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鲍鱼壳珍珠层粉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757017 阅读:3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3 05: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鲍鱼壳珍珠层粉及其加工方法。以鲍鱼壳为原料,制取具有文石结构的鲍鱼壳珍珠层,经粉碎加工而成,所制得的珍珠层粉具有酸溶性、碱不溶性和水不溶性的特点,文石型碳酸钙含量≥94%;所制得的珍珠层具有鲍鱼壳内层原有珍珠光泽,非文石结构的碳酸钙、角质层、棱柱层和藻类色素等杂质的去除率不低于91%。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较低温度条件下,采用较低浓度的酸溶液,就能在较短时间内酸洗去除杂质,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药效成分珍珠层,可进一步粉碎加工成超细级别和纳米级别的珍珠层粉,构思新颖、原料丰富、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加工工艺简单、绿色环保、便于实施,符合中药现代化及国际化的产业趋势,具有较大推广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鲍鱼壳珍珠层粉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鲍鱼壳珍珠层粉及其加工方法,属于海洋贝壳资源的高值化利用及精细化学品的绿色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中国不但具有丰富的珍珠资源,产量占全球的95%,而且华人具有长期使用珍珠的传统,珍珠药用在中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三国的《名医别录》、梁代的《本草经集》、唐代的《海药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雷公药性赋》等19种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明确的记载。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认为,珍珠“有治目肤翳,止泄”之功用。唐代《海药本草》认为,珍珠可明目、除晕、止泄。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认为,珍珠具有解痘疗毒的功效,其药效主要在于美肤,还记载了珍珠药用的多种方法。《中国药典》及《中药大辞典》均指出:珍珠具有安神定惊、明目去翳、解毒生肌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内服珍珠粉在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清肝明目、养颜葆春、解毒生肌、补充钙质、调节酸碱度、改善睡眠、治疗溃疡、辅助降压、消除炎症、治疗妇科病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作用;外用珍珠粉则具有美白、祛斑、控油、祛痘、去黑头、解毒、生肌之功效。珍珠的来源主要是淡水珍珠与海水珍珠。海水珍珠又称海珠、南珠,是由马氏贝培育,养殖在海洋中,珠形大多浑圆均一,品质和价格较高。淡水珍珠由三角帆蚌或褶纹冠蚌培育,养殖在江河湖泊或人工池塘中,珠形大多椭圆、扁圆、水滴形或不规则,品质和价格较低。在中国,淡水珍珠的主产地是湖南、浙江和江苏,海水珍珠的主产地是广西、广东、海南和福建。通常,海水珍珠的产量极低,每只马氏珠母贝一般年产1粒海水珍珠,养殖过程极为艰辛,成本较高;而淡水珍珠的产量较高,平均每只三角帆蚌可年产淡水珍珠6-8粒,产量较高,成本较低。由于淡水珍珠与海水珍珠的养殖技术不同,二者的组成结构也有所不同。淡水珍珠是无核的,所有成分都由珍珠质组成,以淡水珍珠制成珍珠粉,不存在其它物质混杂,容易加工成100%的珍珠粉正品。而海水珍珠是有核的,珍珠质较薄、仅覆盖于珍珠表面,若以海水珠全部磨粉,则其中只有少量的珍珠质成分,大部分是贝壳粉,药用疗效或美容效果均会降低,海水珍珠若要加工成珍珠粉,必须先去掉内核,成本很高,也不易加工。另外,海水珍珠因有内核,其形状比较好控制,珠形大多浑圆规则,用做装饰品或手饰品的价值更高,因此,市面上只有少部分不规则无装饰价值的海水珍珠才会被用来加工珍珠粉,导致海水珍珠粉量小价高。淡水珍珠与海水珍珠的养殖环境不同,导致二者的药用成分、品质和性效也有所不同。通常,海水珍珠是在矿物质及各类营养物天然丰富的开放型大海里孕育出来的,冰凉的海洋环境让海水珍珠具有更加清凉、滋润、消炎等功效;淡水珍珠却是在江河湖泊或人工池塘等封闭型浅水中靠饲料饲养生成的。因此,药用淡水珠的功效和价格已不如海水珠。《中国药典》规定海水珠和淡水珠是可同等入药,二者的化学成分没有根本性的区别,水解后均可得到18种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文石结构的碳酸钙、20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B和牛磺酸。淡水珠有3种氨基酸含量较海水珠低,2种与之持平。同时,海水珠比淡水珠所含微量元素更多,光泽更好,品质和性效更佳。中国近30年的发展,江河湖泊或人工池塘等封闭型淡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虽然淡水珍珠产量高,但具有美容保健作用的有机物含量却很低、重金属残留较大,容易出现临床用药安全问题。而开放型海洋水环境不但交换容量大、污染少,而且有丰富的矿物质、营养成份、微量元素、浮游生物,经过大海的孕育,低产量的海水珍珠能保证其天然矿物质、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的丰富合理,这对美容保健功效非常关键。珍珠粉是以珍珠为原料磨成的细粉。加工工艺分为物理方法制造的天然珍珠粉和化学方法制造的水溶性珍珠粉。物理方法制造的天然珍珠粉是采用粉碎方法加工的,其特点是不加入任何其它物质,也不破坏珍珠原有成分,保持了珍珠的所有营养成分,功效上以清热解毒、改善睡眠、改善便秘,补充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为主。化学方法制造的珍珠粉是采用酶解或酸解方法制造的,其特点是可溶于水,适合胃酸缺乏症人群使用,缺点是珍珠粉本身的性质和营养已发生改变,营养成分不全,难以外用,功能上仅能以补钙为主。《中国药典》和《中药炮制规范》均规定珍珠粉采用传统的水飞法制备。由于珍珠粉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而传统水飞法制备工艺存在生产效率低、生产周期长、损耗率大、粉末较粗、微生物污染难控制等局限,无法满足日益旺盛的市场需求。近年来,由于珍珠价格不断攀升,淡水珍珠的产能、品质和性效不断下降,海水珍珠粉本来就量小价高,市场上珍珠粉供需矛盾比较突出,而贝壳珍珠层与珍珠具有非常相似的成分和功效,因此,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了采用贝壳废弃物开发珍珠层粉,以替代珍珠粉。珍珠层又称壳底,是软体动物的贝壳最内层的结构。利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珍珠层是由文石型碳酸钙晶体与有机质交错排列层叠而成,呈现出规整有序的“砖墙”式结构,类似于砌墙的砖与水泥,产生这种珍珠的珠母贝内侧也具有类似结构。自然界存在的碳酸钙有六种结构:文石、方解石、球文石、一水合碳酸钙、六水合碳酸钙和无定形碳酸钙。通常,将这种文石型碳酸钙与贝壳硬蛋白交错排列形成的结构称为珍珠层,富有珍珠特有光泽,折光反射强,是珍珠层粉的药用化学成分基础,也是珍珠层药材的真伪鉴别和品质优劣的外观判据。贝壳硬蛋白水解后可得到18种氨基酸,其中7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珍珠层相邻片层凹凸镶嵌互补,多边形文石晶体是由纳米级颗粒构成的多晶体,裂纹偏转,有机物桥联,纤维拔出,小孔聚结等多种增韧机制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协同作用,都源自珍珠层独特的微观结构,其片层的球冠型结构是导致珍珠层具有超常韧性的机制之一,文石晶体的择优取向是珍珠层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重要原因之一(陈忱等,鲍鱼壳的结构和力学性能,材料导报,2009,23(专辑):457-459)。由于珍珠层位于贝壳的最内层,为了获得珍珠层,必须先去除角质层、棱柱层,由于珍珠层很薄,利用物理方法去除,不仅费时费力、成本高昂,而且容易破坏所含的有机质生物活性、降低品质和性效,因此,采用新型的高效、简便、低廉方法获取珍珠层尤为重要,这也是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之一。珍珠层粉本身原料成本很低,为了获得珍珠层,必须去掉贝壳外面的角质层和中间的棱柱层(其碳酸钙为方解石结构)等杂质,最理想的方法是使用物理方法磨去外层和中层后作为原料,但那样做的话,会让珍珠层粉的加工成本增加许多,所以市场实际情况是:仅用强碱性物质NaOH等去掉外面的角质层后直接粉碎成粉,这种方法不但珍珠层固有的天然矿物质、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等容易被破坏掉,而且非文石结构的碳酸钙、角质层、棱柱层、外层疣状突和藻类色素等杂质的去除率较低,重金属残留量大,药用价值大打折扣,容易出现临床用药安全问题。鲍鱼壳珍珠层与海水珍珠同源同质,所含成份与海水珍珠没有根本性的区别,主要是钙元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所含的角壳蛋白有人体不能合成的氨基酸,碳酸钙含量高达95%,钙元素达40%,镁含量达0.1%,锶含量高达0.14%、为植物锶含量的100倍。鲍鱼壳由里到外主要由珍珠层、棱柱层、角质层、无定型碳酸钙、藻类色素和苔藓虫、石灰虫等形成的疣状突构成。珍珠层硬度中等,其化学组成为85-95%具有文石结构的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鲍鱼壳珍珠层粉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鲍鱼壳珍珠层粉,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鲍鱼壳珍珠层粉由具有文石结构的鲍鱼壳珍珠层粉碎加工而成;所制得的珍珠层粉具有酸溶性、碱不溶性和水不溶性的特点,文石型碳酸钙含量≥9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鲍鱼壳珍珠层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鲍鱼壳为原料,采用酸溶液,酸洗去除鲍鱼壳中非文石结构的碳酸钙、角质层、棱柱层、外层疣状突和藻类色素杂质,制取具有文石结构的鲍鱼壳珍珠层,所制得的珍珠层具有鲍鱼壳内层原有珍珠光泽,壳形完整率为90.8%;所述的酸溶液为氢离子浓度不低于2mol/L;所述的酸洗去除杂质、制取珍珠层,杂质去除率≥91%;珍珠层经固液分离、水洗至洗液呈中性、干燥、粉碎加工后获得珍珠层粉,所制得的珍珠层粉具有酸溶性、碱不溶性和水不溶性的特点,文石型碳酸钙含量≥9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鲍鱼壳珍珠层粉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鲍鱼壳原料为鲍科动物杂色鲍、皱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剑锋陈浩李娜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福大海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