构图。图中:发动机负压进气自控装置I ;球体行程调节螺丝2 ;平衡球体3 ;负压自控活塞4 ;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 ;自控活塞弹簧6 ;弹簧预存压力调节螺丝7 ;闭合阀尾部出气口管8 ;发动机进气支管的进气口管9 ;节气门10 ;发动机11 ;闭合阀活塞12 ;闭合阀活塞的头部气道13 ;闭合阀14 ;连接垫片15 ;进气过滤口管16 ;闭合阀座17组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在发动机静止状态时:发动机进气支管无进气负压,负压自控活塞4在弹簧预存压力调节螺丝7及自控活塞弹簧6的双重作用下,形成预存压力使负压自控活塞4向上运动,脱离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使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常态开启;而闭合阀14可以通过闭合阀活塞12的头部气道13连接垫片15,实现最终与进气过滤口管16相通;此时闭气活塞12的尾部出气口管8与发动机11的进气支管的进气口管9相连;但是由于这时发动机进气支管无进气负压,故闭合阀14内的闭气活塞12在闭气活塞弹簧预存弹力作用下做伸张运动与闭气阀座17常态闭合。这时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I不工作。( 二 )发动机怠速状态时:节气门10处怠速开度,发动机进气支管负压稳定且进气吸力较高,此时外界空气可以经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I的进气过滤口管16进入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再经自控活塞弹簧6,连接垫片15,进入闭合阀14的头部气道13,然后气流顶开闭合阀活塞12,压缩闭合阀活塞下的弹簧,进入闭合阀座17,再经闭合阀尾部气道出气口管8,最终进入发动机进气支管的进气口管9 ;但是随着发动机进气支管的负压吸力不断升高,外界空气进入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后形成聚压气流吸附力;这时自控活塞4在平衡球3的自重作用以及球体行程调节螺丝的压力作用下,震浮调节下行,然后压缩自控活塞弹簧6,使自控活塞4与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闭合。这时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自动完成关闭进气。(三)发动机转速提高时: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I上的出气口管8与发动机11上的进气支管的进气口管9相连;随着节气门10的开度增大,进气支管负压随之降低,自控活塞弹簧6的预存压力也随着负压吸力降低得到释放,这使得负压自控活塞4受自控活塞弹簧6得释放压力向上运动,脱离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这样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就被开启了 ;此时外界空气,可以经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I上的进气过滤口管16,进入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形成聚压气流;气流再通过自控活塞弹簧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负压自控进气装置,由进气过滤口管(16)、球体行程调节螺丝(2)、平衡球体(3)、负压自控活塞(4)、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自控活塞弹簧(6)、弹簧预存压力调节螺丝(7)、连接垫片(15)、闭合阀活塞(12)、闭合阀活塞头部气道(13)、闭合阀(14)闭合阀阀座(17)、闭合阀尾部出气口管(8)组成,其特征在于:负压自控活塞(4)与平衡球体(3)、球体行程调节螺丝(2)、自控活塞弹簧(6)、弹簧预存压力调节螺丝(7)相连动;闭合阀活塞头部气道(13)连通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与闭合阀阀座(17);圆锥形气道闭气阀座(5)与进气过滤口管(16)相通;闭合阀尾部出气口管(8)与发动机进气支管的进气口管(9)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夫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追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