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铁建专利>正文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混合正极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39512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3-06 21: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容锂离子动力电池混合正极材料,其为磷酸铁锂A与锂镍钴锰系三元活性物质B的混合材料,A的表面包覆有聚吡咯层,A的中值粒径小于等于15μm,B的单晶粒子的粒径大于等于1.0μm,并且B的表面包覆有金属氟化物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三元材料的单晶颗粒的粒径与磷酸铁锂的中值粒径进行合理优化后,有效地改善了三元材料带来的压实密度较低的缺点,使得混合后的正极材料具有较高的压实密度。通过在磷酸铁锂的表面包覆聚吡咯层,并在三元材料的表面包覆金属氟化物层,可以提高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安全性能,倍率性能,高温循环性能,低温性能和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混合正极材料
本专利技术属于锂离子动力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高容量、安全性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混合正极材料。
技术介绍
随着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人们对其锂离子电池的续航能力、使用寿命、安全性能以及价格等的要求越来越高。正极材料是制约锂离子动力电池性价比的关键性材料之一,改善正极材料的容量和安全性是提升锂离子动力电池续航能力的两个主要方面。磷酸铁锂已经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其具有高安全性和高循环寿命等优点。但是,磷酸铁锂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例如导电性差、锂离子扩散速度慢;高倍率充放电时,实际比容量低。此外,磷酸铁锂振实密度较低,一般只能达到0.8-1.3 ;而且使用其制备的动力电池的低温性能差。一般情况下,对于单只电芯而言,其0°C时的容量保持率约为60-70%, -10°C时为40-55%,-20°C时则只有20_40%。这样的低温性能显然不能满足动力电源的使用需求。 锂镍钴锰系三元材料则具有如下优点:4.2V下,实际可逆比容量可高达148~190mAh/g ;镍资源相对丰富、价格低廉、且对环境无污染。因此,近年来三元材料倍受关注,但该材料同时也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混合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A与锂镍钴锰系三元活性物质B的混合材料,所述锂镍钴锰系三元活性物质B的表达式为LixNiaCobM?(1?a?b)O2,其中0.5≤x≤1.2;?0.33≤a≤1.0;?0≤b≤0.67;M为Al、Mn、Mg和Ba中的至少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铁锂A的表面包覆有聚吡咯层,所述磷酸铁锂A的中值粒径D50小于或等于15μm,所述锂镍钴锰系三元活性物质B的单晶粒子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0μm,并且所述锂镍钴锰系三元活性物质B的表面包覆有金属氟化物层;所述锂镍钴锰系三元活性物质B和所述磷酸铁锂A的质量比B/A介于0.2~1.0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混合正极材料,所述正极材料为磷酸铁锂A与锂镍钴锰系三元活性物质B的混合材料,所述锂镍钴锰系三元活性物质B的表达式为LixNiaCobM (1^)02,其中0.5 ≤X≤ 1.2; 0.33 ^ a ^ 1.0; O ≤ b ≤ 0.67 ;M 为 Al、Mn、Mg 和 Ba 中的至少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铁锂A的表面包覆有聚吡咯层,所述磷酸铁锂A的中值粒径D50小于或等于15 μ m,所述锂镍钴猛系三元活性物质B的单晶粒子的粒径大于或等于1.0 μ m,并且所述锂镍钴锰系三元活性物质B的表面包覆有金属氟化物层;所述锂镍钴锰系三元活性物质B和所述磷酸铁锂A的质量比B/A介于0.2^1.0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混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吡咯层的厚度为0.1-5 μ 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混合正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吡咯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铁建
申请(专利权)人:刘铁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