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片结构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54324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10 18: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极片结构及电池模组。电极片结构包括由上至下焊接在一起的铜电极片和铝电极片,铝电极片用于与电池的极柱电连接,其中,铜电极片的中心设有圆形镂空部,铝电极片为圆形,铜电极片的圆形镂空部的直径小于铝电极片的外径,铜电极片的圆形镂空部的中心轴线和铝电极片的中心轴线为共轴线。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依次堆叠、且多个电池的极柱对应串联,以形成电池组,其中极柱串联的末端正极柱作为模组的总正输出极、而极柱串联的末端负极柱作为模组的总负输出极;两个端板,分别位于电池组的堆叠方向的两头;以及两个侧板,分别位于带有两个端板的电池组的两侧;以及与总正输出极和总负输出极连接的前述电极片结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极片结构及电池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组
,尤其涉及一种电极片结构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社会对低碳保护的要求,动力电池有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在电动车和储能电站等领域应用中最显著特点是模块化组装形成电池模组,如图1至图7所示,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池I依次堆叠、且多个电池I的极柱11对应串联,以形成电池组,其中极柱11串联的末端正极柱作为模组的总正输出极、而极柱11串联的末端负极柱作为模组的总负输出极;两个端板3,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的堆叠方向的两头;两个侧板4 ;以及电极片结构5,对应连接总正输出极和总负输出极。电极片结构5包括焊接在一起的铜电极片51和铝电极片52。多个电池I通过电极片结构5机械固定(如螺丝等)、焊接(如激光焊等)等电联接组装成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分别引起总正输出极、总负输出极,再将多个电池模组的总正输出极、总负输出极串并联组装成电池包(pack)。目前电池I的极柱11均为铝合金材料,出于同种材料易于焊接考虑,模组的总正输出极、总负输出极与电池I的极柱11接触的面分别采用铝电极片52。目前不同模组间通过带有可多次插拔接头的线束连接,出于耐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极片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结构(5)包括由上至下焊接在一起的铜电极片(51)和铝电极片(52),铝电极片(52)用于与电池(1)的极柱(11)电连接,其中,铜电极片(51)的中心设有圆形镂空部(511),铝电极片(52)为圆形,铜电极片(51)的圆形镂空部(511)的直径小于铝电极片(52)的外径,铜电极片(51)的圆形镂空部(511)的中心轴线和铝电极片(52)的中心轴线为共轴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片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结构(5)包括由上至下焊接在一起的铜电极片(51)和铝电极片(52),铝电极片(52)用于与电池(I)的极柱(11)电连接,其中,铜电极片(51)的中心设有圆形镂空部(511),铝电极片(52)为圆形,铜电极片(51)的圆形镂空部(511)的直径小于铝电极片(52)的外径,铜电极片(51)的圆形镂空部(511)的中心轴线和铝电极片(52)的中心轴线为共轴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结构(5),其特征在于,焊接在一起的铜电极片(51)和铝电极片(52 )为扭矩超声波焊接在一起的铜电极片(51)和铝电极片(5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极片结构(5),其特征在于,铜电极片(51)和铝电极片(52)的焊接区域(W)为封闭的一圆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结构(5)的铝电极片(52)的中心轴线与电池(I)的极柱(11)的中心轴线为共轴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结构(5)的铜电极片(51)和铝电极片(52)的厚度为0.5-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片结构(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片结构(5)的铜电极片(51)的整个表面或部分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世霖赵宾余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