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桥台跳车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及其施工方法,在桥台与路堤之间设置过渡段来防止桥台跳车。过渡段主要采用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通过分层回填分层碾压的方式,每碾压一阶梯层回填土后,在其上面做好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将板面做成斜面,使碾压机械的轮压能充分碾压到填土与阶梯式钢筋混凝土的板面上,减少传统桥台面垂直,回填土碾压受轮距限制碾压不密实的问题。从而防止由于碾压问题带来的回填土沉降诱发的路基路面沉陷,有效地降低桥台跳车的发生的概率。针对如传统桥台搭板对于板的另一端与回填土搭接处的“二次跳车”问题,该发明专利技术还可防止发生桥台二次跳车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桥台跳车技术及施工方法,通过在桥台与路堤之间设置过渡段,减少传统桥台面垂直,回填土碾压受轮距限制碾压不密实的问题。属于土木工程、交通工程、市政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设施的交通建设近几年来取得了飞速发展。仅2005年公路建设里程已经达到190万公路,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4万公里,桥梁达32万座,累积长度达13370公里。因此,交通建设的安全性、舒适性、寿命使用等性能对交通营运环境显得日趋重要。现如今交通的发展势头良好,使得汽车行业的荷载能力同样也在发生变化,大量超大型汽车荷载对于道路桥梁的要求越来越高。在公路与桥梁的连接过渡段,由于两种结构的用材不同(一柔一刚),其刚度差异及回填土和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极易产生沉降落差,导致路面与桥台连接段不平顺,出现桥台跳车现象。因此,减缓桥台跳车现象,特别是高速公路的桥台跳车问题,提高行车安全和舒适性一直都是困扰交通工程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是,通过在桥台与路堤之间设置过渡段,过渡段主要采用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通过分层回填分层碾压的方式,将板面做成斜面,使碾压机械的轮压能充分碾压到填土与阶梯式钢筋混凝土的板面上,减少传统桥台背面垂直回填土碾压受轮距限制碾压不密实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技术方案是: 一种防止桥台跳车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包括有中间隔板,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分别设置于中间隔板的两侧,上连接板与下连接板相互平行。进一步的改进,上、下连接板与中间隔板之间的夹角为150°~160°。本专利技术目的之二是提供了一种基于该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施工方法,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上述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防止桥台跳车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在桥台与基础尾端之间的回填土区域内,先铺设第一层的回填土,位于基础尾端一侧的回填土向桥台倾斜,斜度与上、下连接板与中间隔板之间的夹角相同,然后在斜面上放置或浇筑第一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第一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下连接板位于基础尾端上; 第二步、在第一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上方铺设回填土; 第三步、从第一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上连接板处至桥台的回填土区域内,铺设第二层的回填土,位于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上连接板一侧的回填土向桥台倾斜,斜度与上、下连接板与中间隔板之间的夹角相同,然后在斜面上放置或浇筑第二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第二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下连接板与第一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上连接板进行连接; 第四步、在第二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上方铺设回填土; 第五步、重复第三步和第四步,进行回填土和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铺设与连接,直至设计高度;最上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上连接板与桥台的上承台连接。该方法的实现原理: 本方法通过逐级将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相互连接并逐次进行填土,使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在桥台与路堤之间的回填土区域构成一个过渡段,过渡段的范围由项目设计计算确定,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连接为整体后成为受力支撑稳定板,保证能够承载回填土、车辆行驶等荷载的影响,使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过渡段上部的填土从桥台至路堤之间实现了逐渐由浅至厚的铺设,在刚性桥台与柔性路堤之间由一定的受力渐变过度,实现连续沉降而非突变沉降,使得刚性桥台与柔性路基之间有着受力渐变的良好过度,从根本上解决回填区与路堤之间的沉降问题,避免了由于沉降过大引起的桥台跳车。构成过渡段的钢筋混凝土板的尺寸(高度、宽度、长度、厚度、斜面的水平夹角)主要由项目设计计算确定。采用多级铺设混凝土板以及分层碾压的目的是提高回填土的压实度,保证回填区域与路堤之间过渡段的完整结合,并提高了整体的稳定性,特别地,在将混凝土板铺设或者浇筑于回填土的斜面上之后,在这一层回填土上方再次进行回填压实的作业可以进一步地加固该回填土层与其所对应的混凝土板之间的紧密压实的程度,提高施工强度;另外,在对混凝土板的正面进行碾压时,要加强对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斜面与水平面夹角处的碾压,提高回填土的压实度,斜面的混凝土板的设计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的桥台面由于垂直,而导致回填土碾压受轮距限制碾压不密实的问题。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按施工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在预制场按项目设计尺寸预制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预制完成后运至工地,在现场进行安装固定;另一种是现浇,在施工现场进行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每一阶层与填土的现浇连接。无论是预制还是现浇,如果路基较宽,在每一阶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都会分块施工(即将路基宽度除以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每块的宽度,得出施工的分块数),除放置在路基左、右最外边缘一侧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不用预留钢筋外,其它都要在相邻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端面、左面、右面三面上设置预留钢筋,这样可以保证连接强度。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上部与桥台上承台预留钢筋相连,其底部与基础预留钢筋相连。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采用预制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时,首先进行填土碾压,每一层碾压达到所设计的压实度及每一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高度、宽度、长度、倾斜角度后,把预制好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放置在回填土上,再进行上一层的回填和碾压,在进行上一层回填碾压时,要做好下一层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与上一层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连接。依次类推,最终回填碾压完成。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若采用现浇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首先进行填土碾压,每一层碾压达到所设计的压实度及每一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高度、宽度、长度、倾斜角度后,在现场进行支模、配筋和浇筑。现场养护到一定龄期后,再进行上一层的回填和碾压,在进行上一层回填碾压时,要做好下一层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与上一层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连接。依次类推,最终回填碾压完成。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无论是预制的还是现浇的,都最好将最上一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上部预留钢筋与上承台预留钢筋绑扎连接;最下一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底部预留钢筋与基础内侧预留钢筋绑扎连接,再浇筑混凝土,使之成为整体。桥台上承台与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连接之间的底部,基础尾端与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连接之间的底部采用可压缩性弹性材料(如橡胶),其目的是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使之变形稳定。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应优先选择预制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这样可缩短施工时间,加快施工进度;如果路基与桥面过宽时,可分块进行现场组装。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阶梯层数和每层阶梯高度、长度、斜面夹角角度、板厚、宽度,通过项目设计计算来确定,并满足规范承载力和受压应力的要求。板面长度与路基宽度相同。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中间隔板与上、下连接板的夹角对于碾压压实度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它不仅要通过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相关指标设计计算得到,同时还需考虑选用碾压机械轮径。为了更好地降低由构造物垂直角度和轮径造成碾压死角的盲区,确定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斜面夹角至关重要。确定时根据碾压机械的轮子与中间隔板及水平面都刚好相切进行碾压,最大限度地降低碾压死角,使碾压更合理。如果夹角过小,会造成较大的碾压死角,如果夹角过大,虽然可以更有效地降低碾压死角,但是却会使工程现场的过渡段必须延长,才能达到施工要求,导致了工程量的增大;另外,在铺设完一层回填土之后并安装了相应的混凝土板之后,再进行一层填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止桥台跳车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包括有中间隔板(10),其特征在于:上连接板(11)与下连接板(12)分别设置于中间隔板(10)的两侧,上连接板(11)与下连接板(12)相互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桥台跳车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包括有中间隔板(10),其特征在于:上连接板(11)与下连接板(12)分别设置于中间隔板(10)的两侧,上连接板(11)与下连接板(12)相互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止桥台跳车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其特征在于:上、下连接板(11、12)与中间隔板(10)之间的夹角为150°?160°。3.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防止桥台跳车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防止桥台跳车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在桥台与基础尾端之间的回填土区域内,先铺设第一层的回填土,位于基础尾端一侧的回填土向桥台倾斜,斜度与上、下连接板与中间隔板之间的夹角相同,然后在斜面上放置或浇筑第一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第一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下连接板位于基础尾端上; 第二步、在第一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上方铺设回填土; 第三步、从第一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上连接板处至桥台的回填土区域内,铺设第二层的回填土,位于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上连接板一侧的回填土向桥台倾斜,斜度与上、下连接板与中间隔板之间的夹角相同,然后在斜面上放置或浇筑第二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第二层的阶梯式钢筋混凝土板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培清,卢鲁,黄毅,何强,徐江,陈东东,
申请(专利权)人:西藏大学农牧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