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粉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62503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珍珠粉的制造方法,其包含步骤:提供珍珠;通过甘草液浸泡所述珍珠,以利用所述甘草液中的甘草甜素去除所述珍珠的有机毒性物质;通过鲜乳低温浸泡所述珍珠至所述鲜乳的乳糖逐渐转化成乳酸,以便与所述珍珠的碳酸钙反应成乳酸钙;通过豆腐蒸煮所述珍珠,以利用所述豆腐的黄豆成分去除所述珍珠的油脂;以及,将所述珍珠低温研磨成为微米或纳米等级的珍珠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珍珠粉的制造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预先通过甘草 液浸泡处理珍珠,以去除有机毒性物质并提升后续反应的效果的珍珠粉的制 造方法。
技术介绍
珍珠粉是坊间流传的美容圣品,中医很早就将珍珠认定为治疗肌肤色斑 及延緩皮肤老化的治本良药,而中国各朝代也流传不少珍珠配方。珍珠粉百 分的九十以上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另具有铁、锰、铜、锌、硒等微量元素 与丰富的氨基酸,可提供养颜美容效果,以消除颜面部或血清中的过氧化脂 质,因此常被使用做为化妆品、保养品或保健食品。然而,若仅以简单干磨 方法加工制造粗糙的珍珠粉,对于人体肠胃而言,并不容易充分吸收其营养。 甚至服用过量粗糙的珍珠粉还可能造成膀胱结石的副作用。一般来说,同样的珍珠利用不同方法制造成珍珠粉时,其质量也会有所 不同。若制成的珍珠粉质细气微而味淡,则属于优等的珍珠粉。反之,若制 成的珍珠粉腥味较重、气味不佳,则属于劣等的珍珠粉。传统制造珍珠粉是 先将珍珠洗净,用布包覆,接着水煮数小时。取出后,夜露数次,并研磨至 极细,即可干燥备用。此种优质珍珠粉倒在水中能形成悬浮液,且能溶于胃 酸,即能保留珍珠粉的有效成分,又能使珍珠粉的吸收率提高。由于珍珠粉 的成分大多不溶于水,因此为了促进人体吸收珍珠粉的营养,还需要进一步 设法使珍珠粉的有效成分转变为可溶物质,并去除其它不可溶物质。常见的 加工方法是利用各种方式将珍珠粉水解,使其钙质转化为游离状态,以提高其活性,例如酸解法利用乳酸将碳酸钙反应成可溶的乳酸4丐;或酶解法利用角蛋白酶促使珍珠蛋白分解为可溶的氨基酸。藉此,当珍珠粉进入人体肠 胃时,将相对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再者,由于现今珍珠多于近海或淡水养殖,因此珍珠贝类在成长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吸收海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或在摄食藻类时,吸收藻类所积聚的有 机毒性物质,故如何去除珍珠所含的微量毒素亦十分重要。为了满足上述珍 珠粉的各种处理需求(例如水解、去毒、脱臭等),相关业者于是不断开发改 良各种珍珠粉的相关处理制程。举例而言,中国台湾公告第5 8 5 7 4 4号专利技术专利揭示 一 种食用珍珠粉的制 法,其是将珍珠颗粒铺设于容器内蒸馏,珍珠颗粒层下铺设一绿豆脱臭解毒 层,在蒸煮过程中,由绿豆所释放的元素对珍珠颗粒渗透,使珍珠所含腥味 及毒素排出;蒸煮后的珍珠颗粒则置入水挥研磨机中进行研磨成珍珠粉萃取 液;所述珍珠粉萃取液流经一离心脱水装置进行过滤,将较轻的杂质去除, 并分离出溶于水的珍珠粉萃取液;再将分离出的溶水珍珠粉萃取液导入处理 部,以连续多次搅拌沉淀的方式,清理液面上的浮游物及沉淀于液面底部的 重金属,得到纯质地珍珠粉萃取液;再以远红外线照射#^珠粉萃取液,进4亍 活化处理;以及,经过低温千燥处理,即可完成珍珠粉的制作。所述制法仅 以研磨方式处理珍珠粉,其碳酸钙的水溶性仍无法有效提升;再者,仅以离 心沉淀方式亦不能完全去除先前绿豆无法去除的重金属成分。再者,中国台湾公开第200721989号专利技术专利揭示一种速溶全吸收天然 珍珠粉的制备方法,整个制程中包括通过鲜乳冷藏浸泡1日,再以豆腐及绿 豆混合闷煮2小时,以去除毒性物质,并加以研磨制造100网目(mesh)等级 的珍珠粉及进行真空冻结千燥,藉此去除重金属成分、改善珍珠粉溶解度并 保存全部的有效成分,包含水溶性有机生物钩、珍珠氨基酸、珍珠胜「及微 量元素等。所述制备方法的乳酸反应步骤时间过短且并非在最佳条件下进行, 导致无法完全将碳酸钩反应成可溶的乳酸钩;在以豆腐及绿豆混合闷煮的步5骤中,由于绿豆含有大量的脂氧化酶(lipoxygenase),导致即使闷煮1至4 小时仍无法有效去除脂氧化酶造成的草腥味;而且珍珠粉仅研磨至100网目 的粒径,其仍无法被人体有效吸收利用。再者,若能在进行乳酸反应步骤之 前,进行一预处理步骤,将有助于提升乳酸反应步骤及豆腐/绿豆闷煮步骤的 综合效果。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开第1875989号专利技术专利及其美国对应申请案 公开第2007166393号则揭示一种纳米级纯净珍珠粉的制备方法,其通过利用 豆浆或牛奶浸泡珍珠,直至发生酸败,然后用大量的清水冲洗至无酸臭味; 接着风干或烘干,并用粉碎机将此珍珠磨成超细珍珠粉;最后将超细珍珠粉 加入高速搅拌器中,加水搅拌,将混悬液取出,过1000目以上钢篩,收集过 筛后的珍珠粉混悬液并加以^f氐温干燥。所迷制备方法的乳酸反应步骤是利用 酸败的豆浆或牛奶浸泡珍珠,虽可进行酸化水解及去除重金属,但连带亦产 生酸败的有害物质及异味,反而徒增后续除臭的制程问题。其它珍珠粉的相关处理制程尚可参照中国台湾公开第200642691号珍 珠斗分之制程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第200607515号一种制造奈米微粒珍珠粉末 的方法专利技术专利、公开第200621297号珍珠粉制造方法专利技术专利、公 告第1269639号珍珠粉末有效成份之淬取装置,,专利技术专利及公告第M312985 号奈米级珍珠粉制取装置新型专利等。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珍珠粉的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珍珠粉的制造方法,其是通过甘草液浸 泡、鲜乳乳酸反应及豆腐蒸煮等天然物质配合相应的方法处理珍珠,以取代 及省略人造化学品参与的处理程序,避免珍珠粉产品内残留化学物质,进而 提高珍珠粉的产品安全性。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珍珠粉的制造方法,其是通过甘草液浸 泡处理珍珠,甘草液中的甘草甜素能去除有机毒性物质并提供抑菌及杀菌效 果,且甘草甜素能分解成葡萄糖醛酸,并《效量存留在珍珠粉的最终产品中, 在经人体吸收后可提供肝脏解毒效果并降低肝炎发生的几率,进而提升去毒 反应效率,并提高珍珠粉的食用安全性及保肝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珍珠粉的制造方法,其是在不产生有害 物质的长时间低温条件下,使鲜乳緩慢反应至乳糖逐渐转化成乳酸,以便自 然产生乳酸与珍珠的碳酸钙反应,且预先通过甘草液浸泡处理珍珠以去除有 机毒性物质,可防止乳酸因与有机毒性物质反应而耗尽,进而提升珍珠钙的 乳酸水解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珍珠粉的制造方法,其是通过豆腐蒸煮 珍珠,以利用豆腐的黄豆成分提供吸油性,以便去除珍珠表面薄膜的油脂(及 重金属),以消除油脂产生的腥味,且预先通过甘草液浸泡处理珍珠去除有 机毒性物质,可防止蒸煮时的高温造成残留的有机毒性物质被高温分解溶于 水中,进而提高珍珠的去油、去毒及脱臭的效率,并降低高温蒸煮的副作用。为达成本专利技术的前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珍珠粉的制造方法,其包含步骤提供珍珠;通过甘草液浸泡所述珍珠,以利用所述甘草液中的甘草甜 素去除所述珍珠的有机毒性物质;通过鲜乳低温浸泡所述珍珠至所述鲜乳的 乳糖逐渐转化成乳酸,以便与所述珍珠的碳酸钙反应成乳酸钙;通过豆腐蒸 煮所述珍珠,以利用所述豆腐的黄豆成分去除所述珍珠的油脂;以及,将所 述珍珠低温研磨成为微米或纳米等级的珍珠粉。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在提供3令珠的步骤中,所述珍珠较佳选自 无污染的珍珠养殖场养殖6至8年的淡水珍珠或海水珍珠。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在甘草液浸泡的步骤中,所述珍珠较佳浸 泡于所述甘草液6至8日,并经由4至6。C的冷藏处理,使所述甘草液中的甘草甜素预先与有机毒性物质反应成不具水溶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珍珠粉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下述步骤:    提供珍珠;    通过甘草液浸泡所述珍珠,以利用所述甘草液中的甘草甜素去除所述珍珠的有机毒性物质;    通过鲜乳低温浸泡所述珍珠至所述鲜乳的乳糖逐渐转化成乳酸,以便与所述珍珠的碳酸钙反应成乳酸钙;    通过豆腐蒸煮所述珍珠,以利用所述豆腐的黄豆成分去除所述珍珠的油脂;以及    将所述珍珠低温研磨成为微米或纳米等级的珍珠粉。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珍珠粉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下述步骤提供珍珠;通过甘草液浸泡所述珍珠,以利用所述甘草液中的甘草甜素去除所述珍珠的有机毒性物质;通过鲜乳低温浸泡所述珍珠至所述鲜乳的乳糖逐渐转化成乳酸,以便与所述珍珠的碳酸钙反应成乳酸钙;通过豆腐蒸煮所述珍珠,以利用所述豆腐的黄豆成分去除所述珍珠的油脂;以及将所述珍珠低温研磨成为微米或纳米等级的珍珠粉。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珍珠粉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甘草液浸泡的 步骤前,将4至6重量分的甘草浸泡于18至22重量分的清水中,以制成 所述甘草液,以处理40至60重量分的;令珠。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珍珠粉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甘草液浸泡的 步骤前,将甘草浸泡于清水中并在IO(TC的温度下煮沸13至17分钟,以 制成所述甘草液。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珍珠粉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甘草液浸泡的 步骤中,所述珍珠浸泡于所述甘草液6至8日,并通过4至6。C的冷藏处 理。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珍珠粉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甘草液浸泡的 步骤中, 一部分的所述甘草甜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溥霖
申请(专利权)人:华陀扶元堂生药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