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它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它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更具体涉及:兼顾高容量和优异热稳定性、并且可获得高输出功率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有该正极活性物质的高容量、高输出功率且安全性高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
技术介绍
近年,随着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小型电子设备的急速普及,作为可充放电的电源,对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的需求在急剧增长。作为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的正极活性物质,镍酸锂(LiNiO2)所代表的锂镍复合氧化物、锰酸锂(LiMn2O4)所代表的锂锰复合氧化物等与钴酸锂(LiCoO2)所代表的锂钴复合氧化物正在一同地被广泛应用。钴酸锂存在有下述问题,含有钴作为主要成分,其埋藏量少因而昂贵,且供给不稳定并且价格的变动也大。由此,从成本的观点考虑,含有比较廉价的镍或锰作为主要成分的锂镍复合氧化物或锂锰复合氧化物受到人们关注。但是,锰酸锂在热稳定性方面比钴酸锂优异,但是充放电容量与其它的材料相比非常小,且显示寿命的充放电循环特性也非常短,因而在作为电池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的通式(1)所示的锂镍复合氧化物形成,其中,比表面积为0.5~2.05m2/g,上述锂镍复合氧化物中的碳含量相对于总量被调整为0.08质量%以下,通式:LibNi1?aM1aO2?????(1)式中,M1表示从Ni以外的过渡金属元素、第2族元素和第13族元素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元素,a满足0.01≤a≤0.5,b满足0.85≤b≤1.0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7.26 JP 2011-1633411.一种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的通式(1)所示的锂镍复合氧化物形成,其中,比表面积为0.5~2.05m2/g,上述锂镍复合氧化物中的碳含量相对于总量被调整为0.01质量%以上0.08质量%以下,存在于所述锂镍复合氧化物的表面的锂化合物的锂量相对于总量被调整为0.01质量%以上0.05质量%以下,通式:LibNi1-aM1aO2(1)式中,M1表示从Ni以外的过渡金属元素、第2族元素和第13族元素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元素,a满足0.01≤a≤0.5,b满足0.85≤b≤1.0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锂镍复合氧化物由下述的通式(2)表示,通式:LibNi1-x-y-zCoxAlyM2zO2(2)式中,M2表示从由Mn、Ti、Ca以及Mg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元素,b满足0.85≤b≤1.05,x满足0.05≤x≤0.30,y满足0.01≤y≤0.1,z满足0≤z≤0.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含量为0.01~0.04质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锂量为以如下方式求出的锂相对于锂镍复合氧化物的质量比,该方式为,将所述锂镍复合氧化物添加于溶液而形成浆料,然后,在将表面存在的锂化合物视为浆料中的全部碱成分的基础上,用酸将所述浆料的pH进行滴定而求出锂化合物的量,接着,将该量换算成锂来求出所述锂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酸为由盐酸、硫酸、硝酸以及有机酸组成的群组中选出的至少一种。6.一种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为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非水电解质蓄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包含如下工序:(a)将至少一种镍化合物与锂化合物混合,然后在氧气气氛下在最高温度为650~850℃的范围进行烧成,从而制备由下面的组成式(3)表示的锂镍复合氧化物的烧成粉末的工序,其中,上述镍化合物从镍氢氧化物、镍羟基氧化物、以及将上述镍氢氧化物或上述镍羟基氧化物烧成而获得的镍氧化物中选出,上述镍氢氧化物含有镍作为主要成分,且含有从其它的过渡金属元素、第2族元素和第13族元素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永朋子,笹冈英雄,松本哲,川建裕,有元真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